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南针使用说明
目 录
1. 指南针的原理和历史 1
1.1. 指南针的原理 1
1.2. 指南针的历史 1
2. 指南针的类型 2
3. 指南针的结构 4
3.1. 军用指南针的基本结构 4
3.2. 荧光点 5
3.3. 反光镜 6
3.4. DQY-1型指南针的基本结构 6
4. 指南针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 7
4.1. 测定方位 7
4.2. 测量距离 8
4.3. 行军时间及速度计算 9
4.4. 测定斜面的坡度(俯仰角度) 10
4.5. 测量目标概略高度 10
4.6. DQY-1型指南针主要功能 11
5. 应用:天线方位角的定位方法和下倾角测量 12
5.1. 规划选点中确定扇区天线的方位角 12
5.2. 优化中测量已安装天线的方位角 12
5.3. 天线下倾角的粗略测量 13
6. 应用:指南针与地图的配合使用 13
6.1. 利用指南针探知现在所在位置的步骤 13
6.2. 用指南针探知前进的方向 14
7. 指南针使用的注意事项 14
8. 附录:密位的概念 15
1. 指南针的原理和历史
说明:指南针是民间的通常称呼,在军事上正式名称为指北针或军用指北针,在地质上使用的称为地质罗盘仪,本文通称指南针。
1.1. 指南针的原理
指南针是利用地球磁场作用来指示北方的,利用的是磁场同极性相斥、异极性相吸的原理,然后以北方为起始点,定其为零度,顺时针方向依序确定各方位角,可由此来指示方向。定位上必须配合地图的运用来寻求相对位置才能明了自身所处之处。
注意指南针所指的北不是真北,而是磁北,这是因为地球南、北极和地磁南、北极不在一个位置上,而是有一个角度,这个角度叫磁偏角。不同地点的磁偏角一般是不同的,同一地点的磁偏角也因时而变。
1.2. 指南针的历史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一项重大贡献。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极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磁石的这种特性,被古人利用来制成指南工具。最早出现的指南工具叫司南,战国时已普遍使用。它是利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样子像一只勺,重心位于底部正中,底盘光滑,四周刻二十四向,使用时把长勺放在底盘上,用手轻拨,使它转动,停下后长柄就指向南方。另外,指南车的发明进一步把这种仪器提升至更高的境界。
但是,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的司南,成品较低,磁性较弱。到了宋代,人们发明了人工磁化方法,制造了指南鱼和指南针,而指南针更为简便,更具实用价值。它是以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制成,在地磁作用下保持指南性能,以后把它装置在方位盘上,就称为罗盘。这是指南针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
沈括对指南针放置方法也作过详细研究,总结出四种不同的方法,并作了比较:
1、 水浮法:把指南针浮在水面以指示方向,至于具体方法,沈括没有说明。到北宋晚期,药物学家寇宗奭的《本草衍义·磁石条》才有介绍,原来是在指南针上穿上灯心草,就可以把针浮起。水浮法的缺点是磁针会随水摇荡不定。
2、 指甲旋定法:把磁针放在指甲上,可以灵活运转,但缺点是容易滑落。
3、 碗唇旋定法:把磁针放在碗口边缘上,也可以旋转自如,但同样易掉落。
4、 悬丝法:取一根新棉丝,用一点蜡粘在磁针中央,悬挂在没有风的地方磁针即可指示方向。比较之下,沈括认为这个方法最为理想。
指南针在公元十一世纪时已是常用的定向仪器。指南针的最大贡献,是大大地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据考证,公元十一世纪末,指南针就开始用于航海了。大约在十二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2. 指南针的类型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对世界的一大发明,被广泛地用于迷信、航海、军事、探险等活动。真正现代的指南针是西方国家十九世纪研制改进的。我国解放前国民党政府曾根据德国军用指南针研制了“中正式”指南针,目前已成为珍品。建国后我国参照“中正式”研制了五一式指南针,以后又在此基础上简化掉里程表生产了五七式,同时又生产了只有测向功能的五七式怀表型。后来又重新保留了五一式的全部功能并在工艺上加以改进生产了六二式。六二式五功能军用指南针以其设计合理、性能优异、灵敏度高、功能全而受到广大官兵的欢迎。先后有“上”、“云”、“湘”、“40”等几家工厂生产,至今仍是我国军队的主要装备。此后又在六二式的基础上改进了外观工艺,增加了测量距离时可显示行军时间表盘的六五式五功能军用指南针,但由于六二式已大量装备部队,因此装备数量较少。五一式、五七式、六二式、六五式等均采用全金属制造,可折叠,其主要功能为五种,另有多种附加功能,
用途广泛。我国近期已开始装备部队的为最新型八〇式五功能军用指南针,其特点是采用了非金属的复合材料,减轻了重量,外观也有所改进。
一般我们说的,都是国产军用或仿军用或完全民用的型号,市面上见得比较多的多为五〇、六二、六五、八〇几种。从六五式来说,军用产品是云南出产的,非常精致,表面喷漆非常好,标记是刻在外壳上的,不是印刷的,但是非常少见。仿军用的一般是江苏太仓测绘仪器厂和哈尔滨光学仪器厂生产的,江苏太仓的做工粗糙了很多,但是功能一样,哈尔滨产的好于江苏太仓产的。民用的很差,标也是标六五,但是很多该有的功能都没有。下面两图为六二式和六五式仿军用指南针的实物图:
六二式指南针
六五式指南针
专业指南针和普通指南针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无防震措施,例如下图中六五式指南针图中画红圈的位置是用来折叠时抬起磁针防止震动损伤的:
指南针的防震
八〇式和更多国内外先进型号采用充液悬浮的方式同样可以防震,其次充液还有一个好处是指针可以很快静止,不会摆个不停,水平气泡也可以很方便的整合进去。
除了上述介绍的军用指南针以外,还有一种常用的DQY-1型指南针,是哈尔滨光学仪器厂生产的,如下图:
DQY-1型指南针
3. 指南针的结构
3.1. 军用指南针的基本结构
六五式军用指南针主要由指南针、里程计两部分构成,基本组成结构如下图所示:
军用指南针的基本结构
指南针部分由提环、度盘座、磁针、俯仰角度表、测角器等组成。在度盘座上划有两种刻线、外圈为360度分划制,每刻线为1度。内圈为6000(密位)分划制,圆周共刻300刻线,每刻线线值为20(密位),关于密位的概念详见本文后面的附录。度盘内有磁针、测角器、俯仰角度表。磁针是由一种永久磁性的铁器制成,其上涂有荧光剂的一端为磁针“N”极。俯仰角度表的分划单位为度,每刻线为2.5度.可测量俯仰角度是60度。
里程计部分主要由里程分划表、速度时间表、测轮、齿轮指针等组成。里程分划有l: 50000,l: 100000两种比例尺刻度值,1: 100000比例尺每刻线相应代表1公里,1: 50000每刻线相应代表0.5公里,可与具有相应比例或成倍比例的地图配合使用。速度时间表分划有外侧表盘上有13、15、17、19、21、23、25公里/小时,内侧表盘上有10、14、16、18、20、22、24、30公里/小时(以V代表),共15种速度。时间刻度中每一刻线相应代表5分钟(V25为10分钟)。
指南针的侧面有测绘尺,两端为距离估定器(如下图)。估定器两尖端长12.3毫米,照准与准星间长为123毫米,即为尖端长的10倍,利用这个特点,我们可以根据目标的高度估算目标的距离。
距离估定器
3.2. 荧光点
为便于夜间使用,指南针在几个重要部位都有荧光点:可旋转的表盘上,NSWE四个方向有荧光点(白色圆点);N的方向底盘有一个三角荧光点;指针黑色(北)上也有荧光点;照准和准星上也有荧光点。
3.3. 反光镜
反光镜的用法:手持平举指南针,使反光镜成45度角,通过镜子下面的缺口,将两端的照
准和准星对准目标,在镜子上就可以看到指南针的指示和读数,如下图:
反光镜
反光镜在测磁偏角、坡度时很有用。还有一个附带的用途,通过反射光斑,发射求生、联络信号。
3.4. DQY-1型指南针的基本结构
DQY-1型指南针的基本结构
主要性能参数:
1. 长水准器角值:15′±5′/2mm
2. 圆水准器角值:30′±5′/2mm
3. 测角器读数差:≤0.5°
4. 度盘格值: 1°
5. 重量: 0.27kg
6. 尺寸: 80×70×35(mm)
4. 指南针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
本文主要以六五式指南针来介绍军用指南针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六五式指南针是测定方位、距离、水平、坡度(俯仰角度)、高度、行军间速度及测绘简单地图的一种简易测量器材,为便于夜间使用,在其各相应部位上涂有荧光粉。
另外还介绍了DQY-1型指南针的主要功能。
4.1. 测定方位
1、 测定东南西北方向
1) 打开指南针,使方位指标“△”对准“〇”;
2) 转动指南针,待磁针指北端对准“〇”后,此时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在度盘上就可直接读出所在地的东、南、西、北方向。
2、 标定地图方位
标定地图方位就是利用指南针,使地图上的方位和所在地方位一致:
1) 打开仪器,调整度盘座,使方位指标“△”对准本地区的磁偏角度数;
2) 以测绘尺与地图上的真子午线或坐标纵线(即东、西图廓的内图廓线)相切;
3) 转动地图,使磁针北端指向“O”,则地图上的方位和所在地方位完全一致。
3、 测定磁方位角
1) 测定图上目标的磁方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