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科学(湘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在四年级,学生已经重点学习了围绕研究主题采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搜集信息、制作资料卡片和资料摘要,并将分散收集的零散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制成统计图表,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能力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即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提出自己的或小集体的假设,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逐渐形成创新思维习惯。
教材安排了“认识我们自己”、“简单机械”、“我们的家园——地球”、“电与我们的生活”、“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五个主题单元,共设计了47个活动。
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分析如下:
“认识我们自己”:由浅入深地探究有关自己身体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制作模型、对比实验、模拟实验、阅读资料卡等研究方法,围绕着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进行研究。
“简单机械”:通过指南车信箱的介绍的科技史,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定量描述简单机械的省力情况,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我们的家园——地球”:了解人类在猜想与探索中,揭示自己“家园”的历程。在阅读、实验、猜想中使学生逐步了解地球。
“电与我们的生活”:在猜想中设计实验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有关电的基本知识和用电常识。
“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反思通过猜想解决过的问题,归纳猜想与假设的方法,懂得合理地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这种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影响摆摆动时快慢的因素。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进一步使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做比较。
●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中的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有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人体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构成与功能。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意个人保健,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 齿轮、滑轮等。能使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内部构造,以及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能够连接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四、教学措施
1、抓住先发散后集中,不断验证的过程落实“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训练重点。
如图所示:
(1)教、扶、放,先让学生明确大致的“路数”,模式(包括表述的语言、方式)出来之后再逐渐放开。
(2)挖掘科技史与教学内容之间、探究能力训练重点之间的结合点。
2、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抓住“简单机械”、“电与我们的生活”两个单元,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发挥科技史的教育作用,如:哈维研究血液循环的过程、阿基米德对于杠杆的研究、麦哲伦航线、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等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探究方法与过程,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提供帮助。
4、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第1课时 入学《安全、养成教育》
生命只有一次、健康不能重来。生命安全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这安全不仅关系我们个人、更关系到我们身后的家庭、学校、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因此,希望大家珍爱生命,增强安全意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问题。
一、校园安全:
1、同学们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上下楼梯靠右行,严禁在楼道走廊里奔跑追逐,系鞋带,严禁翻爬扶栏、院墙等危险区域。
2、不摸、不动灭火器材、电线、各种开关;不私接电源,使用大功率用电器;为防止火灾和意外事故,严禁携带火种、刀具、棍棒、易燃易爆等危险品进入校园。
3、 在学校各种劳动中,如扫地,擦窗户,搬桌子等,注意安全,预防意外事故。
4、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不吃霉变食物;同学们购买袋装食品要看清楚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及地址,不购买“三无”食品;不在街头流动摊点购买零食,防止误食不卫生食品、过期变质食品,造成食物中毒,不要到无牌小店去购买食品,不吃零食,谨防“病从口入,毒从口入”。
5、要注意心理安全。同学之间要互相体谅和互相理解,多看看别人的长处,尊重同学的不同个性;同时自己也要以平和的心态来处理自己面对的困难。
6、在各项运动中要注意运动安全。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运动时不要剧烈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使用体育器械,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7、要注意教室的安全。学生上课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窗。
8、增强安全意识,时时处处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加强安全教育。
二、交通安全:
现在的交通发展比较快,公路上车辆来来往往非常多,同学在上、放学途要中注意交通安全,尊守交通规则,并要做好宣传,提醒父母注意交通安全。同学们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上学和放学安全,在上学和放学时要抓紧时间,不要在路上玩耍;更不要在公路上乱穿,不在公路中间行走,要走在公路两旁。
2、经父母同意你骑车的同学要注意,骑车不带人,不在公路上骑飞快车。
3、不乘超载车辆,乘车时不向窗外招手探头,乘车须抓紧扶手,车停稳后再下车,不乘坐无牌、无证的农用运输车;不骑乘摩托车。
三、活动安全:
一切活动要远离建筑工地、道路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不到坑、池、塘、沟、河流、水坝、施工重地等不安全的地方玩耍;不玩火,不燃放烟花爆竹,防止意外伤害。不进入网吧、电子游戏厅等未成年人禁止活动的场所。出门一定要告知父母知道,告诉他们你和谁
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要注意时间,不要很晚到家,以免父母担心。不上课的同学双休日,不要到学校玩耍。特别要批评一下四甲班以张自新、邓燕飞为首的几位同学在开学报名的那天上午私自下河洗澡,严重违犯学校纪律。
四、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同学们受到意外伤害,很多是没有想到潜在的危险、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造成的。我们只要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就能有效地避免和预防意外伤害。
1、不要和陌生人聊天,外出游玩。
2、夜晚按时就寝,不在街道,河提,操场边逗留、玩耍。不串宿舍,更不能把社会青年带入宿舍。
同学们 ,“生命”,是一个多么鲜活的词语;“安全”,是一个多么古老的话题;“幸福”是一个多么美妙的境界。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生命至上,预防为主。
第一单元 认识我们自己
1.1、我们在呼吸
[教学目标]
1、(1) 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
(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
(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
2、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
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
[教学准备]
“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一、谈话引入
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
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感知呼吸
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学生活动,相互质疑,汇报。
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
(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 )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在教材P2图上指出气体在人体中进出的路线(不要在书上标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