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鬼谷子人物故事_鬼谷子的名字叫什么

更新时间:2023-06-11 19:53:53 阅读: 评论:0

鬼谷子人物故事_鬼谷子的名字叫什么
鬼谷子是个很神秘的人物,战国中期的纵横家鼻祖,有说是齐国人,也有说是楚国人,也有说根本无此人,众说纷坛,莫衷一是。而关于这位神秘的纵横家故事,小编收集整理了以下故事内容,希望你能喜欢。
人物简介
传说鬼谷子姓五,名之利,也有说姓刘名务滋,隐居于颖川(今河南禹县)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告成镇)的鬼谷,因自号“鬼谷子”。鬼谷先生在山中总结斗争经验,潜心治学,并教生授徒,传播政治斗争权术和游说技术,是张仪、苏秦纵横术的教授者。
人物著作
鬼谷先生的纵横家理论,主要保存在《鬼谷子》中。
《鬼谷子》,传为鬼谷先生所作,今存三卷十五篇,计七千九百余字,可分为两部分:
卷上《捭阖第一》、《反应第二》、《内瘪第三》、《抵瘪第四》、卷中《飞钳第五》、《
忤合第六》、《揣篇第七》、《摩篇第八》、《权篇第九》、《谋篇第十》、《决篇第十一》、《符言第十二》为第一部分,主要讲纵横术中的预测术、说辩术、决策术及其哲学原理;卷下《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为第二部分,主要讲纵横术的练养方法和人际相处、相争的权术。
人物故事
由于《鬼谷子》不见录于《汉书·艺文志》,而首次被《隋书·经籍志》着录,故自隋代起,关于《鬼谷子》的真伪即作者和产生年代问题便产生了争论。《隋书·经籍志·子部·纵横家》载:
“鬼谷子三卷,皇甫谧注。鬼谷子,周世隐于鬼谷。”
其言当时流传的《鬼谷子》三卷为战国时隐于鬼谷的那位鬼谷先生所作。《隋书·经籍志》同时着录乐壹注《鬼谷子》三卷《史记(苏秦列传)正义》曰:
“《七录》有苏秦书,乐壹注云: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
似言《鬼谷子》即刘向《七录》所着录,而被班固《汉书·艺文志》所收录的《苏子》,实为苏秦所作。苏秦欲神其术,神其书,故将己作托名于鬼谷先生。至《旧唐书·经籍志》,则直接着录为“《鬼谷子》三卷,苏秦撰”。近人顾实等亦有此论,他在《重考古今伪书考》中说:
“《鬼谷子》十四篇,本当在《汉志》之《苏子》三十一篇中。盖《苏子》为总名,而《鬼谷子》其别目也……故后世《苏子》书亡,而《鬼谷子》犹以别行而存也。”
时至明代,又生出两种新说,杨慎曰:
“今案‘鬼谷’即‘鬼容’者,又字相似而误也。高似孙《子略》但谓《艺文志》无《鬼谷子》,何其轻于立论乎!”
其言《鬼谷子》即《汉书·艺文志·兵阴阳家》所着录之《鬼容区》,因字形相似而误书。
此论一出,即遭明人胡应群驳斥,其《四部正讹(中)》曰:
“案鬼臾区黄帝之臣,《汉艺文志·兵阴阳家》有《鬼容区》三篇,与《风后》、《力牧》
连类,说者谓即‘鬼臾区’,以‘臾’、‘容’声相近,是矣。而杨以为‘鬼谷’,则‘区’字安顿何所乎?”
在驳斥杨慎之说的同时,胡应群提出了“伪造说”,其《四部正讹(中)》又曰:
“《鬼谷子》,《汉志》绝无其书,文体亦不类战国,皇甫温序传之。案《汉志·纵横家》,有《苏秦》三十一篇、《张仪》十篇,《隋经籍志》已亡。盖东汉人本二书之言,荟萃为此;或即说手所成而托名鬼谷,若‘子虚’、‘亡是’云耳。”清人姚际恒、近人钱穆皆从是说而补充发挥之。
其上之“苏秦假托”、“即《鬼容区》”、“东汉或六朝人伪造”诸说,均无实据,多系猜想推测,我们看一下《鬼谷子》的产生、流传即可明白。
战国中期,鬼谷先生在泰山南山脚下鬼谷中教生授徒,张仪、苏秦等曾先后从其学习纵横术。鬼谷先生要教徒授课,理应有着之竹帛的讲习课本。清代大文献学家章学诚曾说:“孔孟以前,未尝传其书。至战国,而守师传之道废,通其学者,述旧闻而着之竹帛焉。”退一步说,即使鬼谷先生没有课本,而凭记忆口授,那么其从学弟子亦应将其所传、所授记录
下来。弟子录记老师口授的学习方式,自孔子开创私学时起就奠定下来了。《汉书·艺文志》曰: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联系《论语·卫灵公》所主“子张问行”,孔子答后“子张书诸绅”之事,《汉志》之言信然。既然春秋末年的从学弟子们如此珍视老师的教言而千方百计记录下来,那么在书写条件大为进步的战国中期,弟子们记录先生讲授的课业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孟子与鬼谷先生时代相近,都生活在战国中期。据唐人林慎思《续孟子书》所言,《孟子》七篇,非轲自着,乃弟子共记其言。韩愈亦言:“孟轲之书,非轲自着。轲既没,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记轲所言焉。”鬼谷先生教授弟子,约与孟子同时。其授课与弟子听课、录记课业等情况大概与孟子及弟子们相类。所以说,《鬼谷子》当在战国中期即有着之竹帛的本子存在,而在其后不久便广为流传开来。其流传,大概与苏秦有关。
苏秦既是鬼谷先生的收山弟子,也是鬼谷先生的高足,《论衡·答佞》记时人传言鬼谷先生
以“令我泣出”之方式考试弟子是否可毕业出山时说“苏秦下说,鬼谷先生泣下沾襟。张仪不若苏秦。”苏秦对鬼谷先生的课业最为精通,对纵横术大概下过一番苦功夫,所以能取得如此效果。那么其所录记鬼谷先生之课业当为最详最精。苏秦出山后,自周至燕,得燕王相知,去燕至齐为燕“治交”,“破弊齐而为燕”,说齐王取宋,致使五国联军伐齐,在齐为燕攻破时,被车裂于市。“既死,其事大泄”,其在齐之财产、书籍等大概也被抄没入官,其苦苦研读、不断修补之鬼谷先生讲授笔录也因之在齐流传,而部分地被稷下学士辑录在齐之政治、经济、军事论文集《管子》中。今《管子》之《九守》篇与《鬼谷子》之《符言》篇相较,其九段文字中,字句完全一致的段落有一(“主问”段);字句基本一致,仅几个虚词有异的段落有一(“主明”段);两篇互有脱误,但意思相同、字句基本一致的段落有六(“主位”、“主赏”、“主因”、“主周”、“主恭”、“主名”段);字句基本一致,但因关键词有讹脱而致意思有异的段落有一(“主听”段),我们却可追寻出讹脱的轨迹。
由此可以看出,战国中期,至迟在公元前284年苏秦死前,《鬼谷子》已有着之竹帛的书卷存在。苏秦死后,《鬼谷子》流传于世,被更多的人士研读、摘录。所以说,《鬼谷子》或者曾经苏秦记录、整理、补充过,但其着作权仍应属其师鬼谷先生。
今传之《邓析子》之《中文》篇,其字句与《鬼谷子》之《符言》篇亦多相似。邓析是春秋末年人,是先秦名辩家的开山祖。《汉书·艺文志·名家》着录有《邓析》二篇。但今传本之《邓析子》,今人研究多认为是战国后期的“辩者”辑录整理成书的,故其中录有《鬼谷子》中的篇章。
战国末,秦、汉人整理载籍,辑录、摘引、化用自己所欣赏的作品,这在当时是习以为常的正常现象。《吕氏春秋》、《淮南子》之成书如此,司马迁写《史记》亦如此,《汉书·儒林传》谓“迁书载《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滕》诸篇”,刘知几《史通·六家》亦曰司马迁“兼其所载,多聚旧记,时采杂言”,而于董仲舒之“三策”、贾谊之《政事书》、《过秦论》全文辑录。此时风中,《虞氏春秋》之成书亦如此。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言,“游说之士”虞卿,先说赵孝成王而为“赵上卿”,后失势“困于梁”,“不得意,乃着书,上采《春秋》,下观近世,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凡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其《揣》、《摩》、《谋》三篇与今《鬼谷子》中三篇同名,或原从鬼谷先生弟子学纵横说辩术而记其学,抑或《鬼谷子》书在社会上流传后因喜爱而癠录于着述中。
秦始皇焚书禁百家言,鬼谷先生之学说亦掩而不彰。汉惠帝四年(前191年)三月除挟书律,诸子之书渐渐复出。淮南王刘安纠集天下道学之土,齐地学子、方士归附其门下,鬼谷先生之学首先在淮南再度流传,而被部分地采入《淮南子》中。《淮南子·泛论训》曰:“忤而后合,谓之知权。”“圣人之言,先忤而后合。”而《鬼谷子·忤合》曰:“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文意相同。又,《淮南子·说山训》曰:“介虫之动以固,贞虫之动以毒蛰。”而《鬼谷子·权》曰:“故介虫之扞也,必以坚厚;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表现出明显的承接关系。
司马迁父子为太史令,遍观国家典藏以成“通古今之变”的《史记》,其《太史公自序》有曰:“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通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司马贞《史记索隐》曰:“此出《鬼谷子》,迁引之以成其章,故称‘故曰’也。”今按此司马谈所引,正与今传本《鬼谷子》之《持枢》所论“天道、人君之大纲”相类。又,班固于《汉书·司马迁传》引此文时改“圣人不朽”为“圣人不巧”,王念孙曰:“‘巧’,古读若‘粮’,正与‘守’为韵。”抑或此“巧”字乃班固据当时传世之《鬼谷子》校正。

本文发布于:2023-06-11 19:53: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64844331972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鬼谷子人物故事_鬼谷子的名字叫什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鬼谷子人物故事_鬼谷子的名字叫什么.pdf

标签:鬼谷   鬼谷子   先生   弟子   战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