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
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秦兵马俑简介分析,希望能够帮助
大家!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
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
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
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
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历史背景
人殉是伴随原始公有制的瓦解而萌芽,至奴隶制建立而盛行的一项残酷而野蛮
的丧葬制度[。人殉最兴盛的时代是殷商时期,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殉人。在安阳
殷墟工陵区内,已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的多达五千余人。
周王朝吸取了殷商暴政的教训,强调“明德保民”。周礼的诞生和推行,使得人
殉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但并未根绝。到了春秋时期,列国争霸,时代动荡,
人殉复燃。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先后废止了人殉制度。秦献公元年(前384年),
“止从死”,秦国正式废止人殉制度。
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促使葬俗发生了变化,出现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
俑等来代替人殉。“俑”的本意就是人殉,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俑”便
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专有名词。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
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秦俑之所以在规模、写实程度上达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
匠的智慧之外,还与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的意志分不开。
建筑结构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
呈长方形,坑里有8000多个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
个兵马俑坑,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即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
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柱上置横木,横木
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坑
顶高出当时的地表约2米。俑坑的底部用青砖墁铺。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高度
为3.2米。陶俑、陶马放进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门道内用夯土填实,
于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
秦俑特点
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手法细腻、明快。每个陶俑的装束、
神态都不一样。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
异。从他们的装束、神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总体
而言,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
的时代特征。
兵马俑雕塑采用绘塑结合的方式,虽然年代久远,但在刚刚发掘出来的时候还
依稀可见人物面部和衣服上绘饰的色彩。在手法上注重传神,构图巧妙,技法灵活,
既有真实性也富装饰性。正因为如此,秦兵马俑在中国的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发布于:2023-10-28 12:54: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4688471990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秦兵马俑简介分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秦兵马俑简介分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