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更新时间:2023-10-28 21:55:01 阅读: 评论:0

司考-安能辨我

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2023年10月28日发(作者:秋天的成语)

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也是我国⽼⼈节,每年重阳都有出游赏秋,登⾼望远,饮酒吃糕等习俗,还有

相关的尊⽼敬⽼活动在进⾏。以下是⼩编给⼤家收集的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欢迎⼤家前来参阅。

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由于年代久远,跟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样,重阳节的形成已经不易

考察明确,但民间流传着众多关于重阳节起源的说法。其中有⼀种说法是认为重阳节的原型是古代祭祀

的⼀种仪式。

⼤⽕即⼼宿⼆(天蝎座的主星),是古代⽤作确定季节的标志。⼤⽕在季秋九⽉隐退,故⽽《夏⼩正》

九⽉内⽕之说。⼤⽕星的隐退,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这不仅使⼀向以⼤⽕星为季节⽣产与季节⽣活

标识的古⼈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奉若神明的古⼈内⼼产⽣了莫名的恐惧,因此,在内⽕

节,正如其出现时需要迎⽕仪式那样,⼈们也要举⾏相应的送⾏祭仪。

现在我们虽然很难知晓古⼈的祭拜仪式,但从后世重阳节习俗中,我们可以寻找到⼀些古俗遗痕。如,

江南有些地区重阳节有祭灶神的习俗,灶神就是家居的⽕神,这便是古代九⽉九祭祀⼤⽕的遗俗。

汉刘歆在《西京杂记》中称:三⽉上巳,九⽉重阳,使⼥游戏,就此祓禊登⾼。可见,古⼈是将重阳

与上巳或寒⾷,九⽉九与三⽉三作为相对应的春秋⼤节,⽽上巳、寒⾷与重阳的对应,便是以⼤⽕出没为

依据的。

随着⼈们谋⽣技术的进步,⼈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历让位于⼀般历法,九⽉祭⽕的仪式衰亡,

但⼈们对九⽉因阳⽓衰减⽽引起的⾃然物候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避忌的古俗依旧代代传

承。

重阳节怎样过有意义

最好就是回家陪陪⽗母,给他们做⼀桌⼦好菜。如果由于⼯作原因,实在⽆法回家陪⽗母。那么就⼀定

要给他们打⼀通电话,或者发⼀个视频,让⽗母知道远在异乡的你,时刻挂念着⽗母的⾝体。当然,⼦⼥们

也可以给⽗母买⼀份礼物以⽰孝⼼!

重阳节的习俗

虽然世⼈对重阳节已经有了新的解释,但是庆祝重阳节的⼀些传统活动仍然被世⼈所接受,并流传下

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般包括登⾼远眺、出游赏景、遍插茱萸、观赏菊花、吃重阳糕、饮菊花

酒等活动。

1.登⾼远眺

登⾼是重阳节最重要的节⽇活动之⼀,故重阳节⼜名登⾼节。登⾼所到之处并⽆定数,⼀般是登⾼

⼭、⾼塔。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常盛⾏,唐代⽂⼈墨客所写的登⾼诗很多,其中有⼤部分是写重阳

节的习俗,如杜甫的七律《登⾼》成为了写重阳节登⾼的名篇。

2.出游赏景野餐

⼈们登⾼并⾮单纯的攀登⽽已,还要观赏⼭上的红花绿草,并饮酒吃⾁,享受⼀番,使登⾼与野宴结合

起来。明清时期,北京地区登⾼之风颇盛,不论⽂⼈百姓,都喜欢登⾼后在⼭上野餐、烤⾁⾷⽤。有些贵戚

富家则带上幕帐、烤具、车马、乐器,登⾼台、⼟坡,架起幕帐、桌椅,⼤吃爆烤⽺⾁或涮⽺⾁,并唱戏奏

乐,听歌看舞,别有⼀番趣味。

3.佩茱萸簪菊花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古⼈认为在重阳节这⼀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早在唐

代就已经很盛⾏了,⼈们或将茱萸佩戴于臂,或作⾹袋把茱萸放在⾥⾯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佩戴茱萸的

⼤多为妇⼥或⼉童,有些地⽅男⼦也佩戴。

重阳节⼈们还喜欢头戴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后来历代盛⾏。宋代,⼈们会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

相互赠送佩带。到了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

簪菊的变俗。

4.赏菊饮酒

重阳节恰逢⼀年⾦秋时节,菊花盛开,正是赏菊之时。据传,重阳节赏菊及饮菊花酒均起源于晋代诗⼈

陶渊明。陶渊明可谓是晋代家喻户晓的⼤诗⼈,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效

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菊花酒在古代则被看作是重阳必饮、去灾祈福的吉祥酒,晋代陶渊明有酒能祛

百病,菊能制颓龄之说,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为了重阳节的⼀种风俗习惯。

5.吃重阳糕

在重阳节众多的⾷品中,最为有名的就是重阳糕。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九⽇吃蓬饵之

俗,即最初的重阳糕。因为谐⾳,寓意吉祥,所以重阳节吃重阳糕尤为盛⾏。在九九重阳节当天天

明之时,⽗母会将⽚糕搭⼉⼥头额上,⼝中念念有词,祝愿⼦⼥百事俱⾼。讲究的重阳糕要做九层,仿佛⼀

座宝塔,上⾯还要做两只⼩⽺,以符合重阳()之义。有的还会在重阳糕上插⼀⼩红旗,代替茱萸。

股权转让评估-规矩近义词

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本文发布于:2023-10-28 21:55: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501301254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