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机械

更新时间:2023-06-11 19:28:02 阅读: 评论:0

古代机械(一)
  我国是世界上发明和利用机械最早的国家之一,有些发明居世界前列。在机械原理、结构设计和动力应用等方面都取得较高成就。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就发明了蕴涵杠杆原理的桔槔;自东汉始,形状用途各异的齿轮广泛应用在水转连磨、指南车、记里鼓车等机械上;在原动力方面,逐步从人力、畜力向利用水力、风力的方向发展,机械传动方式亦逐步扩大。在历史上,我国的先民对机械的不断发明、创造、革新,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其他事物一样,是有着一定的历史继承性的。今天的科学技术,正是由过去的科学技术发展而来的。研究和了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探讨它的发展规律,将可以起到借鉴历史、温故知新的作用。
简单机械
  公元前8000~前2800年期间出现了陶轮(制陶用转台),农具大约出现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除石斧、石刀外,还有石锄、石铲、石镰、蚌镰、骨镰和骨耜。石斧和石刀上已有用硬质砂子磨削而成的孔。
  中国在大约40~50万年前,就已出现加工粗糙的刮削器、砍砸器和三棱形尖状器等原始工具。4~5万年前出现磨制技术,许多石器都已比较光滑,刃部也较锋利,并有单刃、双刃、凸刃、凹刃和圆刃之分。
  杠杆、滑轮,物理学上称作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或许可以追溯到原始人时期。当原始人拾起一根棍棒和野兽搏斗或用它撬动一块巨石,他们实际上就是在使用杠杆。石器时代人们所用得石刃、石斧,都用天然绳索把它们和木柄捆绑在一起,或者在石器上凿孔,装上木柄。这表明他们在实践中懂得了杠杆得经验法则:延长力臂可以增大力量。
  1.杠杆在中国的典型发展——秤(天平)
  杠杆在中国的典型发展是秤的发明和它的广泛应用。在一根杠杆上安装吊绳作为支点,一端挂上重物,另一端挂上砝码或秤锤,就可以称量物体的重量。古代人称它“权衡”或“衡器”。“权”就是砝码或秤锤,“衡”是指秤杆。迄今为止,考古发掘的最早的秤是在长沙附近
左家公山上战国时期楚墓中的天平。它是公元前四到三世纪的制品,是个等臂秤。不等臂秤可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使用了。古代中国人还发明了有两个支点的秤,俗称铢秤。使用这种秤,变动支点而不需要换秤杆就可以称量比较重的物体。这是中国人在衡器上的重大发明之一,也表明中国人在实践中完全掌握了阿基米德杠杆原理
  2.桔槔
  桔槔是在一根竖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细长的杠杆,当中是支点,末端悬挂一个重物,前段悬挂水桶。当人把水桶放入水中打满水以后,由于杠杆末端的重力作用,便能轻易把水提拉至所需处。桔槔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相当普遍,而且延续了几千年,是中国农村历代通用
的旧式提水器具。
  3.辘轳
  辘轳也是从杠杆演变来的汲水工具。据《物原》记载:“史佚始作辘轳”。史佚是周代初期的史官。早在公元前一千一百多年前中国已经发明了辘轳。到春秋时期,辘轳就已经流行。辘轳的制造和应用,在古代是和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的,它广泛地应用在农业灌溉上。辘轳的应用在我国时间较长,虽经改进,但大体保持了原形,说明在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设计了结构很合理的辘轳。解放前在我国的北方缺水地区,仍在使用辘轳提水灌溉小片土地。现在一些地下水很深的山区,也还在使用辘轳从深井中提水,以供人们饮用。在其它工业方面,有使用牛力带动辘轳,再装上其它工具美丛渚 蚣陈钡摹?/P>
 
古代农业机械
  1.古代播种机械—耒耜
  我国很早就发明了耒耜,用耒耜来翻整土地,播种庄稼,进行农业生产。后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又将耒耜发展成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视,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农学水平的提高,中国第一部农具专著陆龟蒙的《耒耜经》虽然篇幅很短,但却详细记载了当时江东地区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水田耕作农具“曲辕犁”。曲辕犁改直辕为曲辕,犁架变小,轻便灵活,起土省力,效率高,从而改变了二牛抬杠的牵引
方法。后来由于牛耕的出现和冶铁业的兴起,战国时期便出现了铁制的耕犁,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和河南辉县都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铁犁铧。铁犁铧的发明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也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汉代的农具铁犁已有犁壁,能起翻土和碎土的作用。
  2.耧车
  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在机械方面有许多发明创造,在动力的利用和机械结构的设计上都有自己的特色。中国劳动人民很早以前己经懂得用牛、马来拉车了,到2500多年以前,牲畜力己被利用到农业生产方面,当时人们除了利用牲畜驮拉运
输外,并利用牲畜来帮助耕田和播种。
  在战国时期就有了播种机械。我国古代的耧车,就是现代播种机的始祖,因播种幅宽不一,行数不同,汉武帝的时候,赵过在一脚耧和二脚耧的基础山,创造发明了能同时播种三行的三脚耧。一人在前面牵牛拉着耧车,一人在后面手扶耧车播种,一天就能播种一顷地,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汉武帝曾经下令在全国范围里推广这种先进的播种机,还改进了其他耕耘工具,加以提倡代田法,对当时农业生产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古代先进的灌溉机械
  1.马钧创制了新式提水机具——翻车
  翻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又名龙骨水车,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
一。《后汉书》记有毕岚作翻车,三国马钧加以完善。翻车可用手摇、脚踏、牛转、水转或风转驱动。龙骨叶板用作链条,卧于矩形长槽中,车身斜置河边或池塘边。下链轮和车身一部分没入水中。驱动链轮,叶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长槽上端将水送出。如此连续循环,把水输送到需要之处,可连续取水,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运方便,还可及时转移取水点。我国古代链传动的最早应用就是在翻车上,是农业灌溉机械的一项重大改进。
 
  2.筒车
  水力机械也有新的进展,唐代已有筒车,从人力提水发展为水力提水。筒车是由竹或木制成的轮形提水机械。竹筒或木筒在水中注满水,随轮转到上部时,水自动泻入盛水槽,输入田里。水转筒车的水筒与水轮联成一体,既是接受水力的驱动构件,又是提水倒水的工作构件,其机构简明紧凑,设计构思巧妙。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 
古代机械(二)
  古代先进的粮食加工机械
  谷物收获脱粒以后,要加工成米或面才能食用。我国古代在粮食加工方面发明了不少机械,如磨、碾、碓、扇车、罗等,后来又发明了用水利作动力的水碓和水磨,这些机械效
率高,应用广,也是农业机械方面的重要发明。
  1.扇车
  公元前一世纪,西汉时我国已有扬去谷物中的秕糠用的风车(扇车)。欧洲约一千四百年后才有类似的风车。 扇车主要用于清除谷物颗粒中的糠秕,由车架、外壳、风扇、喂料斗及调节门等构成,工作时手摇风扇,开启调节门,让谷物缓缓落下,谷壳及轻杂物被风力吹出机外。
 
  2.水碓
  西汉末年出现了水碓,它是利用水力舂米的机械。水碓的动力机械是一个大的立式水轮,轮上装有若干板叶,转轴上装有一些彼此错开的拨板,拨板是用来拨动碓杆的。每个碓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杆,杆的一端装一块圆锥形石头。下面的石臼里放上准备加工的稻谷。流水冲击水轮使它转动,轴上的拨板臼拨动碓杆的梢,使碓头一起一落地进行舂米。利用水碓,可以日夜加工粮食。凡在溪流江河的岸边都可以设置水碓,还可根据水势大小设置多个水碓,设置两个以上的叫做连机碓,最常用是设置四个碓。
 
  3.石磨
  鲁班是中国古代一位优秀的创造发明家。他生活在春秋末期,叫公输班,因为他是鲁国人,所以又叫鲁班。据说他发明了木工用的锯子、刨子、曲尺等。他还用他的智慧,解决了人们生活中的不少问题。在鲁班生活的时代,人们要吃米粉、麦粉,都是把米麦放在石臼里,用粗石棍来捣。用这种方法很费力,捣出来的粉有粗有细,而且一次捣得很少。鲁班想找一种用力少收效大的方法。就用两块有一定厚度的扁圆柱形的石头制成磨扇。下扇中间装有一个短的立轴,用铁制成,上扇中间有一个相应的空套,两扇相合以后,下扇固定,上扇可以绕轴转动。两扇相对的一面,留有一个空膛,叫磨膛,膛的外周制成一起一伏的磨齿。上扇有磨眼,磨面的时候,谷物通过磨眼流入磨膛,均匀地分布在四周,被磨成粉末,从夹缝中流到磨盘上,过罗筛去麸皮等就得到面粉。许多农村现在还在用石磨磨面。

本文发布于:2023-06-11 19:28: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6482882725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代机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代机械.pdf

标签:机械   发展   中国   提水   发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