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更新时间:2023-10-26 18:33:54 阅读: 评论:0

维修管理制度-大班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023年10月26日发(作者:轻轻啪)

教案背景

苏教版教材选入的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是一篇说明性质的科学小品文,

内容涉及到沙漠,因为我们的学生没有见过沙漠,对沙漠的认识也很肤浅,

又加上是说明文,所以在学生读来比较枯燥乏味。基于这种认识,我便想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兴趣,以故事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在快乐中自然地学到知识,总结方法,这也是我编写这个教案的最

终目的。

教学课题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教材分析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苏教版语文教科书初二下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

讲读课文,也是本学期首次接触的一篇说明文。文章先从法显和玄奘两个

人物对沙漠的“可怕”印象写起,让读者触目惊心,激发读者探求欲望

引出下文。接着,用设问引出问题“沙漠真像二人说的那样可怕吗?”可

地质部、石油部、中科院工作人员进入大戈壁却没有遇到鬼怪离奇的现象,

是个极好的回答,并且又提出一个新问题这是什么缘故呢?接着用生动

的语言回答了产生哪些奇怪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条理清楚,语言生

动,说服力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方法

1、目标导学法:教师用精心设计的教学目标,步步激发学生兴趣,引

导学生深入思考。

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发挥个人的积极主动性,培

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能力。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探寻这些现象

产生的原因,并学会从科学的角度作出正确解释。

2(过程与方法)、学习简单的事理说明文阐明事理的写法,体会说明

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能用科学的精

神和方法解释一些现象,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重点

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学会从科学的角度作出正确解释。

难点:

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能用科学的精神和方法解释一些现象,

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说明文知识。

1导入:同学们,在盛满水的碗里放进一双筷子,会看见筷子变弯了,

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吗?(学生回答)物理课上我们曾学过:

大热天的柏油路上,从远处你会看到什么?(学生回答)这其实就是公路

/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

A%A3%CA%D0%F2%D7%C2%A5%20%C6%E6%B9%DB%CA%B5%C5%

C4&in=9719&cl=2&lm=-1&st=&pn=73&rn=1&di=0&ln=1772&

fr=&fm=rs5&fmq=25_R&ic=&s=&=&sme=0&tab=&width=&

height=&face=&is=&istype=2#pn73&-1&di0&objURLhttp%3A

%2F%%2Ftravel%2F2004-02%2F02%2Fxin_495e3a6

&fromURLhttp%3A%2F%

%2Ftravel%2F2004-02%2F02%2Fcontent_&W350&H232

&T11674&S158&TPbmp

/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

A%A3%CA%D0%F2%D7%C2%A5%20%C6%E6%B9%DB%CA%B5%C5%

C4&in=2121&cl=2&lm=-1&st=&pn=3&rn=1&di=12&ln=1772&fr

=&fm=rs5&fmq=25_R&ic=&s=&=&sme=0&tab=&width=&he

ight=&face=&is=&istype=2#pn3&-1&di12&objURLhttp%3A%2F

%%2Fuploads%2Fallimg%2F111020%2F1401192150-1

&fromURLhttp%3A%2F%%2Facademy%2Ffengji

ng%2F2011%2F1020%2F17782_&W690&H436&T9984&S40&TPjpg

这种奇观同样可以在沙漠里看到。今天,我们就随作者竺可桢一起去

探寻《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板题)(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

生的读书兴趣,迅速导入新课。

2、本单元我们所学的都是说明文,下面我们简要复习一下说明文的知

识。(学生交流回答)

1、分类:按说明内容分(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按语言风格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

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常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打

比方、列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4、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

3、了解作者竺可桢(板书)(学生圈点,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

%F3%C3%BF%C9%E8%E5&in=29868&cl=2&lm=-1&st=-1&pn=5&rn=

1&di=21177067800&ln=1869&fr=&fm=result&fmq=06_R&

ic=0&s=0&=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

#pn5&-1&di21177067800&objURLhttp%3A%2F%%2F

res%2F1%2F20081009%&fromURLhttp%3A

%2F%%2Fhtml%2F2008-10%2F09%2Fcontent_29663.

htm&W300&H384&T7299&S32&TPjpg

竺可桢我国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近代气象事

业创始人之一。著有《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等。

4、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学生掌握字词)读准下列字音

zhú zhēn ng gē chuō qǐng shèn

穿

二、师生合作学习,解读课文。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听《西游记》故事,今天,为了能让大家把这

节课学得好,学得活,老师来编个《新西游记》故事,大家愿意听吗?边

听可要边认真思考啊。

下面故事开始:

(一)、悟空说怪

话说端午节这天,《新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西行来到了鸣沙山,

/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

B%FE%BF%CB%C0%AD%C2%EA%B8%C9%C9%B3%C4%AE&in=4951

&cl=2&lm=-1&st=&pn=24&rn=1&di=61686490215&ln=1863&fr=&fm=rs6&f

mq=15_R&ic=&s=&=&sme=0&tab=&width=&height=&face=

&is=&istype=2#pn24&-1&di61686490215&objURLhttp%3A%2F%

%2Fdingdianupload%2Fdingdian%2Ffile%2F2010_08_03%2F031655

&fromURLhttp%3A%2F%%2Farticle%

px&W2592&H1944&T11137&S266&TPjpg

/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82%

CE%F7%D3%CE%BC%C7&in=2216&cl=2&lm=-1&st=-1&pn=82&rn=1&di=

65390797575&ln=1995&fr=&fm=result&fmq=03_R&ic=0&s=0

&=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82&-1&di6

5390797575&objURLhttp%3A%2F%%2FUrsFiles%2Fne

ws%2F2011%2F01%2F13%&fromURLhttp%3A%

2F%%2Fshow%&W300&H201&T8730&S7

6&TPjpg骄阳似火,气温超过了50摄氏度,四周渺无人烟。正当他们饥渴

难耐时,唐僧发现不远处有一大片蔚蓝的海水,八戒欣喜若狂,向水奔去,

可是跑了半天也没有看到一滴水的影子,气得破口大骂。

唐僧只觉得两眼冒金星,一不小心从沙山上滚了下去,顿时听到轰隆

隆的声音,以为出现了妖魔鬼怪,他吓得半死,大叫:“悟空”(出示)

【问题1阅读课文,请你说说故事中的他们遇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

现象,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学生读书圈点,整体感知。【根据学生

回答板书:魔鬼的海 鸣沙】

这时,悟空来了,神通广大的悟空一边扶起受惊的师傅,一边安慰气

急败坏的八戒,向他们解释了这些现象。

【问题2:假如你就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请你人任选一个现象,对大

家进行解释。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选取课文有效信息,加工处理,用自

己的语言准确表述。

2、学生圈点思考,理解课文,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然后推选一位

代表发言,看哪个小组解释的更清楚。【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光线折光和

反射 沙粒摩擦发声】

(二)、唐僧写怪

唐僧听了慈悲之心又起,他想为了方便后人,决定把今天发生的事记

录下来,写入他的《新大唐西域记》中。可是他不知道怎样才能把这些情

况写得既让人看得懂,又能吸引人。

【问题3请你以课文为依据,教教唐僧怎样在他的文章中把这些光怪

陆离的现象说清楚】(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探究写作思路与语言特色。

师导学: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所以要先描述现象的具体表现进而解

释原因,同时注意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和准确、生动地语言。(以小组为单位

合作学习后,共同交流学习成果。

师:作者由上述奇怪现象的解释得出了什么结论?(学生圈点勾画,

明确主旨。总结收获并板书:科学终将揭开一切奥秘。)这句话点明文章的

主旨,收束全文,告诉人们世界上不存在什么妖魔鬼怪,我们一定要用科

学的思想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随着科学的发展,自然界还有更多的奥秘

等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师:关于文章的前3个自然段,你还有哪些疑问?

(学生可能会提到:1、课文开头的例子;2、解放后为什么没再碰上

类似的事;3、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两种不同的感觉等。

师小结:大家是想教唐僧在介绍并解释两种奇怪现象之前先介绍沙漠

印象,激起读者的探究欲望,然后按一定顺序,由解决小的疑问开始,一

步步用科学原理加以解释,进而告诉人们世界上不存在妖魔鬼怪,科学终

将揭开一切奥秘。

为了能把道理阐释明白,除了按一定顺序外,还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

法和准确生动的语言,下面我们就从这两方面加以赏析。(学生们从这两方

面进行分析,并处理课后练习题2请比较一下,把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

换成括号中的词语好不好?为什么?

1、沙漠是这样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看不见)一

走兽(野兽)

2、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也)谈不到汽车

飞机来支 援,当然(所以)就十分困苦了。

3、这一魔鬼的幻术(魔术)到了19世纪初叶,才被法国数学家和水

利工程师孟奇所戳穿(揭露)

(三)、见怪不怪

书呢,到这里我们已经帮唐僧写完了,下面故事继续。

文中说得好:“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唐僧师徒四人沿着沙坡向上爬,

/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9

%B3%C4%AE&in=732&cl=2&lm=-1&st=-1&pn=94&rn=1&di=

0&ln=1998&fr=&fm=result&fmq=71_R&ic=0&s=0&=1&sme=

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94&-1&di0

&objURLhttp%3A%2F%%2F20090416%2F1412106_051159

008_&fromURLhttp%3A%2F%%2Fshow%2F1%2F65

%&W1024&H685&T6743&S164&TPjpg泉水清澈

透明,八戒听沙僧一说,笑道:“沙师弟,你和我一样,看花眼了。”沙僧

不信,走过去细看,果真有水,他兴奋地捧起水,刚想往嘴里送,被悟空

拦住了。神通广大的悟空也弄不清其中的原因,只好喊出了土地神,土地

神给他们讲了事情的原委,师徒四人敞开肚子喝足了水,又踏上了西行的

路。

三、课堂练习

(一)、比较阅读《撒哈拉的变迁》

撒哈拉的变迁

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荒漠。人类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

最早提及撒哈拉这个词大约是在公元前430年。当时的希腊学者希罗多德

在文献里第一次把撒哈拉描述成一片人烟稀少的大沙漠,天的情形与

2000多年前没多大改变:沙海茫茫,无路可寻;气候炎热,人迹罕至

然而撒哈拉并不是希罗多德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自古以来就是不毛之

地,这一点从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可以得到证明。大约在

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这里曾有过

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发达的畜牧业。

这片一度丰腴的沃土,而今为何面目全非呢?据科学家考察研究,这

首先缘于季风雨 变化。大约在史前期的后期,季风雨从非洲西部及中

部把水分带到撒哈拉。公元前1万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来越潮湿;公元

3500年左右,湖泊面积也越来越大。可是,从这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撒

哈拉的季风雨却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降下

的雨水本已减少,又很快被太阳蒸发,水分难以积存,江河湖泊日益干涸。

撒哈拉大草原就在这种湿润期和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逐渐演变为大沙漠。

当然,撒哈拉的变化也与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种、乱伐森林、践踏植被

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又一个世纪,这里的植物枯萎退化。

撒哈拉从热带的稀树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旷草原变为沙漠。

撒哈拉的变化给人类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1、从文章体裁、内容及说明的侧重点等方面对文章进行赏析。

(都是探索沙漠有关现象的说明文,都谈到人们对沙漠的认识问题。

前者侧重探索撒哈拉沙漠的变迁,后者侧重解释沙漠中奇怪现象的成

因。

2、思考:

1、撒哈拉经历了怎样的变迁?(绿茵时代——稀树草原——干旷草

——沙漠)

2“沙海茫茫,无路可寻”与课文中哪几句相似?(举目远看净是沙,

弄得人认不出路,只是循着从前死人死马的骨头向前走,沙被风吹永远流

动着,过去人马走踏过的脚印,不久就为沙所盖,所以人多迷路。

3第二自然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绿茵时代。举例子使

这一事实有据可查,更有说服力。

(二)、学以致用(引导学生拓展思路

1、你能不能根据身边所发生的事,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科学一定能战胜

迷信。

2、沙漠对人类来说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和不尽的危机,现在我们熟知的

沙尘暴就是受土地荒漠化严重影响的一种体现,已经给人类带来了很多不

便,为我们敲响了西部生态的警钟。沙漠虽然可怕,但可以改造,你能为

改造沙漠出谋划策吗?

四、作业布置(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向课外延伸)

1、阅读专题学习中《“声音杀人”之谜》,找出声音之所以能杀人的原

因。

2、查阅老师讲的《新西游记》故事结尾中土地神介绍的“月牙泉”的

成因。

3、请结合课文,以“写给二僧的一封信”为题,从科学的角度向他们

解释沙漠现象的真正成因。

板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竺可桢)

海市蜃楼

光线折光和反射

魔鬼的海

科学终将揭开一切奥秘

鸣沙 沙粒摩擦发声

教学反思:

本课教案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既紧扣文本知识,又联系学生实

际。既结合教材让学生了解沙漠现象,探求形成原因,又让学生联系实际,

列举生活中的奇怪现象并用科学知识解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

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课堂中教师无论在新课导入,还是课堂总结以及每

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语,都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多媒体的恰当使用,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感知沙漠,使课堂教学更富有

东张西望的意思-悄悄造句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本文发布于:2023-10-26 18:33: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3164341973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沙漠里的奇怪现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沙漠里的奇怪现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