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

更新时间:2023-06-11 20:21:52 阅读: 评论:0

2021年第20卷第2期线上教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
□杨峰吴懋亮
【内容摘要】《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注重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线上教学对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更多机遇。本教学改革探索基于线上教学的优势,采用机械设计准则、机械工作原理、分组课程设计等方式,探讨线上教学中融入课
程思政教育的实践。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线上教学;课程思政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度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资助项目和上海市教育科研规划项目“面向新工科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平台构建”(编号:C18110)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峰(1984 ),女,山东济宁人,上海电力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讲师,博士
吴懋亮,上海电力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为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高校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如何在网络两端的线上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对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
一、《机械设计基础》与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
《机械设计基础》为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用机构(如四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等)的工作原理和设计,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通用零件的基本工作原理、设计计算方法,会设计基本的机构,并具有综合的运用及应用能力[2]。如何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共振,成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育人的出发点。
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建设内容
结合课程教学特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掌握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基本的知识及方法的同时,兼顾学生的思想理论建设与价值引领。要引导学生,除了向传统的教学要求中夯实基础知识外,还应该为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分组教学、小组合作中让他们树立团结协作的意识;在面对学业中的困难时,引导学生具有艰苦奋斗的意志和不向困难低头的勇气;在大国重器、中国新时代突飞猛进的发展中,要有为国家奉献的情怀;等等,通过这种润物无声
的引领,把这门课原本单调、机械的纯工科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渴望探求的带有报国情感的意志活动[3]。
(一)运用机械设计准则,保持思想政治“强度”。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中,任何零件的设计都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准则。单看这些设计准则,也许很机械,但是和人生结合起来,就会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觉地把自己的个人发展通过类比的方式,和这些机械设计准则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从最容易发生失效的机械,联想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等问题,把机械地灌输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接地气的有趣吸收。比如齿轮、带传动、链传动等设计准则中,实际是一个找出失效形式,再针对最容易发生的失效形式进行设计。把这种设计思想引入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引导学生常常自查,及时发现并纠正自身的弱点,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轨道。同时,也可以用这种准则引导学生,既然零件设计都要求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学生也应该有一定的思想政治“强度”。
(二)巧引机械工作原理,潜移默化产生民族自豪感。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成就辉煌,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许多不怕困难、坚持创新、勇于挑战新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4]。在课件中,将这些先进的、感人的故事引入,不仅能更好地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对于塑造学生艰苦奋斗、敢于创新的决心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会不自觉地引导他们去追求真理、探索新知。
在齿轮的发展历史中,有一个学生都很感兴趣的故事———蚩尤大战。可以将中国古代机械———差动指南车的故事引入课堂。在黄帝与蚩尤涿鹿之战时,黄帝依靠指南车指引方向,最终战胜蚩尤。单纯的使用机械原理,来保持方向,放在现在社会,也很难被理解和复制出来。欣赏下前人的智慧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并引导他们这一过程之中逐步成长为具有工匠精神的工程技术人员。
(三)分组完成设计任务,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针对课程大纲要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课程结束后的实践环节部分。为了体现设计的独立性,
2021年第20卷第2期
新形势下大学物理创新实验
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程帅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创新意识是创新型国家对人才的新要求。大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文化素养、科学素养、科学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重要课程。近年来,我们在基础实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设大学物
理创新实验室,建立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方
案的设计、安
排和实施,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显著提高。
【关键词】实验教学;大学物理;实验课程
【作者简介】程帅(1988 ),男,陕西兴平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实验中心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铁电材料
大学物理包括理论和实验两大部分,其中大学物理实验是以实践操作为基础的学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现有的理论知识,实践结合理论能更好地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随着国家的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中国制造2025”、“双一流”学科的建设等众多战略开展,高校的物理实验课程应该应对这一新的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为国家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保障[1]。与此同时,创新理念的提出给众多高等院校提供新的机遇和改革方向。
一、创新实验教学的意义
大学物理实验作为强化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课程,在培养理工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2 3]。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物理实
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求。基于此,我校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建立了大学物理创新实验室,开展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对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年来,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最后示范实验操作;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操作一遍实验仪器,得到一些数据和结论,完成数据处理并写成实验报告,结束这一门实验课程。但是学生没有对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所以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不能完全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探索未知问题的热情。因此,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大学物理实验课程重要的改革方向。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在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基础上开展了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根据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去探索和挖掘,拓展了学生的实验思路以及提高了创新意识。同时我们鼓励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加深对物理实验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来说,就是实验教师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给出实验题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根据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设计出实验方案,自拟实验步骤,在一学期或者学年内完成实验,经历一次创新实验过程;学生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自主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安排以及实施,扩展学生的实验思路,充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验的热情。
二、创新实验项目的开展
(一)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创新实验室不同于传统物理
每年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选题的参数都不一样,但设计的内容还都是减速器的设计环节,设计总体目标及思路并没有变。在实际课程设计中,因为有的学生主观能动性比较差,再加上对设计思路及二维图样的理解不透彻,就会出现模糊的概念与应付,导致学生疲于独立完成高质量的设计。
线上教学中,为更好地提高课程设计教学效果,通过分组设计课程设计模版,既减小了线上课程设计中学生重复的工作量,也让学生自己详细讲解课程设计内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在模版设计中,由于肩负重任,也间接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结语
隔屏不隔爱,通过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线上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通过不同的形式,组织线上活动,增加线上教学的趣味性与哲理性,有效地发挥了润物细无声的思政育人功能,实现了在线教学思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更好地提高了在线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元凯,左雪,樊玉杰.机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途径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10:56 58
[2]苏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研究[J].才智,2020,14:88
[3]刘笑吟,徐俊增.工科专业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20:186 188,192
[4]何丽红,刘兰,王先安,王高升.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原理课程思政教学建设[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6:81 82

本文发布于:2023-06-11 20:21: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6486111725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线上教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线上教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pdf

标签:学生   实验   课程   创新   设计   基础   机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