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中国教案
【篇一:第9课-秦统一中国】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篇二:《秦朝的统一》教学设计与反思整理版】
《秦朝的统一》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内容标准〗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的史实,探讨统
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1.知识识记
① 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及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② 知道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③ 理解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及巩固统一各项措施的作用。
2.能力培养
① 讨论秦建立统一国家的进步意义。
② 识读“秦朝疆域图”,能指出秦朝疆域的四至,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的基本技能。③ 观察文字、货币、度量衡在统一前后的插图,指出
统一后的优势所在。
④ 识读“秦代驰道示意图”能指出通往齐、燕地区和吴、楚地区的驰
道;能正确指出秦长城西起和东至的所在地区。
⑤ 归纳秦始皇建立统一国家时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
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① 通过学习秦的统一,明确秦统一六国实现从小国林立到国家一统
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行政机构。
成为我国长达2000年多年历史的基本制度。经济文化上的整齐划一
举措,不仅加强了统一国家制度的交通,而且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
化的发展和交流。总之,秦
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难点 如何正确理解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对我国古代民产生的深远
影响,其中有
利与不利因素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应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适
当地从政治上的强权
统治和经济文化上的促进作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能较全面
认识统一措施的作用。
3.地位分析 “秦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
事,这一课
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
和纽带作用。秦的统一,
结束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乱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
一统局面;秦统一后采
取的措施,一方面维护了统一的成果,加强了秦的封建统治,另一
方面又暴露了秦朝统治
者特别是秦始皇的专横、残暴。正是这种严酷统治导致了秦末农民
战争和秦的灭亡。这些
对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秦朝一统”承接“变革与争霸”和“百家争鸣”,是历史发展的必
然结果。教材从不同方面描述了秦采取的中央集权的各种措施,突
出了秦的统一对中国历
导入:
战国时期,七国割据称雄,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
的灾难,也不利于
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奴隶制被
废除,封建经济和军事
力量增强了,逐步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因此,七国中
秦国最有实力统一六国。
向学生播放《秦王扫六合》的歌曲,并配以秦始皇画面和李白《古
风》诗句,即歌曲
的歌词,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前感受到“扫六合”的气氛,产生学
习的注意力及好奇心,
提问:“秦王”指的是谁?(秦始皇)“扫六合”是什么意思?(统一天下)
教法建议:
1.关于秦灭六国的讲授。
方法一:①指导学生运用第6课“战国形势图”,结合“秦兵马俑骑士
与战马图”以及
“长平之战”的材料,组织学生分析秦王政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的策略,掌握秦先后
灭掉六国的次序。比如:蚕食韩魏,利于东进;长平之战,伤赵元
气;十年激战,兼并六
国。教师可利用幻灯片《秦灭六国图》,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从公
元前230至公元前221年,
六国先后灭于秦,在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
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组织学生着重讨论
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
的进步意义。
提问:秦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一是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小
国林立的局面,
完成了统一大业;二是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
发展。
方法二:可在导入本课时提问: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建议让
学生在黑板上写
被擦掉,只剩秦国。指出在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
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下面我们一
起看看这位灭掉六国,
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君的风采。出示幻灯片:秦始皇画像及诗句:秦
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让学生讲述对秦始皇画像的印象和感受。)
嬴政(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
13岁(公元前246年)
即秦王位。22岁(公元前238年)亲政后,平定了宦官醪暧发动的
叛乱,免除了相国吕不
韦的职务。任用李斯、王翦等进行统一战争。于公元前221年建立
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
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都城定在了咸阳。李白的诗句描
述了威征六国,一统天
下的雄姿和气概。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可以说从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
业,怎么做才能够
巩固统一呢?仿效西周的分封制是不是明智之举?请大家根据当时
的实际情况,为秦王嬴
政设计一个统治方案。(提醒学生注意:秦应该或者完成哪些方面
的统一,例如最基本的日
常生活方面。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巩固这种统一局面?)
下面我们看看秦始皇是怎么做的——
2.关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内容的讲授。
教师可用谈话法,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什么是中央集权?秦建立的
中央集权制度包
括哪些内容?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用图示在黑板上归纳出或出示
幻灯片--秦中央重要官
职及分工,地方主要官职,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中央集权。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秦始皇在政治上采取的重大措施,运用“秦政治
体制示意图”,
出政自定“皇帝”称号后,这个称号延续了2000多年,直到清朝被
推翻为止。②介绍中央
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的职责、地位,介绍地方郡守、县
令的职责、地位,强调
中央和地方的官职都由皇帝任免,官员必须绝对服从皇帝。③引导
学生分析秦始皇建立强
权正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可从巩固国家统一和加强统治两方面进
行分析。
如何讲授秦疆域图与国家的疆界四至:
《秦朝疆域图》是我们在历史课是接触到的第一幅历史疆域图,如
何通过疆域图了解一
个国家的疆界四至呢?
(1)指导学生从图例中了解秦朝国土在图中的颜色,并准确地找出
秦的都城和国界线。
(2)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识图方法,找出秦朝疆域在东南西北
四个方向最远到达
的地点,准确地说出这些地点的名称。
(3)为了便于掌握,可以在地图旁边设计一个《秦疆域》的简单示
意图。
以“统治如此广阔的疆域,除了政治上建立强权正体外,秦始皇在经
济和文化上又采
到黑板上写出来,注意提醒篆字的写法):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
运用教材的插图、资料,引导学生对文字、货币、度量衡进行统一
前后的对比观察,
明确其优势所在。
2)焚书坑儒请学生看书回答:什么是焚书坑儒(出示焚书坑遗址和
坑儒处遗
址,见媒体资料),秦始皇为什么这么做?结果怎么样? 教师归纳:
焚书坑儒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合称,秦始皇用焚书坑儒的方法,目的
是通过这种做法来反对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对以古讽今,但他
却采取极其残暴野蛮的手段维护他那至高无上的权威。结果是摧残
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对于这一点,我们要予以否定。
4.修建长城和开发边疆
1) 秦长城的修建 教师首先简介匈奴族。提问:秦统一后为抵御匈
奴族的进攻采取了哪些措施? 教师最后指出:秦把原来秦、赵、燕
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再向东西延伸,使其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
延1万多里,用以抵御匈奴的进攻。这座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
项伟大工程,它显示着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是古代劳动人民
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2) 越族地区的开发 教师介绍越族。提问:秦是如何统治越族地区
的? 重点介绍灵渠(出示相关图片,见媒体资料)。指出灵渠沟通
了湘水和离水,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流域。梯级船闸的设计方法,比
巴拿马运河早两千多年。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
至今还能灌溉四万多亩田地。
3) 秦的疆域 识读“秦代驰道示意图”,知道通往齐、燕地区和吴、
楚地区的方向。了解匈奴的情况和匈奴对秦的威胁,强调万里长城
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是人类文明的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
感。
组织学生开展对思考题“秦王朝进行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道的统
一,你认为好处在哪儿?秦的统一相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立,其
进步又在哪儿?”的讨论。
课堂小结:
归纳秦始皇在建立统一国家上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
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
篇章。他所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下面,请大家归纳秦朝
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措施。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是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
史意义。第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
的新局面。第二,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
【篇三:《秦朝的统一》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探究式合作学习法:《秦朝的统一》教学设计(教案)
(初一历史必修上册)
一、教学思路:
秦始皇是一个能引起学生强烈关注的历史人物,在设计教学时以小
组活动的形式开展本课教学,从感性的材料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改变课堂形式以答记者问的形式介绍中央三位大臣。利用绘制秦始
皇加强中央集权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注重在新课理念
下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要有自觉、主动、积
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正确态度,有求知的强烈愿望和激情,以及掌握
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基础知识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秦统一六国及其意义。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统一文字、货币。
3.秦朝的民族关系,与匈奴族、越族;长城的修筑;灵渠的开凿;
岭南三郡;秦朝疆域。
4.秦末农民起义;秦朝的灭亡;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找出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
学过程中抓住契机提问,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
2.通过思考:“秦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
有哪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就所学秦始皇主要史实,培养学生初步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4.从史实中分析战争发生以及战争胜败的原因。 (三)态度、价值
2.万里长城和灵渠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成就,它是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辛勤劳
动与智慧的结晶。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的内容: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
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本课地位:统一是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特征之一,
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本课重点是秦始皇巩固统一
的措施,教学难点是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
从初中生的实际出发,方法的训练比结果的获得还要重要。秦朝建
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统治者承继和发展,对以后封建
王朝产生重要影响。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不但起者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且占据重要地位。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较浓,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喜欢接触与历史
有关的课外知识,喜欢讨论,就所学的观点进行探讨和争论,思考
问题时需要历史感性材料的支持。一部分学生受当代影视作品的影
响,有明显的不准确表达或偏激的观点,需要在教学中澄清历史事
实,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简单的运用,一部分学生具备透过历史发
现规律的可能,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多取决于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探
究程度。教师的课题应充分调动这些学生的带动作用。 五、教学要
点
1.重点,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统一六国,结束了
一课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
桥梁和纽带作用。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乱局面,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局面;秦统一后采取的措施,一
方面维护了统一的成果,加强了秦的封建统治,另一方面又暴露了
秦朝统治者特别是秦始皇的专横、残暴。正是这种严酷统治导致了
秦末农民战争和秦的灭亡。这些对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秦朝一
统”承接“变革与争霸”和“百家争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教材
从不同方面描述了秦采取的中央集
权的各种措施,突出了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
响。对秦始皇的功过如何评价,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学完本节课学
生可以结合学到的知识客观的评价秦始皇,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
期的历史也将有极好的启迪作用。
六、教学方法:图示法、讨论法、讲解法、读书指导法七、教具:
地图册、《战国七雄示意图》、秦始皇画像,奖品若干 教学时间:
40分钟(两课时) 八、活动评价表使用要求:
1、使用理由:教学目标的实施,关键在于课堂的利用效率,以往的
教学中教师的设计往往达不到效果,问题就在于监督课堂的手段的
缺乏,本堂课教学以小组、个人评价表的形式,充分调动学习积极
性,扩大教师的调控范围,让组长也负责,实施中应善于利用此表。
让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小组评价表使用要求: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参与活动,选出学生代
表发言。相互交流,交他组评议,课后教师综合打分。
本文发布于:2023-10-28 10:48: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4613301990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秦统一中国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秦统一中国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