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考点内容 要求层级
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 b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
长城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里长城
和影响
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和历史文化内涵 c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秦陵兵马俑的布局、阵容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b
秦陵兵马俑所体现的高超技术和艺术震撼力 c
d
一、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1.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
长城起讫地点
朝代 修建目的 长度或特点
秦 抵御匈奴 临洮 辽东郡 五千多千米
汉 抵御匈奴 盐泽 辽东郡
西 东
国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全长六千多千米,是我国历史上最
防范蒙古族、后一次大规模修建长城,大部分是
明 嘉峪关 鸭绿江畔
女真族 在原长城基础上修缮、改扩建而
成,至今大部分保存完好
2.长城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1)丰富的文化内涵
①建筑艺术: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布局巧妙,结构合理。
②装饰艺术:精雕细刻,工艺精美。
③文学艺术:民间传说、说唱戏曲、诗词歌赋、绘画雕塑。
(2)长城的历史作用与影响
新修的汉长城超过一万千米,是中
①防御作用:万里长城作为一项综合性的防御工程,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内地的农业生产和人
民的生命财产。
②中外关系:同时也保障了长城内侧的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边疆开发:长城的修筑及历代王朝在沿线驻守重兵、移民实边、垦荒屯田,对长城沿线经
济、文化的发展,是个有力的推动。
④民族关系:长城地处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也是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经济、文化
的重要纽带。万里长城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的融合。
⑤历代王朝为修建万里长城在人力、物力、财力等诸方面付出了巨大代价。
重点精讲 全面认识长城的价值
长城从我国冷兵器时代直到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期,一直是作为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而
存在并发挥作用的。今天,长城的军事防御作用已经消失,它已经被视为一件中国古代伟大
的建筑艺术作品。长城将自然美与艺术美结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长城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所具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
二、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1.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和历史文化内涵
(1)结构布局
①陵墓位置:陵墓位于陵园中偏南处,坐西朝东,周围环绕着三道围墙,分为内城和外城。
②北部:礼仪性的建筑和陪葬墓。
③东侧:依次是兵马俑坑、马厩坑和陪葬墓区。
④西侧:烧造砖瓦、加工陵材的地方及修陵人的墓地。
⑤核心:地下宫殿。据文献记载,墓顶有日月星辰,下边有水银做成的江河湖海,川流不息;
地下埋藏着丰富的奇珍异宝。
(2)历史文化内涵
①秦始皇修建陵墓是因为古人相信“灵魂不灭”,他为了死后让自己的灵魂继续享受无上的
尊严和荣华富贵。陵园建筑按“事死如生”的原则,模仿都城的建制布局。
②秦始皇陵坐西朝东,有人认为崇尚东方是秦人的原始宗教信仰,也有人认为东方是秦始皇
生前追求长生不老仙方的地方,还有人认为这是秦始皇完成统一东方六国霸业的象征等。
2.秦陵兵马俑的布局、阵容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2)布局
兵马俑坑平面图
(3)阵容:完整的军阵编列体系。
①一号坑(右军):面积最大,由步兵和车兵组成的长方形矩阵,排列成38路纵队,大部分陶
俑以弓弩为武器。
②二号坑(左军):内分四个方阵,以弓、弩、戟等为武器,是兵马俑坑中的精华。
③三号坑(指挥部):面积最小,呈“凹”字形结构,正前方停有一辆面朝东的华盖车,后跟
四个武士俑。
④四号坑(中军):或因秦末社会动荡而工程中断,空无一物。
(4)秦陵兵马俑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①反映了当时国家统一稳定,建立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巨大的财力、物
力、人力从事大规模的建设。
②农业发达,经济繁荣,国力强大。
③秦军强大,军容整肃,装备完备,有先进的军事制度,具有奋击百万的宏伟气派。
④当时秦朝社会的尚武风气。
3.秦陵兵马俑所体现的高超技术和艺术震撼力
(1)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艺术宝
库。
(2)兵马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
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3)秦陵兵马俑反映出中国古代工匠在工艺、美术、造型等方面的高超技艺,用高度概括和细
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扫灭六国的磅礴气势和威武雄壮的军阵场
面,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葩。
1.印证教材观点
史料1 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延续最长、工程最为浩大的军事防御设施,是融军事工程、
艺术与大自然于一体的建筑奇观,是真正的“大地艺术”。“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
城的一条重要经验。
应用1 长城的建筑风格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朴实浑厚、粗犷奔放、雄伟壮
观、气势磅礴。
史料2 1974年的春天,陕西省临潼县的一群农民挖了一个5米深的水井,然而,那没有渗
出一滴水的井却通往了2000多年前的神奇世界。一个伟大的序幕拉开了,即将上演的是20
世纪最为壮观的考古发现。经过两年多的钻探、试掘,到1976年时,人们发现这里是中国第
一个皇帝秦始皇陵园中的一处大型兵马俑陪葬坑。目前已发掘的秦始皇陪葬坑中的兵马俑有
步兵、车兵和骑兵,指挥这支军队的,是那些打扮得与众不同的将军们,他们的等级区别在
于穿的铠甲。目前已经探明的三个陶俑坑中,有陶制的兵马俑近8000件,木质的战车140
多乘。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军权高度集中,50人以上的军队调动完全根据皇帝的命令。调动
的凭证就是“虎符”,它一半在皇帝处,另一半在大将手中,两半合在一起才可调动军队。
应用2 由史料2可以看出秦始皇修建陵墓的目的是显示皇帝的权势与荣耀。兵马俑为我们
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科技和民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获取材料信息
史料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应用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长城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有什么不同。在建筑上遵循
什么原则?并谈谈你的体会。
答案 不同:有的用流沙、碎石、红柳或芦苇垒筑而成;有的用天然石块垒砌城墙;有的依
托山脉以石块垒砌为主;有的凭借黄河天险,以构筑障塞城堡为主。原则:其建筑材料的使
用遵循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原则。体会:这种因地而异的方法充分说明了长城是中华民族
伟大智慧的结晶。
秦朝政治经济实力在秦始皇陵中的体现
秦始皇陵的修建是秦帝国政治实力、经济实力和组织管理才能高度发挥的集中表现。秦始皇
陵铜车马,是迄今发现的体量最大、造型最精美、装饰最华丽、制作工艺最复杂的青铜器。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实行“车同轨,书同文”等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其中有一项是“兼
其车服”,即统一全国的车舆制度。而作为秦始皇出行所乘的车马,装饰如此之豪华,也见
证了首创中央集权制度的秦始皇的唯我独尊。
1.(2018·湖州模拟)《水经注·汝水》记载:“楚盛周衰,控霸南土,欲争强中国,多筑列
城于北方,以逼华夏,故号此城为万城,或作方字。”这说明楚长城( )
A.修建目的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袭扰
B.为秦代长城修建奠定基础
C.是诸侯相互兼并战争和争霸的结果
D.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楚国长城的修建是在春秋时期,为了争夺“中国”即中原而修建,故
选C项。
2.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长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撼的古代建筑。”长城不只是建
筑,更是文化的象征。下列有关长城文化内涵的说法正确的有 ( )
①长城是汉族政权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防御工程
②长城是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
③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④长城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长城既是综合性的军事防御工程,同时也是伟大的艺术作品。长城蕴含着伟大的中华
民族精神,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长城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
交流。故①②③④都正确。
3.有人曾说,“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这句话的历史依据是( )
A.秦始皇陵墓的发现
B.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土
C.阿房宫
D.十二铜人
答案 A
解析 由信息“葬未有盛如始皇者”可知是秦始皇墓的发现,故选A。
4.(2019·温州高二检测)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气势磅礴,是迄今
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艺术宝库,它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哪些方面的帮助( )
①艺术 ②农业 ③军事 ④阶级关系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兵马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反映了秦代高超的手工业水平,但不能反映当时的农业
生产,故排除②。兵马俑的陈列中也能反映秦朝当时的军事水平和阶级关系,故①③④符合
题意。
5.人类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卫城雕像和秦陵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色,并揭示其文化精神内涵。
(2)有人建议对雅典卫城雕像的残破部分进行修补完整,还有人建议对出土褪色的秦陵兵马俑
重新着色。你赞成这些建议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 (1)特色:秦陵兵马俑体现了一种气吞山河、庄严凝重的艺术震撼力。雅典卫城雕像的
艺术魅力更多地表现在细腻、精致、华美,崇尚人体美,人体结构的艺术表现技巧高超。内
涵:秦陵兵马俑是两千多年前秦军威武雄壮军阵场面的真实刻画,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下的专制帝王大一统的政治意志。雅典卫城雕像体现了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基础上的
人文精神内涵。
(2)不赞成。理由:雅典卫城和秦陵兵马俑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是
真实性与完整性,因此反对对文化遗产本身作任何的改动,反对不必要的“修复”。
解析 第(1)问,特色和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回答雅典卫城雕像和秦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第(2)问,理由,结合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来回答,并作简要分析。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结果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揭晓,中国万里长城以得票最多名列
“新七大奇迹”之首。下列关于长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最早的长城开始修建于秦灭六国后
B.秦修长城的主要目的是发展生产
C.滥用民力修长城是秦亡的原因之一
D.清代最后一次对长城进行大规模修建
答案 C
解析 最早的长城开始修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秦修长城的主要目的是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进
攻;明代最后一次对长城进行大规模修建,故A、B、D是错误选项。
2.从下图中得知这是哪一时期修筑的长城( )
A.春秋战国B.秦C.汉D.明
答案 D
解析 由图中西至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畔,可知这是明代修建的长城。
3.据《明史》记载,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长城,“筑敌台三千,起居庸(关)至山海(关),控守
要害”,长城沿线“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材料反映长城起到的作用是促进了( )
A.中外交流 B.民族融合
C.经济发展 D.文化繁荣
答案 C
解析 材料描述了长城沿线经济繁荣、社会祥和的局面,C项正确。“边民”指的是明代边
疆的汉民,并没有反映出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的信息,A、B两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经济发
展方面的信息,没有对文化状况的描述,D项错误。
4.(2019·余姚高二检测)1974年中国向联合国赠送了一幅长10米、宽5米的巨幅艺术壁毯,
上织长城风光图案,现挂在联合国大会厅旁的主要代表休息厅里。对其寓意的理解,最为恰
当的是( )
A.中国的挂毯艺术享誉全球
B.长城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C.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
D.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
答案 B
解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民族的脊梁,长城悠久的历史和所穿越的广阔空间、复
杂完备的防御体系、丰富的文化内涵都显示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热爱和平、富有智慧和创
造力的伟大民族精神。故选B。
5.(2018·温州市十校联合体联考)《孙膑兵法》介绍某一古代战阵:“在骑与战者,分为三,
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秦始皇陵兵马俑中,集中
体现孙膑上述思想的战阵位于下图( )
A.1号坑 B.2号坑
C.3号坑 D.4号坑
答案 B
解析 2号坑是由骑兵、车兵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战阵,符合材料“骑与战
者”“广其弩”的特征,B项正确。
6.(2018·“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模拟)下列对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面积最小的坑是这组兵马俑的指挥部
B.兵马俑坑内的兵马军阵一致坐北朝南
C.兵马俑坑为坑道式地下土木建筑结构
D.兵马俑阵生动展现了秦军威武雄壮的豪迈气势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兵马俑坑内的兵马军阵坐西向东,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7.(2018·湖州模拟)陵墓反映了古人追求生命的永恒,也是这一时期文化的体现。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文化的价值在于创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四海一统”的政治格局。
秦文化具有鲜明的集权主义倾向,对稳固秦朝封建政治统治,维护国家的统一发挥了重要的
作用,而且对后来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文化追求浩大,追
求奢华,使秦王朝兴建了不少浩大的工程。这些工程一方面加强了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的
统一,客观上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但另一方面也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
——据梁澄清《秦文化与当代中国》、黄栋法《秦文化重要特征探析》整理
(1)请指出材料一所体现的古人的生死观,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示遗迹入选世界文化
遗产的理由。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秦文化的内涵,并指出其具体表现。
答案 (1)生死观:事死如生。理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
座帝王陵,同时也是世界最大帝陵之一。是古代泥塑艺术的宝库。
(2)内涵:大一统,中央集权。表现:秦始皇陵墓位于整个皇陵中心,体现皇权至高无上;地
下宫殿墓顶有日月星辰,下边有水银做成的江河湖海,川流不息,展现了一个冥冥世界中的
庞大帝国;帝陵宏伟壮观,埋藏有奇珍异宝和兵马俑等众多的陪葬品,追求奢华。
本文发布于:2023-10-28 10:21: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4596951989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