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阳节的由来与传说
【重阳节的来历】
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日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
令家人各作绛婓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蜗祸可除。景如言举家登
山。夕还,见鶪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日,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
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重阳节传说故事一:采自河南
很久以前,汝南县有个人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着几片地,安分
守己的过日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不少人的
性命。桓景子时候曾听大人说过,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散布瘟疫,
危害人间。为了替乡民除害,桓景打听到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他
就决定前去拜访。
谁知他翻越了千山万水,还是找不到仙人的纵迹。有一天,他忽炙看见面前
站着一只雪白的鸽子不断地向他点头,桓景走近前一看,鸽子忽然飞了两三丈远,
落地后又不断地向桓景点头。就这样,桓景跟着白鸽,终于找到了费长房的仙居。
桓景走到门口,恭恭敬敬的跪了两天两夜。到了第三天,大门忽然开了,一个白
发老人笑瞇瞇的对他说:“弟子为民除害心切,快跟我进院吧”。
费长房就给了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让他练习降妖的法门。有一天桓景正在
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你赶紧回
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说
完,就用手招来一只仙鹤,把桓景载回汝南去了。
桓景回到家乡,就把费长房的话向大伙儿说了一遍。到了九月九那天,他就
带着全村老小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分给每人一片,让瘟魔不敢近前。
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说是可以避瘟疫。安排妥当后,他就带着降
妖青龙剑回到村中,等着斩杀瘟魔。
不一会儿,汝河里狂风怒吼,瘟魔出水走上岸来。忽然抬头看见人群都在山
上欢聚,它便冲至山下,却被酒气及茱萸的香味吓得不敢上前。一回头,又看见
桓景抽出宝剑,和瘟魔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斗他不过,转身就跑。桓景“嗖”的
一声射出了宝剑,宝剑闪着寒光,一眨眼就把瘟魔钉死在地上。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人们就把九月九日登高避祸
的习俗,一代代的传到现在。
重阳节传说故事二:流传在陕西关中一带
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
错。
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
先生还没找上歇处。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
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
第二天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庄户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喝,又
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叮咛他说:
"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
"庄户人想,我平日没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处走啥呢?但又一想,人
常说算命先生会看风水精通天文,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啥麻瘩。到了九月九,
就到高处走一走吧,全当让全家人看看风景。
到了九月九,庄户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骊山高峰去游玩。
等他们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冲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冲
垮了。不大功夫,整个一条山沟都被泡了。庄户人家这才明白算卦先生为什么让
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夏历九月九,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
传到今。
重阳节传说故事三: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
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
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
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
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
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
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
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
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
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
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
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
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
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其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
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
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
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
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
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
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
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
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
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
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
在古代,蒙昧的古人对火总有莫名的恐惧,因而也常常敬畏和祭拜火神,并
认为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
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
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
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
“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
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
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
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
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
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
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
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
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其三:
重阳节的起源据说是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她身边的侍女
也受到牵连并被赶出皇宫,流落到民间,嫁给了一个贫民。由于她在宫中每年都
过重阳节,节日期间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以求长寿,所以嫁人之后,她在这一
天还是照着宫里的规矩过重阳节,人们听说后纷纷效仿,于是这种习俗在民间就
广为流传了。
本文发布于:2023-10-28 18:03: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4873971993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关于重阳节的由来与传说.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关于重阳节的由来与传说.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