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
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传
说故事等,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了解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3.提高学生自主探素研究、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民风民俗的来历以及民俗活动。
教学难点: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有关我国民风民俗的 PPT。
2.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放假?
生:喜欢! 师:那除了寒暑假,我们一般还会在什么情况放假?
生:(各种回答) 师: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时候,我们也会放假。今天这
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关的民风民俗。(揭示课题)
二、认识春节
1.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2.春节的来历。
3.观看春节视频。
4.说一说,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
①过年前你们家会准备些什么?
②除夕夜怎样辞旧迎新?
③年初一怎样给长辈拜年?
④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春节是怎样的?
三、猜一猜春节的活动是如此多姿多彩,那你知道,人们最希望的过年
方式是什么吗?出示教材内容“猜猜看”,请学生自由竞猜,并说理由。
四、拓展延伸
1.正因为春节涵着这么深厚的文化道德情感,所以干百年来一直受到人
们的重视和喜爱,代代继承发扬。其实除了春节以外,中国还有许多传统节
日。请同学们列举其他的传统节日,并说说主要民俗。
2.简单介绍①元宵节:节日来历,习俗: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②
清明节:由来、习俗:踏青、扫墓、放风筝等。
③端午节:节日来历,习俗:挂菖蒲艾叶、吃粽子、赛龙舟等。
④中秋节:说说由来,吟诵借月抒怀的诗句,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
⑤重阳节:节日来历,习俗:登高、插茱萸、品重阳糕。
五、辩一辩这些习俗好吗?
1.很多人在年初五放爆竹迎财神。
2.清明节去扫墓,给先人扎了很多房子、元宝、衣物。
六、其他民族的民风民俗①傣族泼水节。②彝族火把节。③蒙古族那达
慕大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
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传
说故事等,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搜集信息的能力。
3.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
习俗、传说故事等,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有关我国民风民俗的 PPT。
2.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
教学课时:3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生讨论传统节日。
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放假?
生:喜欢!
师:那除了寒暑假,我们一般还会在什么情况放假?
生:(各种回答)
师: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时候,我们也会放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
学习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关的民风民俗。
2.揭示课题:10. 我们当地的风俗之奇妙的节日风俗
二、新知探究
(一)认识传统节日
1.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2.阅读角:端午节的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般认为,它是为纪念中国古
代爱国诗人屈原而产生的。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因报效楚国的理想无
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在五月初五那天,他抱石
投汨罗江自沉。江边群众得知后,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后人为纪念屈原,
把这天定为端午节。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香
袋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吃屈原,后成为节日食
品,划龙船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1)读一读: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2)想一想:端午节寄托了人们什么样的感情?
(3)说一说: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你们那儿是怎样庆祝这
个节日的?
比如:在山东省长岛县,在端午节当天的日出之前,人们要用手掠取草
木上的露水洗脸、洗眼,俗称“拉露水”。
3.拓展了解不同民族庆祝端午节的不同形式。
(1)汉族:过端午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蒿、系五彩线等;
(2)彝族:在端午节这一天的习俗是采集草药,做防病治病之用;
(3)苗族:端午节除举行赛龙舟外,还举行踩鼓舞、唱歌、赶山等活
动;
(4)藏族:民间过端午节,青年男女到郊野游乐,进行赛马、歌舞、
游戏等活动;
(5)傣族:过端午节时,未婚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在村边树下围成一
圈唱情歌。然后,小伙子把粽包掷给自己所看中的姑娘,若姑娘也有意,就
拾起粽包,双双到附近僻静处谈情说爱,至日落西天时才离去。
(6)满族:过五月端五是为了忻福禳灾。五月端五满族讲究房檐上插
艾蒿以防病,还讲究到郊外踏露水,据说用这天的露水洗脸、头和服,可以
避免生疮疖、闹眼病。
3.讲述春节:说一说,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
①过年前你们家会准备些什么?
②除夕夜怎样辞旧迎新?
③年初一怎样给长辈拜年?
④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春节是怎样的?
(二)奇妙的节日风俗
1.了解奇妙的节日风俗。
(1)我家住在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市,我们这里有“饮水节”,在节
日期间人们会聚集到泉边,喜饮泉水,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2)我家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每到“三月三”歌节,家家户户做五
色糯米饭,染彩色蛋。人们聚集在一起,歌声此起彼伏,非常热闹。
(3)我家住在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市,我们这里过“藏历新年”,在节
日期间人们会进行传统赛马与表演活动。
(4)我家住在福建省的福州市,我们这里有“孝顺节”,在节日期间
人们要煮“拗九粥”送亲朋好友,已出嫁的女子要回娘家孝敬父母。
2.你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和风俗吗?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节日,把你收集
到的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
(1)学生分小组分享。
(2)每个小组推选1名同学全班分享。
3.师小结
许多地方都有当地特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会涉及许多奇妙的节日风
俗。我们可以去查阅资料,看看还有哪些奇妙的风俗。
(三)读一读,说一说。
1.读77页的“阅读角”
我家住在美丽的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这里有历史悠久、
规模庞大的传统节日“那达慕”。“那达慕”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
每当七八月间,草原辽阔、水草丰美、牛肥马壮,牧民们就会身着节日
盛装,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举行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大会上,
有众多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比赛项目,比如赛马、摔跤和射箭等,这些活动
是力与美的显现、体能和智慧的较量、速度和耐力的比拼。除此之外,还有
棋艺和歌舞活动以及物资交流等。
大会期间,宁静的草原顿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飘动的彩旗、来往的人
流、欢腾的牛羊驼马,构成草原上一幅美丽的图画。饭馆、茶摊、说书棚和
蒙古包内外充满喜庆的笑声。
2.说一说:你们当地有什么独特的节日?这个节日是如何过的?
3.拓展:四川独特节日
(1)黄龙溪火龙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
地点: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
介绍:双流县黄龙溪古镇的火龙灯舞源远流长,起源于南宋时期,每年
的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如期举行。其活动内容包括烧火龙、彩龙表演、南狮
表演、漂河灯、燃放孔明灯、燃放烟花爆竹、听川剧座唱等。
(2)成都灯会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地点:成都市
介绍:成都灯会是在元宵赏灯习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民俗活
动。南宋诗人陆游在《丁酉上元》诗中描述成都灯会盛况是“突兀球场锦绣
峰,游人仕女拥千重;鼓吹连天沸午门,灯山万炬动黄昏”。从1962年起
成都恢复春节灯会,会期一个月。灯会期间,公园内有民间曲艺、杂技、杂
耍表演;有各种地方风味小吃;还有铸糖人的担子,卖风车的草把子,每届
灯会游人都在百万人次以上。
(3)都江堰放水节
时间:清明节
地点:成都市都江堰
介绍: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成都平原的生命线,因此每年春耕前的放水被
当地居民视为神圣的节日。历史上,每年农历三月的清明节都要举行隆重的
放水大典,以预祝当年农业丰收。届时,地方官员要亲自主持放水仪式,当
地群众也自发地组织到二王庙祭拜李冰父子,举办二王庙会,又称清明会。
近些年,都江堰市政府将民间传统的清明会改为政府主办的放水节,由身着
古装的水利官员、仪仗队伍表演放水节的全过程。此间有民间歌舞表演,引
人人胜。
……
(四)风俗文化
1. 师: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表
达了人们多样的情感。比如:
(1)每年除夕,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剪成蝙蝠、麋鹿、白鹤
和喜鹊,贴在门窗上,寓意“福”“禄”“寿”“喜”,作为一种装饰,增
添节日的气氛。
(2)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这里除了观灯展、猜灯谜,家家户户
还要吃汤圆,意在祝愿一家团圆和睦。
2.说一说:你们当地的节日风俗寄托了家乡人什么样的愿望和情感呢?
3.填一填:
节日的风俗 寄托的祝愿和情感
4.学生汇报交流
节日的风俗 寄托的祝愿和情感
元宵节赏灯、押舟、猜灯谜、耍龙灯、对新年的祝福,对一年生活的美好期
踩高跷等 望。
寒食节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等 “禁火”,而后重新取火,作为新一年
生产与生活的起点。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糍粑等 月圆,人团圆,帮又称“团圆节”
重阳节插茱萸、赏秋、赏菊、登高、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
踏秋 行敬老活动。
…… ……
三、拓展延伸
正因为春节涵含着这么深厚的文化道德情感,所以干百年来一直受到人
们的重视和喜爱,代代继承发扬。其实除了春节以外,中国还有许多传统节
日。请同学们列举其他的传统节日,并说说主要民俗。
四、辩一辩:这些习俗好吗?
1.很多人在年初五放爆竹迎财神。
2.清明节去扫墓,给先人扎了很多房子、元宝、衣物。
五、师总结
我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它们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传承;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风俗,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习俗。
板书设计
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传统节日:端午节、春节、中秋节……
奇妙的节日风俗
特有奇妙风俗:饮水节、“三月三”歌节……
当堂检测:
一、填空。
1.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 )、( )和( )
等。
2.为纪念屈原而产生的节日是( )。
3. 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 ),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 ),
表达了人们多样的( )。
二、连线。
端午节 正月初1
春节 农历9月9日
中秋节 5月1日
重阳节 农历5月初5
劳动节 农历8月15日
当堂检测答案:
一、填空。
1.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 春节 )、( 端午节 )和( 中
秋节 )等。
2.为纪念屈原而产生的节日是( 端午节 )。
3. 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 文化 ),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 祝愿 ),
表达了人们多样的( 情感 )。
二、连线。
端午节 正月初1
春节 农历9月9日
中秋节 5月1日
重阳节 农历5月初5
劳动节 农历8月15日
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
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教学目标
1.了解风俗的演变,激发学生传承优良风俗的情感。
2. 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风俗的演变,激发学生传承优良风俗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有关我国民风民俗的 PPT。
2.学生搜集被淘汰或变革的风俗等资料。
教学课时:3课时
第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有许多的风俗被我们继续
传承,但也有一些风俗被人们所淘汰。有的地方根据自身的特色,也对有些
风俗进行了变革。你的家乡,你知道有哪些风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淘汰或
变革的呢?
生:自由回答
师:对啊,比如,我们四川就会根据自身的文化发展变革了许多的风俗,
尤其是纳溪盛产茶叶,便发展了“采茶节”。像这样变革的风俗还有很多,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风俗的演变。
2.揭示课题:10. 我们当地的风俗之风俗的演变
二、新知探究。
(一)小调查
1.课前小调查:请你通过翻阅图书、上网或者采访长辈等途径,调查一
下自己所生活的地区有哪些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的风俗。
2.学生在小组内展示汇报自己的小调查。
小调查
风俗的名称
调查的途径
风俗的主要活动
淘汰或者变革的理由
可能的替代性活动
3.每个小组选择1名同学的调查表在全班交流展示。
4.师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不再适应社会的
发展,这就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比如我们纳溪的“搬打狮子”民俗,由
于表演的危险性较大,及传承的人极少,所以可能遭到淘汰或者变革,可能
替代它的便是一些简单的舞龙舞狮的活动。
(二)辩一辩
1.师:有些风俗不符合时代需要,应该淘汰,但是对另外一些风俗的保
留与否,人们却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放鞭炮,有的人觉得应该延续,而有的
人却认为应该淘汰。
观点1:放鞭炮会引起火灾,每年都会让很多人因此受伤、致残甚至丧
命。放鞭炮还会污染环境,鞭炮中的火药在燃放过程中,会放出许多有害物
质,而且放鞭炮噪音很大,因此要禁止燃放。
观点2:放鞭炮是中国人庆祝节日和喜事时的重要习俗。在过年时,不
放鞭炮就没有过年的氛围,而且放鞭炮还寄托了人们很多美好的愿望,比如
过年放鞭炮,是期吩新的一年能平安。
2.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支持观点1的为正方,支持观点2 的为反方,
进行辩论。
3.老师根据学生的辩论情况进行总结。
当今社会,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放鞭炮会加重对我们生活环境的污染。
因此,我们应该尽量少燃放烟花爆竹。
(三)阅读角
1.读一读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清明的时间在4月
5日前后,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日又是节气的只有清明。清明节原是
祭祀祖先的节日,而如今除了祭奠逝去的亲人,在这一天人们还会开展祭扫
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清明时分,天气转暖,草木复萌,人们常常结
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作“踏青节”。
2.说一说。
清明时节扫墓祭祖、感念祖恩、激励后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清明
时节凭吊革命先烈,也已经成为小学生的常规活动,说一说你们开展过哪些
文明祭扫的活动。
3.师小结:
清明节是教育孩子们的非常好的契机,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开展了网上祭
英烈、到烈士陵园给烈士献花、办祭英烈手抄报、开展相关的主题班会、队
会等活动。
(四)知识窗。
1.读一读。
重阳节的日期是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
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1989
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因为九九重阳与“久久”
谐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
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这些活动
综合而成为“登高会”,也叫“茱萸会",因此重阳节也被称为“茱萸节”。
为了保护和延续这个风俗,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
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说一说
你能说说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措施对
保护重阳风俗有什么意义吗?
3.师小结
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有一些优良的风俗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令人痛心。
为了留住这些优良的风俗,国家和社会都在努力。比如将“重阳节”列入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是对“重阳节”的保护,现在好多地方都组织“老人会”,
到重阳节这天将老人们聚集起来庆祝,还给老人们评奖,这都是国家重视的
结果。
(五)活动园
从古至今,有很多以“重阳”为主题的诗词歌赋。大家分头收集,开个
重阳诗会吧!
1.布置任务。
2.安排学生分头收集。
3.下节课开重阳诗会。
三、师总结。
中华传统风俗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人民几千年来的文
化结晶。但由于很多原因造成了许多传统风俗渐渐被遗忘,国家在努力地保
护这些传统风俗,我们也要极力传承这些风俗,保护好我们优良的文化遗产。
板书设计
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新增:如采茶节
风俗的演变 淘汰或变革:搬打狮子
保护:重阳节
当堂检测:
一、填空。
1.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已经( )人们的需要,不再
( )的发展,这就需要( )或者加以( )。
2.清明节三时也叫( ),至今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3. 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有一些( )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令人
( )。
4. 2006年5月20日,( )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重阳节是在农历的( )月( )日,又叫( )。
二、判断。
1.很多传统节日都没有传承的必要,应该淘汰。( )
2.燃放烟花爆竹才有过年的气氛,因此在过年时要大力提倡燃放烟花爆
竹。( )
3.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
4.清明节又称踏青节。( )
5. 有些风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需
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 )
6.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春节日益成为向世界全面展示中国文化的重
要窗口和精彩舞台。( )
当堂检测答案:
一、填空。
1.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已经( 不能满足 )人们的需要,不再
( 适应社会 )的发展,这就需要( 淘汰 )或者加以( 变革 )。
2.清明节三时也叫( 三月节 ),至今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3. 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有一些(优良的风俗 )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令
人( 痛心 )。
4. 2006年5月20日,( 重阳节 )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重阳节是在农历的( 9 )月( 9 )日,又叫( 老人节 )。
二、判断。
1.很多传统节日都没有传承的必要,应该淘汰。( X )
2.燃放烟花爆竹才有过年的气氛,因此在过年时要大力提倡燃放烟花爆
竹。( X )
3.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 )
4.清明节又称踏青节。( √ )
5. 有些风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需
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 √ )
6.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春节日益成为向世界全面展示中国文化的重
要窗口和精彩舞台。( √ )
本文发布于:2023-10-28 20:50: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4974031994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