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长城》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更新时间:2023-10-28 10:56:13 阅读: 评论:0

艾尔米-作文考试

小学语文《长城》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2023年10月28日发(作者:我要出名)

小学语文《长城》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主题:长城

姓名 任教学科 小学语文

学校 教龄 6

教学内容分析

《长城》是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17课,这篇与

《颐和园》和《秦兵马俑》这三篇文章反映一个共

同主题:中国的“世界遗产”。这篇课文作为引领

学生开始中国“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

教学内容

但让学生了解长城,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

壮观,而且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之情,还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

“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

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教学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城

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

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

产”的兴趣。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的特

教学重点与点,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通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

难点 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留心文章表达的方

法。

课标提倡人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

神,并结合本单元的重点,确定如下的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思路是快速阅读课文,理出文章脉络,总

体感知文章大意;接着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

读的过程中自读自悟,体会长城的雄伟气势,长城

的雄伟气势。这样设计,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一目了

然,学习目的明确了,学生的主动性就被调动出来

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真

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

学生学情分析

纵观学生的学习情况,感觉学生的整体情况还不错。从基本知识

的掌握上来看,学生对基本的知识问题能够较正确的解答,由此也可

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还是很努力的,教师注重了课堂教学的有

效性,能够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动

手操作、讨论交流,这样让学生较好的掌握了这些最基本的知识,并

能够灵活的运用。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来看,孩子们在原来

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平时的学习中,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能

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作业能够认真、按时独立的完成。学生有了

一定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这些好的习惯对孩子的自主学习、自主

探索都有了一定的影响,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的

提高。横看学生的情况,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后进的学生需要及

时的辅导。后进的学生往往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比如因为学习

习惯不好,不认真学习造成的,家庭的影响、孩子自身的素质所致等

导入新课 边看长城图片边欣赏音乐生学习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课件出示长城图片及音

歌吗?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乐)

一首歌曲,听完后告诉老师,

这首歌唱的是哪里,能说出

歌名吗?

2歌曲的名字叫《长城

长》,歌曲唱的是我国的万

里长城,据登上月球的宇航

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

地球,能看见我国的万里长

城。长城的雄伟壮美深深地

吸引了全世界人民,长城是

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

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一起

去游览举世文明的万里长

城。

二、朗读课文,提出要二、自读课文,整体感

知,反馈交流

2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其它同学注意倾听,想一想,

课文,相信你一定会有更深每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的感受。

三、出示学习任务,(课

件出示学习任务的内容)

1作者是怎样写出长城

的“长”?

2长城在构造上有哪些

特点? 三、自主品读课文,小

3作者由长城联想到什组合作探究,感受长城的魅

么?赞美了什么人?为什么力,完成学习任务

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

和智慧的结晶?

4作者为什么说这样气

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上是

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根据学生交流展示四、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情况点拨 (一)、各小组代表展

1教师追问:作者把长示交流学习成果

城比作什么?作者是站在什1品读第一自然段,

么角度看的? 示交流:作者是怎样写出长

2课件出示:远看长城,城的“长”?

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1小组代表交流探究

之间蜿蜒盘旋。” 成果

3师随机点拨:作者把(2)品读句子,说说“崇

弯弯曲曲盘旋在崇山峻岭之山峻岭蜿蜒盘旋”的意思

间的长城比作一条长龙。 (3)请同学们看屏幕,

4、课件出示地图。(地课件出示:长城远景图。学

图上指出长城经过哪些地生欣赏图片,体会长城的宏

方?) 伟气势。

5、指导学习第二自然4品读第二句话,

段,体会长城在构造上的特问:长城起点和终点分别在

点。 哪儿?(东起山海关,西到

教师点拨:站在近处看,嘉峪关)你想在地图上认识

观察到了什么?相机板书:山海关和嘉峪关吗?

近看高大坚固,构思巧妙 5)让我们齐读第一

A感受高大坚固的特点 段,读出龙的气魄。集体朗

=1*GB3①、找出高大坚读第一段课文。

固特点的词句。 2品读第二自然段,

=2*GB3②、课件出示补报交流:长城在构造上有哪

充资料:八达岭长城建于海些特点?

拔约六百米高度之处。城墙1展示的小组齐读第

的平均高度为约为八米,上二自然段

宽约六米,下宽近七米,其2学生汇报划出的相

墙基全由千余公斤重的花岗关语句,交流体会。

条石砌成,上部采用大型城=2*GB3②学生汇报交

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流,随机学习理解“垛口、

因此墙身高大坚固。 瞭望、屯兵、堡垒”等词语。

=3*GB3③你能在图中B感受构思巧妙的特点

=1*GB3①刚才我们感找到长城的这些部位吗?并

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你还说说它们的作用。

有什么感受? 3品读第三自然段,

6、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报交流:作者由长城联想到

段,思考:作者由长城联想什么?赞美了什么人?为什

到什么?赞美了什么人?为么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

什么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和智慧的结晶?

汗和智慧的结晶? 1展示小组轮流读第

1教师追问:从哪里3

可以看出修建长城的不易?2交流感受深刻的句

(课件出示第2句)仔细地子,品读体验,回答问题。

品读这句话,相信你能找到3)齐读第三自然段,

答案。 读出你对劳动人民的崇高敬

2)教师点拨:从“数意。

不清”“一块巨石就有两三4品读第四自然段,

千斤重”“没有……没结交流:作者为什么说这样

有……”“无数的肩膀、无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上

数的手”“一步一步”“陡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峭”这些词句说明了没有现1学生联系全文总结

代化的工具,全靠无数的肩回答。

膀、无数的手修建出这气魄五、穿插巩固,体会写

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方法

长城,可以想象出何等的艰作者介绍长城时,采用

难啊!所以说是劳动人民的了哪些写作方法,找出相关

血汗和智慧结晶。 句子体会(打比方、列数字、

3穿插讲解《孟姜女联想等)

寻夫》的故事。 六、拓展延伸,赞美长

7、指导学习第四自然城,抒发感情

段,总结交流:作者为什么1如果此时你站在长城

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上,你相对古代的劳动人民

世界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说些什么?

1教师点拨:联系前2搜集有关中国的历史

文,从长城的长,高大坚固,遗产的资料

在技术落后的古代,人们付

出的血汗和智慧几方面来

说。

五、穿插巩固,体会写

作方法

作者介绍长城时,采用

了哪些写作方法,找出相关

句子体会(打比方、列数字、

联想等)

七、回顾全文,总结课

文内容,整理板书(课件出

)

课文从远看近看两个不

同的角度观察长城,介绍了

长城的长、高大坚固、构思

巧妙的特点,联想到劳动人

民修筑长城的艰辛,赞美了

劳动人民的伟大。长城,带

给我们的是骄傲和自豪,是

我们伟大的民族象征。它不

仅震撼着我们,也同样震撼

着全世界人民。

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做到了充分的朗读课文,自主完成预习作

业。整节课下来,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于课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较

充分的调动。主要是文本的内容与学生亲身体验有一定联系,重要的

事,课堂上的一些训练从课文内容出发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来设计,

再加上课件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指导训练,使师生产生共鸣,从而

使学生激情充沛。从先教学一、二自然段,再教学三、四自然段这个

喜爱色-"电商仓储 "

小学语文《长城》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本文发布于:2023-10-28 10:56: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4617731990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学语文《长城》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学语文《长城》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