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用麻醉剂的是谁
“麻沸散”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和使用的麻醉剂,由东汉末年和三国年间杰出的医学家华佗所创造,公元2世纪我国已用“麻沸散”全身麻醉进行剖腹手术。近代最早发明全身麻醉剂的人是19世纪初期的英国化学家戴维。
东汉时期,即公元2世纪,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华佗发明了“麻沸散”。麻沸散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麻醉剂;华佗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使用麻醉剂进行手术的人。麻沸散创造了中国古代医学的一个世界之最。
近代最早发明全身麻醉剂的人谁是:汉弗里·戴维
汉弗莱·戴维是英国化学家。1778年12月17日出生于康沃尔郡彭赞斯,1829年5月29日在瑞士日内瓦去世。农业化学始于1802年。1807年,钾和钠被电解分离。1808年,钙、锶、钡和镁被分离出来。1813年,他在法国研究碘,指出碘是一种类似氯的元素,并制备了碘化钾、碘酸钾等多种碘化合物。还证实了钻石和木炭的化学成分是相同的。1815年,发明了矿井安全灯。1817年发现铂能促进空气中酒精蒸气的氧化。
麻醉药的发展历史
古代麻醉药
麻药是我国古代外科的成就之一。早在2000年前,就有麻醉剂和
醒药的实际应用了。《列子·汤问篇》中记述了扁鹊为公扈和齐婴治病,“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既悟如初……。”用“毒酒”“迷死”病人施以手术再用“神药”催醒的故事。
作为外科手术时的麻醉剂,据《后汉书》记载,华佗发明了麻沸散,“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这段关于割除肿瘤或肠胃吻合手术的描述与现代外科手术的情景惊人地一致,也难怪华佗一直被尊为世界上第一个使用麻醉药进行胸腔手术的人。中药麻醉剂“麻沸散”问世,对外科学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后世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华佗发明和使用麻醉剂的时间,比西方医学家使用麻醉剂进行手术的时间早约1600年。因
此,华佗不仅是中国第一个,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研制和使用麻醉剂的人。可惜华佗的作品和麻沸散的配方都失传了。
西医用笑气、乙醚、氯仿等化学麻醉剂进行外科手术仅有150年左右的历史,然而在中世纪,欧洲也在秘密使用类似麻沸散或蒙汗药一类的药剂。美国人拉威尔(Lawall)在1926年出版了《世界药学史》,他认为中古时代阿拉伯人所用的一种麻醉剂,可能是中国传去的,因为中国名医华佗擅长此术,他还尊称华佗为“中国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医药之父)。
在这里,我们可以从西方的笔记和小说中追溯到大麻传播的线索。
1298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记述了阿拉伯国家关于“山老”阿拉亭的传说。“山老”为了训练刺客,用一种麻药酒将青年人麻醉,送到“极乐国”中去享乐,过一段时候再麻醉了送回来训练《马可·波罗游记》第一卷,第二十三、二十四章),这种麻药酒是否由中国传去虽然没有明证,但这种做法与《聊斋志异》中的“天宫”中的情节极其相似。
较马可·波罗略晚一些的卜伽丘在名著《十日谈》中曾讲到一个修道院长从莱望的王公那儿
得到一种药粉,据说就是“山老”用的药粉。依照用量多少,可以随意让服药的人睡的时间长些或短些,睡的像死去无二《十日谈》第三天,故事第八)。在另一个故事中则讲到一个名叫马才奥·台柱·蒙太的医生,提炼了一种麻醉药,让病人喝了就可以要他睡多少时候都成,以便顺利开刀(《十日谈》第四天,故事第十)。这说明麻醉药已从阿拉伯国家传到欧洲。
较卜伽丘又晚一些的意大利作家斑德洛在16世纪中写出短篇小说集,在第二卷故事九中叙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其中教士给朱丽叶服了药粉而假死。后来英国莎士比亚据此故事写出了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从这些材料中可以进一步看到口服麻醉剂西传的蛛丝马迹。
事实上,这种口服麻醉剂在欧洲并没有广泛传播和使用。很长一段时间,在欧洲,拔牙、截肢,或者医疗战伤,大多是把病人绑起来,或者用棍子往头上打。仅在150年前,化学麻醉法被创立,开启了西医外科手术,后来发展为注射用的麻醉针剂,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麻醉汤剂是中国的独创,用量多少可以控制麻醉的深度和时间,服过量会出现假死现象,
这也曾为坏人利用,南宋周密在《癸辛杂识续集》中曾指出:“或云,今之贪官污吏,脏过盈溢,被人所讼,则服百日丹者,莫非用此?”贪官污吏用口服麻醉剂搞假死以逃应得的惩罚,这应该是麻醉剂的又一种不正当用途,但也说明中医麻醉剂的药性已被更多人所掌握。
近代麻醉药
有一天,戴维牙疼得厉害,当他走进一间充有“一氧化二氮”气体房间时,牙齿忽然不感觉疼了。好奇心使戴维做了很多次试验,从而证明了一氧化二氮具有麻醉作用。因为戴维到这种气体时感到很爽快,于是称它为“笑气”。由于戴维不懂医学,没有把这个发现公布于世。
后来,戴维经过多次实验证明,确实具有麻醉作用,因它又能引人发笑,所以被称为“笑气”。这可能是西医使用的最早的麻醉剂。然而,由于会使患者狂笑,而且使用时麻醉师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笑气”在麻醉史上仅仅是昙花一现。不过,即使是现代,当患者由于某种原因不能使用其他麻醉剂时,“笑气”仍然可被派上用场。
1844年,美国化学家考尔顿在研究了笑气对人体的催眠作用后,用笑气在世界各地讲课,并进行了催眠演示表演。在一次表演中,引起了在场观看表演的牙医威尔士的注意,激发了他关于笑气可能有麻醉作用的假设。经过多次实验,1845年1月,威尔士在美国波士顿的一家医院进行了麻醉下的无痛拔牙手术。由于麻醉不足,演出失败。
然而,知道他整个过程的年轻助手威廉·莫顿仍然相信麻醉的可能性。莫顿的研究发现,虽然一氧化二氮有麻醉作用,但效果较差。他从化学家杰克逊那里得到灵感,决定用乙醚麻醉。1846年10月,他成功地进行了现代世界上第一次麻醉手术。
1842年,北爱尔兰丁堡大学的妇科医生辛普森首次尝试将氯仿作为麻醉剂,并成功地给病人做了手术。
1880年,威廉·梅斯温改进了辛普森的麻醉方法。他用一根导管把氯仿气体直接输入病人的气管。这种方法被今天的乙醚和氯仿全身麻醉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