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自相矛盾(第一课时)
备注教师: 修改教师: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知
道自相矛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交流故事,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成语故事吗?(喜欢)请你观察老师
出示的画面,能根据画面说出一个成语吗? (课件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说成语《揠
苗助长》《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刻舟求剑》《亡羊补牢》《画蛇添足》《郑人买
履》)。
2.谈话揭题: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史中的瑰宝,成语故事无疑是传
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一个成语
的背后都有一个语言简洁、内容完整、含义深远的故事,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今天我们要学
的第15课就是一个成语故事。(板书课题,自相矛盾,学生齐读课题。)
二、借题拓展,初步交流。
1.了解寓言:《自相矛盾》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常带
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它的结构
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2.简介出处,了解作者。
(1)《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
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韩非
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
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
了理论根据。
(2)韩非: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
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
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子”
是古代对有学识男子尊称。
3.观察课文插图,结合题目说说自己的发现。
①矛: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
②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的牌。
③演示象形字“矛”和“盾”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让学生感到学汉
字非常有趣,并指导书写。
三、借助“矛”“盾”,引导交流。
1.咬文嚼字。
(1)引导学生结合对“矛”和“盾”的了解,说说“矛”和“盾”的特点。(“矛”
锐利,“盾”坚固。)
(2)鼓励学生把“矛”和“盾”两个字与“锐利”“坚固”结合起来说一说,进
行词语搭配与说话的训练,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如:古代人在战斗中用锐利的
长矛刺穿敌人的胸膛;古代人在战斗中用坚固的盾抵挡敌人刀枪和剑戟的进攻。)
2.观察插图,想象故事。
(1)课件出示有关图片,教师给出词语:矛、盾、拿、卖,引导学生借助图片想
象情景,用上老师给出的词语说说自己想象到的。(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同时拿
着矛和盾去卖。)
(2)课件出示有关图片,教师给出词语:矛、盾、拿、卖、夸、锐利、坚固。引
导学生借助图片想象情景,用上老师给出的词语说说自己想象到的。
①互相交流: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同时拿着矛和盾去卖。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
固,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
②问题引导:那个人是怎样夸自己的矛的?又是怎样夸自己的盾的?(有个卖矛
和盾的人,同时拿着矛和盾去卖。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固,说:“无论用什么
东西都无法刺穿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
被它刺穿!”)
(3)课件出示有关图片,教师给出词语:矛、盾、拿、卖、夸、锐利、坚固、无
言以对、嘲笑,引导学生借助图片想象情景,用上老师给出的词语说说自己想象
到的。(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同时拿着矛和盾去卖。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固,
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刺穿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
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它刺穿!”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
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言以对。众人嘲笑他。)
(4)你见过像故事中的这个卖矛又卖盾的人说的这样的矛和盾吗?(无法被刺
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3.谈话过渡:以上我们是用白话文来看图说话讲故事,韩非是战国末期韩国人,
那时候人们使用的语言文字和我们现在有很大的差别,我们称那时候人们用的是
文言文,我们称那时候人们写出的文章为文言文文章,韩非写出的故事又是怎样
的呢?让我们一起去阅读欣赏韩非的《自相矛盾》。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学会不认识的字,借助注释理解难懂的
词语。
2.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难读、难懂)
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教师指导。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
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
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4.学生自由朗读,熟读成诵。
五、作业设计:
把课文读给别人听,争取别人的意见,把课文读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
别
人听。
15 自相矛盾(第二课时)
备注教师: 修改教师:
一、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3.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指导朗读。
二、再读课文,交流探究。
1.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2.互相交流:讲述故事时要把哪些问题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
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
3.了解时间、地点、主要人物。
(1)谁能说说文言文《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战国时期;
地点:楚国;主要人物:一个楚国人。)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楚人”)
(2)了解“楚人”。
①“楚人”是做什么的?(卖盾和矛。)
②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③“鬻”是什么意思?(卖。)“者”是什么意思?(……的人。)
④是能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说一说。(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
人。)
⑤教师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学生说“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
4.了解事情的经过。
(1)韩非是怎样描写事情的经过的?(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2)“誉之曰”是什么意思?(“誉”,夸耀;“之”,这里指盾;“曰”,说;“誉之曰”的意
思是夸耀他的盾说。)
(3)那个人是怎样夸耀他的盾的?(“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你能用自己的话替这个人
夸夸他的盾吗?(“吾”,我,我的;“之”,的;“坚”,坚硬,坚固;“莫能”,不能;“陷”
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意思是“我的盾很坚固,
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
(4)“又誉其矛曰”是什么意思?(那个人又夸耀他的矛说。)他是怎样说的?(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你能用自己的话替这个人夸夸他的矛吗?(“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
都不能不被它穿破!”)
(5)指导朗读。
①那个人是怎么夸耀自己的矛和盾的?(学生各抒己见。)他先夸自己的(盾——坚固得很
——什么矛——都不能戳穿)他接着又夸自己的(矛——锐利得很——什么盾——都能戳穿)。
②谁来读读这位楚国人的话。(多人朗读,学生评价。)
③谁再来学学这位楚国人夸夸自己的“矛”和“盾”。(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引导学生读出
“夸耀”的语气,注意表情的变化,加上适当的动作。)
5.了解事情的结果。
(1)听了这位楚国人的话,有人买吗?为什么?(他们没买,因为他们听出了这位楚国人话
中有问题。)有什么问题?(他说话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
(2)如果你就是其中围观的人,听了那个人的话你会怎样想?又会怎样说?(学生自由发
言。)
(3)文中“或曰”是什么意思?(“或”,有人;“曰”,说;“或曰”,有的人问他。)有人说
了什么?(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以”,用;“子”,你;“之”,
的;“陷”,动词,戳、穿;“何如”,会怎么样呢?“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如果
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4)面对别人的质疑,那个卖矛和盾的人有什么反应?(其人弗能应也。)你是怎样理解这
句话的?(“其人”,那个人;“弗”,不能;“应”,回答。“其人弗能应也”,那个人被问得哑
口无言。)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为什么张口结舌,回答不上来?(他说话前后不一致,相互抵
触。)
(5)你认为,如果“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会有什么的结果?
如果矛戳穿了盾,说明盾不坚固,这跟他说“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一句话相矛盾。如
果矛盾不能戳穿盾,说明矛不锐利,这跟他说的“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一句话相抵
触,这两种结果,最终都使他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6)指导朗读,读好人物对话,注意表情的变化,加上适当的动作。
6.了解后人评价。
8.反复读课文,熟读成诵。
四、总结学习方法,课本剧小表演。
1.交流学法:通过学习《自相矛盾》这篇寓言故事,你觉得文言文好不好学?(好学)你是
怎样学习《自相矛盾》这篇文言文的?(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熟读课文,读准语气,理解整个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反复
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2.表演朗读:学生自愿到讲台上表演读课文,鼓励学生分角色表演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体会卖矛盾先得意扬扬地炫耀自己的矛和盾,后来被问住,张口结舌的语气、神态。
五、联系生活,明白道理。
1.通过学习课文和刚才的表演你受到什么启发?(说话、做事必须实事求是,讲究分寸,而
不能相互抵触,或故意夸大其词,言过其实,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
2.那个楚国人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在我们的日
常生活中,在你的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后果?(学生
自
3.拓展交流:看看下列句子有无自相矛盾的地方?
(1)我肯定刘彪大概是生病了,所以没来上学。(“肯定”和“大概”矛盾。)
(2)我估计今天一定会下大雨。(“估计”和“一定”矛盾。)
(3)昨天,下了一夜大雨。(“昨天”和“一夜”矛盾。)
(4)六一儿童节到了,会场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红旗。(“五颜六色”和“红”矛盾。)
(5)我国的艺术珍品很多,清明上河图就是仅有的一个。(“很多”和“仅有”矛盾。)
(6)我今天的作业全做完了,只剩下一篇日记没写。(“全部”和“只剩下”矛盾。)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通读全文。
2.总结全文:《自相矛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
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
说话不顾事实,把事物夸大到绝对的程度,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
15自相矛盾第一课时作业
一、拼音园地
hui hong niao kan zhe fu diao su mo ni ( ) ( ) ( ) ( ) ( )
fa jue gong xing yan jun jian zhuang kui wu ( ) ( ) ( ) ( ) ( )
二、对号入座
1、详 祥
慈( ) 安( ) ( )和 ( )细
2、峻 俊 竣
( )俏 严( ) ( )工 崇山( )岭
3、练 炼
干( ) 锻( ) 磨( ) 操( )
4、概 慨
气( ) 慷( ) ( )括 感( )
三、小法官
1、“擎着”的“擎”是上下结构的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
母“Q”。 ( )
2、秦兵马俑出土于西安以南30千米的临潼。( )
3、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总面积有14620平方米。( )
4、“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
话在全文中起着过渡作用。( )
5、“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
起,踏上征程。”这是个比喻句。( )
四、填空
1、“鸟瞰”的意思是指向 看,它的近义词是 。表示“看”这个
意思的词语还有: 。(至少写4个)
2、“擎”的意思是 。文章中还有 、 、 也
表示这外
意思。
15自相矛盾第二课时作业
一、调音亭对的画/
大厦(sha xia ) 曝晒(bao pu) 砌墙(qi qie) 载重(zai zai)
倾斜(qing qing) 牲畜(chu xu) 埋葬(mai man) 接缝(feng
feng)
二、想一想“发”可以组成哪些词语,然后写出能与后面搭配的
词语。
( )规律 ( )才能 ( )精神 ( )电灯
( )公告 ( )战争
三、辨字组词
墓( ) 畜( ) 砌( ) 漠( )
暮( ) 蓄( ) 彻( ) 寞( )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 )它的轮廓有点像汉字的“金”字,( )称为金字塔。
2、( )过去了四五千年,( )金字塔仍然巍然屹立在沙漠之国。
3、金字塔( )是埃及的象征,( )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六、读一读,再想一想,然后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
1、kuo 轮( ) 概( ) ( )大 昂首( )步
2、qi ( )械 ( )墙 哭( ) ( )暗投明
3、mu 坟( ) 仰( ) ( )色 夜( )降临
七、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70多座,其中最大
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
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千米的路程。
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
计,如果将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
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
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
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
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1、 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2、 本段中采用了多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1)“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采用了 的方法,这样写的好
处是
(2)“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
去。”采用了 的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3)除此之外,本段还采用了 的方法,如“ ”
2、 请用“ ”画出埃及人建造金字塔辛苦艰难的句子。
本文发布于:2023-10-28 11:09: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4625601990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 自相矛盾.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 自相矛盾.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