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人:李敏 年 月 日
课 题 17长城 课 型 讲读课
教学目标 课文。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第一课时
前置性作业:
1 我会读: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气魄雄伟”
等词语。2、读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
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在书上批注,课堂交流。)3、
读文后,用一二句话概括长城。
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点心
《 中国的世界遗产》文化遗产 :
二、导入新课
师: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这一组图片。多媒体出示长城的图片。
三、小组交流汇报
1 同桌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情况,汇报交流,提醒大家注意个别字
音。2、指一小组分段读课文,正音。 3小组交流汇报,再全班交
流。
预设重点句子:品“长”品“气势”
4、回归“奇迹”。
这样美而又有气势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感
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
迹。”
二 次 备 课
第二课时
前置性作业:
1、重点赏析语句,品味长城。品读重点句子,请用“我抓住了„„
词语,体会到了„„”这一句式说说文中语句带给你的个性感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补充有关长城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点心
中国的文化遗产 图片
二 次 备 课
二、创设情境,进一步感知长城。
1、谈话导入: 这就是雄伟的万里长城,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登上
长城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不到长城非好汉。全班起立,一起朗
诵“不到长城非好汉”。
1、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谁是真的好汉,在汇报之前,请听好老师的要
求:回答时,请用“我抓住了„„词语,体会到了„„”这一句式。
2 小组汇报整理资料,交流汇报
你还知道有关长城的哪些资料(出示图片)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
震撼着全世界。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
3出示: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
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
国前总统尼克松)
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心中
4、畅游长城,四季如画。
5、出示句式,学生配乐写话。
6、开火车交流,汇成一首诗
板 教
书 学
17长城
设 反
回想: 血汗智慧凝结成
感叹: 江山如画民族魂
计 思
设计人: 李敏 年 月 日
课 题 18颐和园 课 型 讲读课
教学目标 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颐和园
趣。3、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第一课时
前置性作业:
1初读课文,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生
自读课文,思考:颐和园写了哪些景点?你最喜欢哪里,想想理由。
3、 动手画画旅游示意图,说说为什么这么画。
教学过程:
一、课前文化小点心 中国的园林几大类型
二、看图揭题导入。
1、幻灯片出示文中三幅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的景
物?
2、揭题:(板书:18颐和园)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口。
3、导入:颐和园建在哪里?看图画上各画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
的?
汇报交流
三、汇报交流
1 师抽查一小组朗读情况, 师生评议打分
2 请另外一小组汇报交流字词学习情况,到台前当小老师抽查别
组认读情况
3、交流自读情况:
①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交流自己喜欢的景点,说明
理由。(教师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课件,带领学生去领略美景,
并选择一两个自然段读,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赞美
之情。) ③学生欣赏完课件后谈谈感受。(板书:美、大)
4
、再读课文,理清文路,领悟结构美。
5、齐读全文,整体感知,指导分段。
齐读全文,提示学生:文章是按先总后分再总的方法写的,因此
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三大段。
二 次 备 课
第二课时
前置性作业:
1、品读课文,思考作者抓住各处景物的特点,用了哪些好的描写方
法。在文中批注。2作者按照“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请各
小组合理分工,按照小导游的身份有顺序的介绍各处的特点。3、在
小组内展示自己去颐和园游玩的照片、颐和园其他景点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文化小点心
中国古典园林八大特点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颐和园,感受到了皇家园林的旖旎的风
光。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才能把这美丽的大花园如此生动的展现
出来,
三 我是小导游
二 次 备 课
1以各小组为单位介绍三大景点师生评议。(是否抓住重点,语
句通顺,表情大方自然。)2补充自己收集的资料、图片、照片,并
用简短的语言介绍景物特点。(学生自带图片、资料、照片讲述:我
眼中中颐和园。师生品议。)3、再读课文,思考各景物的特点,说
说它们美在哪里,用上了什么描写方法。
预设重点交流: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
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想象“姿态不一”的小狮子会是怎么样的?说明了什么?(说明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四、总结全文,学以致用。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18颐和园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设计人:李敏 年 月 日
课 题 19秦兵马俑 课 型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熟读课文,联系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2、在读中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
说明事物的方法。3、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
了解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在读中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说明事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
二 次 备 课
前置性作业:
1. 阅读课文,了解内容。思考:秦兵马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请结合课文语句具体谈谈自己的体会。
2、认真阅读描写秦兵马俑神态的部分,想想作者是怎样介绍秦兵
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的?
3、搜集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点心
介绍世界八大奇迹。
二、展示兵马俑图片。
师:同学们,2200多年前,秦始皇动用70多万刑犯,耗时38年,
修建自己的陵墓。作为统一六国的皇帝,他在西安以东30千米的
临潼,留下了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板书课题:秦兵马俑:)如今
已成为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这个神
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读题:秦兵马俑
三、展示学习成果
1.通过预习,你对秦兵马俑有了哪些了解?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可以是收集的资料,可以是书上的介绍。)2.你们能用一个词说
说你所了解的秦兵马俑吗?3.课文中有许多描写秦兵马俑的词语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词语)4、.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俑,他
们又有怎样鲜明的个性呢?
四、再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
五、课堂小结。
六、推荐一本好书。
设计人: 李敏 年 月 日
课 题 20古诗两首 课 型 古诗
教学目标 2、懂得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前置性作业:
1、收集作者李白的资料及他的诗。
2、收集有关送别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点心 介绍李白
一、导入新课
二、浅尝古诗
1、引出课题:出示诗句:全班齐读古诗。2、学习前两句。学生试着
理解诗句的意思。3、学生质疑:为什么是“西辞”呢?让学生根据这
些重点词,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4、指名答,看书上配图。
三、小组合作 品尝古诗
1、自由读诗,读完之后让学生用一个词概括这首诗。(依依惜别、难
舍难分、依依不舍„„)过渡:面对离别,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上会
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出示课件)齐读最后两句。让学生试着理解后
两句是什么意思。2、学生质疑:
3、师总结。
虽然是过境千帆,可是李白的心中只有孟浩然,唯见孟浩然。
“过境千帆皆不见,心中只有孟浩然”
4、(欣赏课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再创情境。)
深情朗诵全诗。
( 师生同读) 女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今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与诗人对话,得到了语言的滋养,
1、学会写生字7个,会认生字5个。
读议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通过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离别时的惆怅、惜别之情。
第一课时
二 次 备 课
情感的熏陶,友情的珍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
课的课后小练笔是把古诗中动人的友情写出来,可以加上自己大胆
的想象。
第二课时
前置性作业:
3、收集作者王维的资料。
4、收集有关送别的古诗。
二 次 备 课
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点心 介绍王维
二、分析题目
1、同学们,你们喜欢流行歌曲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古代时候
的流行歌曲(放音乐:《渭城曲》) 2、听懂了吗?这是唐朝时期非常
流行的音乐,这首歌唱了什么呢,今天我把歌词带来了,你们看,其
实也是今天咱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你们先读一读。
1、同学们,学习古诗,诗的题目很重要,它是古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我请一位同学读读题目。(生读) 2、到底哪种读法才是正确的
呢?(生再读)
3、你为什么在元二后面停顿呢?“使”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
三、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课题读得真好,后面四句谁来读?
2、请找出诗中的两个多音字。
3、这首诗,表示地名的词很多,包括课题,你们边读边找,圈出来。
4、渭城是当时的送别城,人们要往西边去,都要在渭城做短暂停留,
(板书:渭城)所以渭城中的客舍特别多。(板书:客舍)渭城在这,
那阳关在哪?(板书:阳关)那安西在呢?(板书:安西)安西也是
元二此行的目的地。还有一个地名,没有出现在诗中,那就是王维生
活居住的地方——长安(板书:长安),也是唐朝的首都。王维远在
长安,特地赶到渭城来送元二,同学们,看到这几个表示地点的词语,
想想这首诗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5、人们常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我们来看看这两句,你看到了
怎样的情景? 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中,你有什么感受?带着你的感受
读读吧,你有什么感受,带着你的感受读。
四、知识拓展延伸
朗读你收集的送别诗。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20、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设计人: 李敏 年 月 日
课 题 21、搭石 课 型 讲读课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联系上
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乡亲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学习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第一课时
二 次 备 课
前置性作业:
1、自学本课的生字词。
2、熟读课文,家长签字:
3、画出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点心 平凡中的美
二、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三、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⒈讨论商定自学方法。2、学生自学。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四、深入局部,探究体验
研读内容预设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处理。
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
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
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研读重点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
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研读重点三: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
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
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
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五、总结提升
1.师指导联系课题,研读课文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情感。提升对“搭
石”的更深层次理解。
2.朗读升华。
第二课时
前置性作业: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画出你认为能体现乡亲们纯朴、勤恳、可贵品质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点心 平凡事中的美
二、
导入
师生共同回忆第一课时学习内容。
三、复习检查
二 次 备 课
1、听写生字词。
2.交流抄写的妙词佳句
四、朗读课文
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继续朗读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
感悟。
五、拓展阅读
1.出示作者刘章写的《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文章附后)引导学
生自读,印证自己的感悟理解。
2.交流读后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与作者对话。
六、课内小练笔
根据课后小练笔的要求,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1.生交流所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2. 生审题,读懂题目要求。
3.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尝试写作。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21搭石
勤劳 善良
心灵美 亲密
设计人:李敏 年 月 日
课 题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 型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熟记本课生字,随文理解词语。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题目“跨
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
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第一课时
前置性作业:
1、自由读书,自学生字词语,给本课的生字找找朋友好吗2 与同桌说说课
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 自由默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
上批注。
二 次 备 课
教学过程:
一、
文化小点心 各种各样的桥
二、谈“桥”揭题,引导质疑。
1、学生自由交流曾经见过了怎样的桥?2、出示课题——《跨越海峡的生
命桥》,并齐读。
三、自读自悟 汇报交流
1检查学生自学课文的情况。各小组代表赛读,大家评议打分
2、给本课的生字找找朋友好吗?把“朋友”的外延扩大为涵盖古诗、
歇后语、名人名言、谚语等等,语文的积累就融入了这些“特殊的
朋友”之中。
3、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
事
四、品读畅谈,感情朗读。
1、自由默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宪小组内汇报交流,再选派代表交流。
2、师生交流。
预设句子(1)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
在病床上”。你是从哪此词语感受到他们爱心?
(2)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一句话“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
越海峡的生命桥”。把刚才划出感受他们爱心的句子拿了来交流,
引出第6自然段。这个自然段的哪些词语让你觉得特别有爱心。作
业:拓展延伸:
思考:假设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让学生发挥想象,
想想他们会说什么
第二课时
前置性作业:
1、思考互不相识的几个人,那是什么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从文中找语句,联
系自己体会做批注。?
2以小组为单位,情境表演思考:假设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让
学生发挥想象,想想他们会说什么
3这个感人的故事使你想起自己经历过的或听说过的哪些事呢?你能把它描述
下来
二 次 备 课
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点心
骨髓移植的资料介绍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思考互不相识的几个人,那是什么把他们联系
在一起?
三、小组交流汇报
1小组交流 两岸骨肉同胞怎样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
桥”。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
2、学生表演:那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终于见面了„„.
小钱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湾青年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激动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说说你收集的资料《感动中国人物》 和身边我们身边平凡又伟
大的人
五、作业 摘抄文中感动你的词句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小钱 台湾青年
捐骨髓
设计人:李敏 年 月 日
课 题 课 型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23卡罗纳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在读中感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感
受人和人之间深厚而真挚的爱。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在读中感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人和人之间深厚而真挚的爱。
第一课时
二 次 备 课
前置性作业: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
个什么故事?
2找出周围人对卡罗纳的关爱、同情和鼓励的句子,做批注。
3卡罗纳失去了母爱,收获了更多的爱,老师的爱,同学的爱,同
学家长的爱,没有太多的言语,只要一个眼神就够了。请以———
的眼神为题,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课前文化小点心
《爱的教育》是由意大利作者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于1886年写
的一部儿童小说。品中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
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
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爱的教育》原名《一名意大利小学生
的日记》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
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报交流)
二、导入新课: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
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今天,老师为
大家带来《爱的教育》这本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
——齐读课题《卡罗纳》。
三、自读自悟 汇报交流
1小组朗读情况 抽查一小组
2 我当词语小老师 同桌互相检查词语认读情况,汇报交流易错
的地方
重点“号淘大哭”的“号”是多音字
3交流学习目标一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课文讲了一一个什么故事?
组内互相补充,归纳,寻求帮助。
二 次 备 课
4交流学习目标二
找出周围人对卡罗纳的关爱、同情和鼓励的句子,做批注,并有感
情地朗读。
先小组内交流,再派代表交流
重点句子预设
(1)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
(2)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对他说:“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
可怜的孩子!但你要坚强!你母亲已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她能看见
你,她依然爱着你,她还生活在你身边。孩子,你要坚强哟!”。
完成学习目标三
写话。卡罗纳失去了母爱,收获了更多的爱,老师的爱,同学的爱,
同学家长的爱,没有太多的言语,只要一个眼神就够了。这眼神仿佛
在告诉卡罗纳什么?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人物的眼神写下来。(学生
自由写话)
师配乐引读课文,学生交流。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当别人遭受不幸时,我们就应该这样对待他——(齐读:
庄重严肃热情)不需要豪言壮语,不需要惊天动地,只要——一个轻
轻的动作,一个深情的眼神,
23卡罗纳
板 教
庄重 严肃 热情
书 学
伤心 幸福
设 反
计 思
爱让人温暖和坚强
设计人: 李敏 年 月 日
课 题 24给予是快乐的 课 型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给予是令人快乐”这句话的含义。
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
第一课时
二 次 备 课
前置性作业:
1 默读课文,思考在圣诞节前一天,保罗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什
么故事?2 围绕 “出乎意料“一词,想一想文中有几次出乎意料,
标画出来,做批注3 给予是快乐的,联系生活完成填空:我也曾
因为( )而感到快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点心
圣诞老公公的由来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农人,在圣诞节那天遇到一位穷苦的小孩,
他热情地接待了孩子,这个小孩临走时折下根松枝插在地上,松枝立即变成
一棵树,上面挂满了礼物,用来答谢农人的好意。
然而圣诞树真正出现在圣诞节,首先见于德国,之后又传入欧洲和美国,成
为圣诞节不可或缺的装饰物。他们通常用五光十色的彩灯、蜡、礼物或天使
来装圣诞树。
二、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走进文本
地球上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庆祝圣诞节。圣诞节相当于中国的春
节,在圣诞节前一天,发生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三、自读自悟 汇报交流
1 学生自学后, 一小组汇报朗读情况
2 我当词语小老师,学生抽读词语,交流易错字词
3 完成目标一 在圣诞节前一天,保罗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什
么故事?
二 次 备 课
4 完成目标二
紧扣“出乎意料”,感悟文本内涵预设:
1.出乎意料之一: 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2.出乎意料之二:
师:听了男孩的话,保罗很吃惊,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生接说:你
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
四 升华情感
保罗因为( )感到快乐,
男孩因为( )感到快乐,
小弟弟因为( )感到快乐课件:我也曾因为( )
而感到快乐!
3、美好的心灵,更应用诗般美丽的语句来表达。
给予是( )。
板 教
书 学
↗ ↗
设 反
计 思
保罗 → 小男孩 → 小弟弟
24给予是快乐的
本文发布于:2023-10-28 13:23: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470607744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生本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生本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