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初中德育教育
香山中学 曹丽丽
教育在改革,但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
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劳动者。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
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
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
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经过多年工作实践我总结出一点德育工作经
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 一)、 教育说服法
教育说服法是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行为准
则,改正错误的道德观念,从而指导道德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现代心理学认为
“教师晓喻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
要求,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 ”因此,如果学生对教师讲的道理不能
理解和接受,压制和强迫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结果,还会产生负效应。因此
教育说服法就更显得必要和重要。教育说服法很多,如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课、
座谈会等。下面谈谈我作为班主任的一些常用方法。
(二) 情感陶冶法
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
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
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
的有效方法。
(三 )实践锻炼法
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
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
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
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由于高中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
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
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我在实践中也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
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
..
.
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
(四) 耪样模仿法
耪样模仿法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英雄模范和其他先进人物的思想言行,促进
良好品德形成的一种教育方法。班主任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
的传播者,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其思想品德和
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是最直接效仿的榜
样。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我作为班主任,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
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
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
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
知、情、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一般地说,“知”
的培养是基础;“行”的实现是关键和标志;“情”起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
因此,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
恒”,促进四要素统一和谐地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只考虑认识过程是远远不够的,通过班会或团队活动向同学们
正面宣传提倡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是需要的,但抓住时机,创设自然融洽
环境,努力激发学生自身的“内应力”与道德情感则是另一回事。在校内、教室
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这儿,有的通过别开生面的班队活
动,有的挖掘学科自身的教育因素,有的则根据学生个性与心理特征,因势利导,
达到各种教育预期目的。但也应看到,由于对学生“主体需求是内化的原动力”
这一点认识不足,在如何把社会首先规范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品质方面研究得不
够,我们的某些方面教育就显得脆弱与生硬。学生在那种正面教育场合,有时很
难放开自己,他们经常只是首先意识的被动接受者,即使安排有学生在活动中发
言,所说的也常是此刻我应该说此什么,而非内心真实所感,不能期望这种形成
会达到很好的效果。其实,真能触到学生灵魂的教育常常是不露痕迹。它不仅发
生在操场上,发生在课间十分钟,而且发生在事先无所准备的最自然的生活与情
境中。因此,进行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者打开学生心灵的启动器,是“知”与
“行”的中介和“催化剂”。
(一)以情育情,以情动人
..
.
情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感染性,也就是说,情能动情。即在一定的时间
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其他的人,使之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我
曾带过一个班,有两位女同学因小事发生口角,继而恶言相向,在班上掀起轩然
大波。事后,我不是武断地各挨五十板,而是找当事人心平气各地了解情况,并
打算抓住这个时机,召开一个主题班会。班会以小组为竞赛单位,安排了学生喜
闻乐道的歌曲、典故、谚语、名人名言等项目,围绕着“团结、友情、亲情”进
行了紧张的比赛,学生们情绪高涨,竟相参与。当活动进行到高潮时,我在黑板
上写了“大家庭中的你、我、他”几个大字,紧着录音机里传出了《相亲相爱》
的歌曲,再一次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随着如潮般的掌声,那两个同学不
约而同地走上讲台,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认识到同学间,要互相“包容”,只有团结一心,班级这
条“大船”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而且,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形成团结向
上的班风。
(二)以知育情,以情促知
我们知道,单纯地对学生说教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同样单纯地采用感化而不
伴之以说理,也难以使学生产生有原则、有深度的道德情感。“知之深,爱之切”
正是这个道理,因此,班主任应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使他们知道应该怎么
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如去年五月份,发生在美国轰炸南联盟中国大使馆的
血腥事件,引起了全世界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我趁此机会让学生观看电视,收
集有关新闻报道,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发出了“中国人民不可欺”的强烈心声。
同时,又让他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励他们“为中华崛起读书”
以实际行动来声讨美国的暴行。这样,无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血有肉的爱国主
义教育。也就是说,认知越丰富,明理越深刻,情感就会越深厚。
(三)以行育情,以情导行
情感的另一特点是实践性。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摇动情感发
展的动力。所以情感教育要从实践开始,在实践中,以行育情,越实践,学生的
情感就越深,反过来,情感越深,就越愿意实践,从而形成自觉行为。
总之,当学生不仅学会了留心观察周围世界,心胸开阔,乐于助人,而且也
学会留心观察自身,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把精神力量也用到使自己本身变
..
.
得更好、更完美的,他们才算真正逐渐成长为道德成熟的人了。而教师的贵任之
一就在于抓住良机,寻找学生对外界教育影响的最佳接受点,以情育人,最终过
到知、情、行的统一。
抛开外在因素,探求本质原因,中小学德育工作出现种种弊端其根源在于自
身。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还有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的思想
意识、心理品质、价值标准与以往学生相比已大不相同,但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
都未能及时地对这一点科学分析、科学对待。依然采用陈旧的教材和落伍的方法,
使德育工作更难产生良好的效果。 因此,切实落实学校德育工作、走出学校德
育工作误区将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具体细致的系统工作。除学校常规教学外,还
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军民共建、跨学校跨地区互助活动等渠道,让学生
进行道德体验,用贴近生活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所需的政治观
点、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文明行为,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平等竞
争思想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向深层次的心理品质教育延伸,向高
层次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扩展,将养成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和理论教
育结合起来,让学生的知、情、意、行同步发展,成为道德品格完善的新人。
学校要发挥主渠道作用,坚持育人方向,根据学生实际来制订计划、开展活
动。各班级、各年级、学校总体都要积极宣传新人新貌、好人好事;开设事迹展
馆,提倡文明礼貌、社会新风尚;强调思想进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好德
育基地,配合教学,强化德育效果,学校应建立健全学校、家庭长期联系制度。
一方面帮助家庭了解学生品德发展情况,并根据学校工作重点确立家庭教育任
务,互相弥补不足;另一方面根据家庭教育是互动教育的特点,通过子女成长影
响家庭的价值观。形成学校、社会的教育合力。总之,充分发挥各渠道优势,学
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效果,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
..
本文发布于:2023-10-28 07:01: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4477031988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德育论文浅谈初中德育教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德育论文浅谈初中德育教育.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