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精品教案

更新时间:2023-10-26 18:18:30 阅读: 评论:0

壁纸十大品牌-袁隆平去世了吗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精品教案
2023年10月26日发(作者:黑桃七)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教学目标

1.对科普作品感兴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2.能自主阅读科普作品,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学过的方法去理解。

3.了解科学世界里的奥秘,乐于分享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

保持对科普作品的阅读兴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能自主阅读科普作

品,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学过的方法去理解。

教学策略

1.将以前学习的读整本书的方法迁移到本单元“快乐读书吧”荐读作品的阅读中去。

2.迁移前面课文中习得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写批注等。

3.利用“小贴士”的功能,指导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4.运用“联结”策略,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书籍。

教学课时

机动

1课时

(读前指导课)

课时目标

1.对科普作品感兴趣,能初步感知《十万个为什么》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2.能自主阅读《十万个为什么》,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学过的方法去理解。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提出问题,导入阅读主题

1.明确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读:蓝天、森林、大海,过去、现在、未来,述说着自然的奥秘,科技的精

彩……

2)生齐读。

2.引导提出问题。

1)师引导: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其实面对身边最为平

常的事物,我们也可以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我们要喝水?为什么水能灭火?为什么水不

会燃烧?……请大家也试着提一提吧!

2)生尝试提出问题。

3.推荐科普作品。

师引导:这些平淡无奇的事物,引发了一个个“为什么”。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吧”,到科普作品中去寻找答案吧!(课件出示:读科普作品)

【设计意图】紧扣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采用“提问”的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导入

科普作品这一阅读主题自然就水到渠成。

板块二 激发兴趣,感知全书梗概

1.猜测书名。

课件出示:

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卢·吉卜林

师引导:今天我们要读一本科普书籍,它的书名与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卢·吉卜林的这

句话有关,你们猜猜是哪本书?(课件出示:十万个为什么)

2.导读封面。

1)师引导:当我们捧起这本书,最先做什么事?(课件出示书籍封面)

2)师指导阅读:请仔细阅读这本书的封面,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设:书名、作者、译者、出

版社)

3)师相机介绍作者:米·伊林,苏联著名的科普作家,可以说是“十万个为什么”的鼻祖,他的

科普作品深受我国读者喜爱。(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3.导读封底。

3)课件出示《十万个为什么》相关资料链接。

5.阅读目录。

1)师设置悬念: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如此吸引读者,它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呢?让我们

一起来读一读目录。(课件出示目录内容)

2)生自读。师引导:你从目录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组交流;师指名交流。

6.简介内容。

1)教师点拨:目录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这是一本“边走边写的书”,伊林在他们家里走了20

多步,就写了一本有趣的小书。

2)课件出示作品内容介绍。

作品采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选取了六个“旅行站点”:自来水龙头、炉子、餐桌和炉灶、厨

房锅架、碗柜、衣柜,针对每站点中常见的事物,提出了许多看似简单却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

7.共读结尾。

1)师设疑:这本有趣的书结尾写了些什么呢?

2)课件出示“屋内导游”部分:我们的旅行就要结束了……

3)师生合作朗读:生读第1自然段,师读第2自然段,生读第3自然段……

【设计意图】引用英国作家的名言,引导学生预测书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导读封面、封

底、扉页、目录、结尾,引导学生发现其中隐含的信息,初步了解整本书的大概内容及独特的写作形

式。

板块三 品读文段,指导阅读策略

1.预测目录内容。

1)师引导:读了目录,你对哪个“旅行站点”感兴趣?猜猜伊林在这个站点可能会写些什么。

2)生交流,并相机浏览相关内容,印证猜测。

2.阅读内容摘要。

1)课件出示“屋内旅行记”部分内容。

2)生自由朗读。

3)师指名读,引导:读了这段文字,你们有什么感受?(课件出示:内容有趣语言生动)

2)师生合作朗读。师引读“阅读科普作品的时候——”“读完后还可以想一想——”,生接读后

面部分。

3)师引导:根据你的读书经验,你认为阅读这类书籍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预设:看问题、找答案、记知识。

4)指导写批注。一边阅读一边写批注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读文章的时候,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有

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都可以写批注。可以圈画相应的词句,也可以在旁边空白处写写批语。

(课件出示:写批注)

4.自主选读章节。

1)师:赶快运用学到的方法,自由读一读感兴趣的章节吧!

2)生交流阅读章节,谈收获。

【设计意图】遵循“从整体到部分”的阅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目录预测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已有

经验,指导科普作品的阅读方法。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主运用方法策略,初步感知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

生动。

板块四 制订计划,指导课外阅读

1.指导制订阅读计划。

师引导: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自己大概分几周看完全书,每天看多长时间。(出示表格)

《十万个为什么》阅读计划表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

时间 阅读章节 阅读时间 小组交流时间

1

2

2.指导写读书笔记。(出示表格)

师引导:在“我的思考”栏目,主要围绕两方面填写:作者的解释有道理吗?关于这个问题,有什

么新的研究成果吗?

【设计意图】根据科普作品的特点来设计阅读记录单,为学生搭建课外阅读的脚手架,对后续阅读

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具体的规划和指导,以此推动学生持续而深入地阅读。

2课时

(读中推进课)

课时目标

1.交流荐读书目的阅读方法及感受,探索科学世界里的奥秘,分享阅读的快乐。

2.初步感知科普作品的语言特色。

3.对阅读科普作品产生兴趣,能自主阅读荐读书目。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聚焦内容,分享快乐

1.活动一:我来问,你来答。

1)师引导:这两个星期,我们跟随米·伊林在屋子里旅行,在知识的殿堂里漫步。伊林在书中提

出了许多问题,你们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2)抢答游戏。师逐一出示问题,各小组抢答。(出示课件)

3)小组交流:生轮流提一个问题,全班抢答。

2.活动二:我来说,你来猜。

1)师引导:伊林给我们出了多个“谜语”,你们知道这些“谜语”的谜底吗?

2)猜谜游戏:师出示谜语,各读书小组抢答。

课件出示:

炉子烧着了,却没有火焰;空气从哪里进去,烟就从哪里出来。

3.活动三:我来导,你来演。

1)师创设“旅行站点”,学生扮演伊林提问。

师引导:站在他家的水龙头前,他开始思考有关水的问题。(生开火车提问:水为什么能灭火?人

们为什么用水来洗涤?……)走到他家的炉子旁,他开始思考有关火的问题。(生开火车提问)他家的

餐桌,让他想到了许多问题。(生开火车提问)他家的厨房,又让他想到了许多问题。(生开火车提

问)他家的碗柜和衣柜,也让他想到了许多问题。(生开火车提问)

2)师过渡:你看,伊林把简单的事物想得如此有趣,让日常生活中平淡无奇的事物散发着科学的

光!他还把科学知识变成了一幅幅插图,一个个故事呢!

4.活动四:看插图,配上画外音。

1)课件出示炉子的图片,师指名讲述。

2)课件出示镜子的图片,师指名讲述。

1.师引导: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与一般的科普作品不同。他的讲述娓娓动听,让我们读

起来津津有味。他给内容施了什么“魔法”呢?你们发现了吗?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1)师引导生从以下3个方面交流:

①简明的叙述。

②有趣的故事。师引导:伊林擅长讲故事,书中讲述了哪些故事?

③生动的语言。

(出示几组《十万个为什么》中的文段)赏读文段。生自由读文,说一说自己有什么发现。(示

例:衬托、比喻、拟人,诗一样的语言)

2)补充名家评论。

①师引导:我国科普作家高士其爷爷这样评价这本书。(出示课件,生齐读)

内容丰富,文字生动,思想活泼,段落简短。——高士其

②师引导:高尔基评价米·伊林的写作风格时说了这句话。(出示课件,生齐读)

他有着简明扼要地描述复杂现象和奥妙事物的罕见才能。——高尔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表达的奥妙,从关注“写什么”到关注“怎么写”,体会作品的科

学性和文艺性相结合的特点;品读精彩文段,补充名家对作品的评论,加深学生对作品表达特色的理

解。

板块三 聚焦话题,反思评价

1.仿写书评。

1)小组讨论:你会向你的朋友推荐这本书吗?为什么?

2)师指名交流。

3)写书评。

①课件出示例子。

本书的语言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作者凭借他那生花的妙笔,逐一道破生活中的小秘密,让人印象

深刻。

②生自由写,写完后,师指名全班交流。

2.补充资料。

1)师引导:《十万个为什么》写于1927年,90多年过去了,由于科学的发展,我们今天读他的

作品,可能会找到一些不足之处。关于书中提出的问题,你知道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吗?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师相机补充近现代的科普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写书评及补充近现代的科普知识,引导学生对整本书的内容及写法进行思辨性认

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板块四 聚焦文体,拓展阅读

1.推荐阅读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

1)介绍背景: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是几代人的科学启蒙作品。1961年,中国的《十万个

为什么》诞生了,书名借用了伊林的标题。作家叶永烈撰写篇目最多,当时他还是北京大学大二的学

生。他小时候就是读着伊林家厨房里的科学故事长大的。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茅以升、苏步青等

曾为该书第二版审稿。

2)简介内容: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丛书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书中提出了

许多有趣的问题:乘坐热气球能环游世界吗?时光能倒流吗?为什么飞机不像鸟儿一样扇翅飞行?地球究竟

正在变冷还是变暖……

3)展示精彩片段。(课件出示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节选内容)

4)指导课外阅读。

①师引导对比阅读: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与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在内容和表达上有什

么不同吗?(出示课件)

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 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

②实践活动:为《十万个为什么》设计一套试卷,题目包括10道判断题,10道多项选择题,2道简

答题,并制订一份完整的答案。

2.推荐阅读:优秀科普作品。

师推荐:世界上还有许多优秀的科普作品。(出示课件)

3.指导课外阅读。

1)指导分组。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书目,按学生所选书目,成立读书小组。

2)指导方法。师引导:各小组的书目选好了,该怎么读呢?听听其他小伙伴是怎么说的。(播放

微课)

课件出示:

1:阅读科普作品的时候,碰到不理解的科学术语,我通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或者查找相关资料

帮助理解。

2:在阅读的时候,我在书中写了不少批注,还写了读书笔记呢!

3:读科普作品,我长知识啦!读完后,我准备制作一份科普小报。

4:科普作品中的小故事很有意思,读完后,我要和同学演一演。

4.制订小组读书计划。

1)出示表格。

2)小组商讨,完成表格。

3)各小组介绍读书计划。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这一本”走向“这一类”。采用思维导图、

试题设计等形式,整体规划、设计选读书目的阅读过程、方法以及交流方式,真正实现课外阅读量的增

加和阅读能力质的飞跃。

3课时

(读后分享课)

课时目标

1.交流对选读书目内容的初步理解。

2.交流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成果,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活动,检测能力

1.师引导:有位作家曾经说过,能够从自己细心整理过的书架上找到自己想找的书,是件很棒的

事。如果能够把自己最喜欢的作品介绍给别人,也会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这个学期,我们阅读了不少科

普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的世界,分享书中的精彩片段,分享你的读书收获吧!

2.知识竞猜。

1)连一连。

课件出示:

李四光 《灰尘的旅行》

高士奇 《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贾兰坡 《看看我们的地球》

2)猜一猜。

①看插图,猜书名。

②读片段,猜书名。

3)比一比。

生展示思维导图,比较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与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在内容、写法等方

面的异同。

4)考一考。

生展示课前设计的试题,指名答题,并相机解答。

【设计意图】对比阅读同一主题的作品,自主设计阅读试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比较、

鉴赏等一系列高阶思维能力,使阅读不断向纵深推进。

板块二 梳理结构,统整信息

1.运用思维导图,梳理结构。

1)师以《灰尘的旅行》为例,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2)生自主绘制选读书目的思维导图,可以绘制整本书的,也可以绘制某个章节的。

3)全班展示交流,对照思维导图,介绍所选书目或章节的主要内容。

2.“采访”作者,感知内容。

1)师引导:展开想象,对你所读书目的作者进行采访,你可以问他关于书的内容,也可以问其他

相关问题。用你自己的语气提问,然后用该作者的语气回答。

2)生模拟采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用思维导图,将书本的结构“可视化”,以把握整本书的结构脉络。引导

学生穿越时空采访作者,统整整本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板块三 自主交流,分享成果

1.交流读书方法。

师模拟记者采访:能说说你是怎样读这部书的吗?(师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2.分享读书成果。

活动预设:制作作家名片;配乐诵读精彩片段;看图讲述书中故事;实验演示科学原理;小品表演

某个章节;展示优秀读后感;展示科普手抄报;展示优秀读书笔记。笔记可以是读书记录单,也可以是

在书中写的批注。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阅读、思维、表达等多元的语文实践活动,展示读书的过程与方

法,有创意地分享、交流阅读成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板块四 多元评价,持续阅读

1.多元评价。

1)课件出示阅读评价表。

课件出示:

评价标准 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 阅读习惯 阅读量 阅读成果

评价等级 ☆☆☆☆☆ ☆☆☆☆☆ ☆☆☆☆☆ ☆☆☆☆☆ ☆☆☆☆☆

2)师生评议:评价各小组阅读情况,评选“优秀读书小组”。

3)小组评议:组内评价个人阅读情况,推选“阅读之星”。

2.课件出示名言,生齐读。

【设计意图】对读书的过程、方法及成果进行多元评价,引导学生发现新的阅读方向,找到阅读能

力的提高点,杜绝课外阅读泛化、虚化的不良倾向。

教学反思

在本学期“快乐读书吧”的教学中,教师准确把握课外阅读课程化的编写理念,重点抓好整本书阅

读的三个关键点——读前指导、读中推进、读后分享。

1.读前“引趣”。

一是采用提问策略,引导学生面对平常的事物提出有趣的问题,并尝试解答,激发其阅读科普作品

的兴趣。二是采用预测策略,让学生读诗句,猜测整本书的书名,读目录时,猜测章节内容,利用已知

推测未知,从而体验自主发现的乐趣。

2.读中“品趣”。

一是感知科普作品的有趣。通过品读精彩的章节、讲述有趣的故事等,引导学生发现作品内容与语

言的有趣,巧妙渗透阅读方法。二是阶段性交流形式的有趣。采用知识抢答、猜谜语、角色扮演、看图

配音等游戏形式,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交流。三是阅读实践过程的有趣。阅读活动富有趣味性、挑战

性,如比较阅读中外的《十万个为什么》、为选读书目设计一套试卷等,突出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不露痕迹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和推动。

3.读后“生趣”。

一本书读完后,鼓励个人、小组用有创意的方式进行交流和分享。采用角色朗读、情节讲述、表

演、绘制思维导图、实验演示等方式,从作家介绍、全书梗概、精彩内容、读书笔记等方面,交流、分

享自己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成果,并通过评选“阅读之星”,对学生的整个阅读过程进行多元评价。此过

程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读一本书是一次愉快的旅行。

二的四字成语-乡村春色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精品教案

本文发布于:2023-10-26 18:18: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3155101973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精品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精品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