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与民国时期的历法改革
谢忠强
(山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太原030006)
提 要: 历法改革是民国时期社会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民国时期的历法改革过程中,由于政府策略及新闻媒介舆论引
导方式的不当,加之民众历法知识科学普及的缺失,效果不佳且问题层出。出于科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竺可桢在从事繁重
的教育、科研工作的同时,亦对历法科学知识的普及与研究颇为关注。当五四运动过后普通民众因历法知识的缺乏而对历法改
革仍漠不关心时,竺可桢在1919年12月发表了名为《阴历阳历优劣异同论》的科普文章。在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学术界在改
良阳历问题上与西方学术界对话能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竺可桢于1922年6月发表了名为《改良阳历之商榷》的学术论文。当
民国时期厉行国历运动最终陷入“民族虚无主义”的歧路之时,竺可桢于1947年12月作了名为“阳历与阴历”的演讲并于1948
年2月公开刊发。竺可桢关于改历问题的几篇文章不仅推动了民国时期民众历法知识的科普工作,亦对纠正改历问题上的一
些错误倾向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竺可桢;民国历法改革;科学精神;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37(2017)03—0092—05
、“体现新社会风尚”E 8 3、“奉行民国正 明国家时间统一”
历法改革是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议
题。在学术研究的视野当中,官方、民间角度的历法变革研究
朔” 等价值理性层面的说教之词。在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
成果较多 ,但有关科学界历法变革观的研究却仍显薄弱②。
化的时代语境下,在“废除阴历、实行阳历”这一问题上一时间
有鉴于此,本文主要对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在民国时期所发表
形成了集“政府法令推行”“社会有识之士积极呼吁”及“报纸
的与历法改革有关的三篇文章进行历史解读,进而希望可以
等新闻媒体大力助推”的社会运动¨ 。但改历运动终因普通
基本形成了“新者 民众对于历法基本知识的匮乏而成效甚微,
借助竺可桢的事例对科学界与民国时期历法改革的关系有所
探讨。
一
用新历”而“旧者仍旧历”的历法二元对峙格局¨ 。
比较阴历和阳历优劣异同基础上以科学的视角支持
、
揆诸史实,五四运动过后如何以“科学”的精神为指导对
广大民众进行历法基本知识的科学普及便成为“推行阳历”工
历法改革
有感于五四运动所提倡之“科学与 作的当务之急。有鉴于此,
“取消阴历”而“推行阳历”是辛亥革命胜利之后新政府在
社会改革方面“着力进行”的一项重要内容 J。然而,一方面,
民主”口号之进步意义而又致力于通过“写大量科普文章”“用
1 的竺可桢于1919年l2月在《科 科学向愚昧和黑暗宣战”【
由于千百年来国人对于“天干地支”纪年方式早已“习以为
常” J,而且阴历对于中国农业社会中“农事节奏”和“民间商
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阴历阳历优劣异同论》的科普文
业结账习惯”均具有长期而重要的时限影响力 ;另一方面, 章。该文在重点向普通民众进行历法知识普及的基础上亦表
明竺可桢作为一名科学家的历法改革立场。
也因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使其在涤荡旧风俗、旧思想文化
方面成效甚微,故而在民国初创的数年之内,政府虽严令改
鉴于“民国”建立到五四运动后大多普通或下层民众仍然
而即使竭力提倡阳历者也 沿用阴历或阴历与阳历混同使用,
历,但对“阳历”持欢迎态度者除了“政界”和“教育界”及少数
具有较高层次文化知识的进步民众之外。4 J,全国“无论穷乡僻
大多重价值说教而对历法知识却不甚了解之状况,为了便于
壤”还是“号称风气最为开通之上海犹未能占多数”l5』。 普通民众对于历法科普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竺可桢首先从我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随着“文化革新潮流的涌动”, 国历法的历史谈起:“宇宙间各天体之循环变化,最足触人目
“改历的呼声也随之高涨” j。然而,就政府及社会上开明人
者莫如太阴之盈亏。是故中外各国,其始也均以一度朔望之
士呼吁改历的理由分析,大多强调改用阳历是为了“与西方文
期为定岁时之标准。在我国自羲和造历,以三百六十六日为
92
本文发布于:2023-10-26 18:47: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317226246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竺可桢与民国时期的历法改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竺可桢与民国时期的历法改革.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