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参考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2023-10-28 07:07:39 阅读: 评论:0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农村低保申请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参考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
2023年10月28日发(作者:小学生故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参考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学校有目

的、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

过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参考论文篇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模式的建构》

要: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

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分析了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误区,探讨了构建有效模

式的指导思想,最后提出了构建以教学为本、三结合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式的心理健康教

育模式。

关键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存在误区 指导思想 以教学为本 三结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学校有目

的、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

过程。我们课题组成员走访了海南多家中小学,就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既让我们看到了工作实绩,又发现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如何构建有效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本文对此问题展开了探讨。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误区

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尚处于启动阶段,存在诸多问题,有待完善。我国中小

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医学化模式。

这种模式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过程,把大多数学生成长发展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称为

心理疾病,并采用心理治疗的方式予以转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放在心理障碍或心

理疾病的诊治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偏重问题取向,过于强调心理疾病的普遍性,却忽视大

多数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一般问题,舍本逐末。许多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配有专门

的教师如心理咨询师负责管理,而对心理教育其他方面的工作敷衍了事。以为这样,学校的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抓起来了,其实,简单的心理咨询加治疗并不等于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化的模式。

这种模式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向学生传授关于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及开发心理潜能等

专业知识。视心理健康教育为课程学习,让学生背概念、记原理、考教材或讲义,把心理健

康教育纳入纯学科化教育的轨道或者误解为心理学的科普教育,这种做法背离了心理健康教

育的目标方向。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一味地追求学科化,只能是流于形式,

心理健康教育无法落实到实处。

()德育化模式。

就我们调研的结果看,目前不少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看做是学校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理所当然地将两者混为一谈,认为没有必要单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用德育的方法和手段对

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心理咨询模式也采用德育的模式,

课和心理咨询工作大都由德育教师和班主任承担。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目标、

务、实施方法有明显的区别,在教育实施策略上应有本质区别。

()形式化倾向。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尚不完善、管理不够规范。有些学

校虽然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课,配备了教师,但由于工作方法不对路子,再

加上宣传不力,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仅是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的硬件之一。心理健康课只是

拘于表面,没有切实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落到实处。甚至有的学校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

部门检查,才象征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化倾向普遍存在,

是或多或少、严重程度不同而已。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

()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

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围绕教育目标,模式构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发展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促进全体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

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具有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人际关

系等方面的心理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2.预防性

主要针对的是部分在学习、心理及生活适应上有可能发生问题或问题刚出现苗头的学

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能掌握有关心理健康知识,正确地认

识自己,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减少或避免心理疾患的产生。

3.针对性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焦虑、情绪不稳、社交障碍等问题,

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到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

育,对心理发展异常的学生开展专门的心理咨询,对普遍性问题开展专题讲座,是十分必要

的。

()界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在选择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围绕教育目标,以发展、适应和预防为主线进行综

合安排,主要考虑两个因素:

1.遵循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行为矫正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三是学生潜能和创造力开发。中小学期是心理潜能开

发的最佳时期,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教育内容。

2.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广泛,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学

生选择不同的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学阶段通常以适应学校生活与学习、养成良好行为

习惯为主要内容;初中阶段则以青春期教育、情绪调控、自我意识培养、人际关系调适和耐

挫力的提高等为主要内容;高中阶段以学习能力提高、考试焦虑调试、升学就业辅导、人格

培养和意志品质塑造等为主要内容。同时,要做好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之间的衔接,

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体系,使学生的心态逐步平稳地向健康的方面发展。另外,

育方式的选择也要与年龄相符。

三、构建以教学为本、三结合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模式的构建要以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为主阵地,强化与学科教学

的结合,利用社会、家庭、校园丰富的人文资源,通过多种途径,深入广泛、生动、切实有

效地开展全方位、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以教学为本,形式灵活多样。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依靠全体教师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

康教育,并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课堂外,帮助学生发展健全人格,学会

学习、做人和做事。

1.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为主阵地

课堂是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课堂上,师生之间进行频繁的心理互动,

学生心理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教师要准确把握切

入点、结合点,围绕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设计和安排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和活动

形式,并将其具体落实到整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心理的成长。

2.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心理健康

教育的资源和机会。因此,各科教师可结合学科特点,从中挖掘并开发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

育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如思想品德

课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等,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所以只要广大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渗透,就会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

果。

3.把心理教育活动课延伸到课堂之外

学校应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发挥学校各部

门如学生会、家长学校的优势,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组织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心理

健康教育活动,吸引和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以巩固和延伸课堂教学。如利用班会、墙报、

校内广播、心理讲座等,营造浓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

()三结合、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拓展多种渠道,加强多方配合,才能确保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取得成效。

1.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

我们课题组成员对500多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35.2%的学生有心理

问题,22.91%的学生有明显问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不过,由于中小学生心理

发展速度较快,具有很大的可变性与可塑性,只要加以正确的教育引导,这些心理问题都是

能够得以矫正的。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与学生朝夕相处,是学生成

长中的重要人物,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

健康教育相结合,十分必要和重要。

这要求班主任具有良好的心理教育能力。随着教育的发展,班主任不仅要负责班级日常

管理工作,同时也要担负起学生的心理辅导。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

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成败

产生重大影响。定期对班主任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逐渐把班主任训练成为心

理班主任。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到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可以弥补我国学校心理咨询师

严重不足的状况,加快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进程,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和模式。

2.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心理咨询相结合

专业心理咨询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补充。心理

咨询的实质是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根源,帮助来访者意识到自身的力量,弄清自己

的行为和生活,帮助来访者对自己的现状和未来作出决定,从而提高对生活的适应和环境调

节的能力。[1]专业心理咨询可以有效地解决诸如学生行为问题、情感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

等。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这项任务往往是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完成的。根据各级教育

部门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为此,学校可

以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派出教师参观、学习心理咨询模式的具体实施。而后面向学生、

家长开展心理咨询,其形式有个别咨询和集体咨询两种,也可以应用心理测量技术对学生进

行学绩测验和人格测验,为学校开展心理教育提供服务。因而,专业心理咨询应成为学校心

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我们课题组成员在中小学调研时,各校一致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社会

教育相结合,特别强调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应树立大

教育观念,加强家庭、学校、社区彼此之间的联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教育网络,

以建立正向的互动关系,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家庭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孩子

的第一任老师,它影响着孩子思想、品德的发展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家长不健康的心理、不

恰当的教养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子女的心理健康。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延伸到家庭中去,

强对学生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以自己的良好行为和品格影响孩子,自觉维护孩子心理

健康成长。另外,家庭要与学校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成立家长学

校,学校向家长宣传普及心理教育知识。帮助家长了解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在这阶段容

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向家长及时反映其子女的心理动态及所出现的具体问题,提高家长的心

理教育意识,营造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氛围。逐渐形成家校共育、内外结合的润物细无声的

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同时,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社会教育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辅

助和制约作用。改变学校封闭的教育模式,将学校置于社会系统中,充分发挥当地优势,整

合社区资源,联合开展多元化的生动活泼的活动,让中小学生心理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

康成长和发展。

良好的社会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但社会中的消极因素却会削弱学校和家庭

教育的正面力量,如黄色文化等不良现象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侵蚀他们的灵魂。

所以,要加强家庭、学校、社区三者的密切配合,社会要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绿色的宏观

环境,而家庭和学校要培养学生必要的辨别是非和鉴赏美丑的能力,以免孩子被花花绿绿的

世界所迷惑而失足跌入心理误区和文化糟粕的泥潭。

参考文献:

[1]叶存春,李顺龙,梁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

学版),第3卷第6期,154-16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参考论文

推心置腹的意思-一只拼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参考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

本文发布于:2023-10-28 07:07: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4480592253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参考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参考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pdf

标签:班主任论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