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卷第l9期
2008年10月
甘肃科技
Gal'lSu Science and Techno
If_24Ⅳ0.19
0c 2oo8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研究综述
韩世辉 ,杨少军’,孟陆亮
(1.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甘肃兰州730020;2.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脂肪肝是较为常见的现代疾病,脂肪代谢异常成为多种疾病发生和演变的病理因素,中医中药治疗该病有
明显的优势,本文查阅分析近五年来中医药临床研究结果,从脂肪肝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实验研究三个方面对本
病的中医药研究做系统回顾,并给予总结和评述。
关键词:脂肪肝;中医药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R575
脂肪代谢紊乱致脂肪在肝细胞内贮积超过肝重 受湿热疫毒,使脾失运化,肝失疏泄,以致各种代谢
量的5%以上或组织学上50%以上肝细胞脂肪化
紊乱,水谷不能化为精微,聚而为湿为痰,瘀阻肝络,
阻滞客著于肝脏而形成本病,痰、湿、瘀、 化为浊脂,
时,则称之为脂肪肝,临床症状常见有肝脏肿大,肝
区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腹胀便溏,少数可有轻度 毒是脂肪肝的主要病理产物,其中“浊脂”是脂肪肝
黄疽,亦有无明显临床症状者。肝脏因对各种异常
最重要的病邪产物 J。
对本病的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 】,研究统计
代谢产生的应激反应而导致的肝实质细胞脂肪变,
是脂肪肝的基础病理。我国成人脂肪肝发病率为
显示475例患者中,肝郁兼脾肾亏虚型296例,占
5%~9%,随着人群生活水准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 62.32%,脾虚痰热型75例,脾肾亏虚型42例,未定
型62例。
化及预防措施的相对滞后,使脂肪肝的发病持续上
升,因此,积极防治脂肪肝意义深远。中医药防治脂
肪肝已取得较满意及肯定的疗效,现将近期研究成
2 中医治疗
2.1辨证论治
果综述于下:
王娅玲【1¨治疗脂肪肝辨证分型为痰湿中阻型,
l病因病机
方用三子养亲汤合四逆散;肝郁气滞型方用柴胡舒
瘀血阻络型方用膈下逐瘀汤;肝肾阴虚型方用 肝散;
1)肝郁脾虚型:《素问・五常政大论》:“木日
敷和,土日备化”。故木不及则升生不畅而气滞,土 六味地黄汤合滋水清肝饮。蔡敏 等以肝郁脾虚为
不及卑微不化而湿停。或因饮食不节,或因情志失
基本病机,痰湿、瘀血、气滞为重要病理因素,在辨证
调,以致肝郁脾虚,痰浊壅塞,气血瘀滞而致本病…。
的基础上重用祛湿利水、活血化瘀、疏肝理气之品,
丹参、郁金、田七、鳖甲、黄芪、白术、丹 基础方:当归、
2)三阴亏损型:足厥阴肝,足太阴脾,足少阴
痰湿内蕴者加陈皮、法半夏、明矾、青黛;肝气郁 皮;
肾,三条阴经亏损,精阳内耗,浊邪弥留,或因饮食劳
枳壳、延胡索;肝胆湿热加大黄、虎杖、 结者加柴胡、
逸失调,或因感受外来之毒,导致肝脾肾亏虚,以致
山楂、草决明;阴虚血少加首乌、黄精、枸杞、女贞子;
瘀血阻络,痰湿内留,而成本虚标实之证 j。
痰浊 疲乏无力加葛根、苍术。陈姝娴 等分型施治,
3)肝脾俱病型: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不
畅,劳逸无度;致肝脾同时受损,一则肝失疏泄条达,
壅阻型方用平胃散合四苓散加减;肝气郁滞型方用
罢极之本失常,一则脾土湿阻,健运失司l3 J。
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湿热内蕴型方用茵陈
痰瘀互结型方用复元活血汤加 蒿汤合导痰汤加减;
4)痰瘀互结型:嗜食肥甘厚味、饮酒过度或感
】 分为胃强脾弱型,自拟胃强脾弱汤 减。董汉良_
受湿热之邪是本病病因;湿热内蕴、脾失健运,痰浊
内生、致肝失疏泄,热毒痰瘀互结,是其病机 J。
(黄连、葛根、藿香、青蒿、诃子炭、蒲公英、八月扎、炙
虎杖、绞股蓝、泽泻、 甘草)合自拟护肝降脂汤(茵陈、
5)浊脂客肝型:嗜食肥甘,饮酒过度,或不慎感
基金项目: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院地合作);项目编号:05一l一31
本文发布于:2023-10-27 10:35: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3741061980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研究综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研究综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