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为皇室服务的机构介绍
唐朝时期为皇室服务的机构介绍
(一)太常寺与皇室的关系太常之名自秦汉确定以来,作为九卿之一,一直为历代所沿袭,而且其职能的变化也非常之小。作为掌管国家礼乐的机关,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来说,其地位一直排在九卿之首,两千多年来没有动摇过。唐朝的太常寺虽然仍属于国家机构,但从职能来看,却仍有不少职能与皇室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其为皇室服务的性质仍然存在。唐朝的太常寺仍以卿、少卿为正副长官,分别为正三品、正四品上。下辖有两京郊社署、诸陵署、诸太子陵署、诸太子庙署、太乐署、鼓吹署、太医署、太卜署、廪牺署、汾祠署、两京齐太公庙署等机构,每署各置令、丞为正副长官,分别为从七品下、从八品上的官职。其中与皇室事务直接有关的机构有:诸陵署、诸太子陵署、诸太子庙署、太乐署等。现将其职能及涉及皇室的事务情况简述如下:诸陵署:实际上就是掌管已故皇帝陵墓的守卫、洒扫、祭祀等事务的机构,每一个陵各置一个陵署。唐朝规定每个皇帝的陵墓置陵户各数百人,如乾陵、桥陵、昭陵各四百人,献陵、定陵、恭陵各三百人,主要任务是在所在陵令的管理下负责洒扫、维护、守卫陵园。凡每月朔望,每年元日、冬至、寒食
等时节,都要献食祭享。在唐朝不少皇帝还规定对自己生身父亲的陵墓则要每日献食享之,如唐
玄宗时规定对唐睿宗的桥陵就是如此。唐朝还规定,功臣、皇戚、子孙若愿陪葬者,可以允许葬在陵园之内,但兆域之内则任何人都不许葬入其内。除了以上人员外,唐朝在每个帝陵还驻有甲士,以保卫陵园的安全。诸太子陵署、诸太子庙署:为已故太子设置陵署是唐朝的创举(汉武帝曾为戾太子墓园置官管理,此后历代皆不见有这些设置)。唐朝规定每个太子陵置一陵署,掌管陵园的守卫及洒扫、维修事务。由于太子的地位毕竟不同于皇帝,所以这种陵署的令、丞品阶要低于帝陵的官员。对已故皇帝的祭祀通常在太庙进行,而已故太子则享受不到这种待遇,于是唐朝又设置了太子庙,并且置官管理,规定有后代的已故太子,子孙自主其祭祀;无后的太子,则以近族人主祭,祭祀时所需音乐、祭品皆由政府供给。太乐署:这本是掌管国家大典、朝会、祭祀、宴享时所需乐舞的一个机构,与皇室生活并无密切的关系,但是在唐朝前期,皇帝举办盛大宴会时,所表演的娱乐性质的乐舞也是由其提供的。后来唐朝另外设置了各类教坊,逐渐取代了太乐署这个方面的职能,因此在唐朝后期太乐署为皇室服务的性质愈来愈淡化,遂成为完全的国家乐舞机构,而为娱乐服务的职能则丧失无存了。
在我国上古乃至秦汉时期,国家机构的设置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即国事与皇室的家事不分,政权与神权不分,国家机构职能上的这些现象说明这个时期我国的典章制度还很
不完善,是制度落后的表现。至隋唐时期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负责国家政事与负责皇室事务的机构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区分,但是还不十分彻底,太常寺与下面论述到的一些机构中还存在这些方面的职能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这种情况的存在与“朕即国家”的思想密切相关,只有在现代制度中才能彻底消除这种现象。(二)太仆寺与宫廷的关系掌管舆马的职官早在《周礼》中就已经设置了,但太仆的名号却是秦汉才确定的。唐代的太仆寺掌国家厩牧、车舆之事,下辖乘黄、典厩、典牧、车府四署,皆置有令、丞为长官。太仆寺以卿、少卿为正副长官,分别为从三品、从四品上。其中一些职能也涉及为皇室生活服务,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乘黄署:掌管皇帝车舆之事。唐朝规定天子有五辂,即玉辂、金辂、象辂、革辂、木辂。这些都是畜力牵引的车辆,五辂皆有副车,此外还有指南车、记里鼓车、白鹭车、鸾旗车、辟恶车、耕根车、安车、四望车、羊车、黄钺车、豹尾车、皮轩车等各类车辆,这些都属于天子卤簿(仪仗)的组成部分。这些车辂所用之马则由尚乘局提供。凡有大的典礼举行,乘黄署根据典礼的性质、等级提供相应的车辂,事毕则收而藏之。典牧署:掌管诸牧监上缴的杂畜给纳之事,以便提供给政府相关部
门及为皇宫服务的部门,以满足这些部门畜产品所需。唐朝对诸牧监都有每年提供马牛羊及各种畜产品的数量规定,上供以
后便交给典牧署,再由其按规定分配给相应部门。其中尚
食局所需的牛羊便是来自于典牧署,而不是直接由牧监提供。车府署:掌管王公以下贵族车辂的管理事务。唐朝规定王
公以下的车辂分为四等,一曰象辂,二曰革辂,三曰木辂,四曰轺车。车府署管理的这些车辂并非王公等日常乘坐的车辆,而是用于参加各种典礼时的乘用,也是国家礼仪的一
个部分,因此必须由专门部门负责。唐朝规定亲王给象辂,三品以上官给革辂,五品以上官给木辂,京县令给轺车。在唐朝只有皇室宗亲才可以封亲王,从这个角度看,不能不
说车府署亦有为皇室服务的色彩。(三)宗正寺对皇室宗亲的管理在九寺中以宗正寺与皇室的关系最为密切,这一机构的设置完全是为皇室服务的。秦汉时期就已有了宗正,其后虽有宗伯、秩宗等名号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宗正所掌的职事极少有所变化。唐朝的宗正卿与其他诸卿一样,也是从三品,少卿为从四品上。自唐初以来,其下没有设置分支机
构,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为了抬高道
教的地位,才将管理道教的事务从尚书祠部司中分离出来,在宗正寺置崇玄署以管理之。宗正寺的职能是管理皇室宗亲事务,所谓“掌皇九族六亲之属籍,以别昭穆之序,纪亲疏之列”(《唐六典》卷16《宗正寺》)。凡李姓皇室,不论地位高低,与当今皇帝血缘亲疏如何,都在其管理的权限之内。李姓皇室凡生育子女,都要及时申报宗正寺,以便其
编入谱牒之中;凡皇室宗亲应封爵者,子孙应袭封者,都要由宗正寺编制成册,及时报送吏部司封司予以封授;凡举
行大祭祀、册命、朝会之礼,皇室宗亲应陪位并参与者,也要由其造册分别亲疏,报送相关部门。此外,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的亲属由司封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编制成册,然后再送交宗正寺,此后这些皇亲的各种事务便由宗正寺管理了。至于崇玄署所掌管的事务与皇室并无关系,就不再叙述了。(四)司农寺管理苑囿的职能司
农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最直接的源头则是指秦朝的治粟内史,汉景帝改名为大农令,武帝又改为大司农,直到南朝梁才称之为司农卿。唐朝的司农寺仍置卿、少卿为
正副长官,分别为从三品、从四品上。下辖有上林、太仓、钩盾、导官四署及诸仓、司竹监、温泉监、京都苑总监、京都苑四面监、九成宫监、诸屯监等机构,其中上林、温泉、京都苑、京都苑四面、九成宫等署监都与皇家事务有关,分别介绍如下:上林署:“掌苑囿、园池之事……凡植果树蔬菜,以供朝会、祭祀;其尚食进御及诸司常料亦有差。凡季冬藏冰,先立春三日纳之冰井。”(《唐六典》卷19《上林署》)上林署掌管的苑囿、园池实际上只限于长安地区,其他地区或者一些大的宫殿则有专门机构负责管理,下面还要涉及。温泉监:设有监、丞各一人管理,下面诸监皆同。温泉监所管的是位于临潼骊山的温泉宫,这里是皇家
专用的汤沐场所。《唐六典》卷19《温泉汤》载:“若有防堰损坏,随时修筑之;凡王公已下,至于庶人,汤泉馆室有差,别其贵贱,而禁其逾越;凡近汤之地,润泽所及,瓜果之属先时而育者,必为之园畦,而课其树艺,成熟,则苞匦而进之,以荐陵庙。”可见温泉监不仅要管理好宫室、汤泉,以备皇帝随时驾临,还要兼管此宫周边地区的各类事务,并负有向宫中、陵庙提供时鲜果蔬的任务。京都苑四面监:这实际是四个机构的总称,分别掌管青城宫、明德宫、洛阳宫农圃监、食货监的管理事务,除了负责对这些宫殿的维护、修葺外,还要负责花木水果及蔬菜的种植事务。唐初并没有这样的名号,唐高宗显庆二年(6
57),改青城宫监为东都苑北面监,明德宫监为东都苑南面监,洛阳宫农圃监为东都苑东面监,洛阳宫食货监为东都苑西面监,总称京都苑四面监,每监各置监一人,副监一人,丞二人。京都苑总监:掌管上述机构管辖之外的在洛阳的皇家宫苑、园池之事,除了提供禽鱼果木之外,宫苑之内的各类人员的管理也在其职责范围之内。九成宫监:九成宫原名仁寿宫,是隋文帝时兴建的皇家避暑行宫,唐太宗时修葺后改名九成宫,由于其远离长安,故置专官进行日常管理。九成宫的官员除了负责日常维护、修葺之责外,与其他诸监不同的是,还负责合炼并进贡药饵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