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更新时间:2023-06-11 19:22:09 阅读: 评论:0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列出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并进一步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正确评价汉武帝,培养一分为二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
重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时计划
1课时
实际完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利用《大汉天子》主题曲——守业更比创业难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背景;列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营,统一铸币等,并分析其影响。
2.知道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3.通过阅读史料、创设历史情境等活动,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通过画图的形式理解推恩令,学会对比同类事物的方法。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三、自主学习
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推恩令”的实施
原因:西汉初,__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的豪强地主_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措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_”计谋,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还建立_刺史_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原因:西汉初,统治者奉行“_无为而治_”的政策,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__忠君守礼_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还在长安兴办_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影响:从此,_儒学_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3.盐铁专卖
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_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四、合作学习
学生先讨论,后讲解。
1.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统治期间,西汉国力最为强盛。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经济上,把铸币、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发行五铢钱;还重视兴修水利,亲治黄河,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思想文化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国家的正统,有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军事上,打败北边的强敌匈奴,解除了匈奴威胁。民族关系上,命张骞通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  汉武帝的过失是好大喜功。连年征战,耗费巨额钱财;大肆征兵、征税,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痛苦;迷信奢侈,重有酷吏。晚年社会动荡,几乎成为危局。
小组讨论探究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王朝
1“推恩令”的实施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盐铁专卖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六、巩固复习
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及理解。
赠送七年级历史单元检测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与现代人相貌最接近的一种原始人类应该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居民
2.“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学会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3.下列对于北京人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已学会用火  ②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③能够直立行走  ④使用磨制石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下面对北京人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几十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用耒耜耕地,饲养家畜
C.人工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群居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5.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专题片《考古拼图》,主要讲述了我们祖先的生活状况。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专题片看到的生活场景是(  )
A.元谋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
B.北京人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
C.山顶洞人一起制作色彩鲜丽的彩陶
D.河姆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子里一起纺线、织布、制衣
6.在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建议大家动手模仿北京人制造一些工具,体验北京人的生活。于是,各位同学纷纷动手,制造了各种用途的(  )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彩陶      D.青铜器
7.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问道:“他是哪种远古人类?”大屏幕提供了几个片段:(1)生活在北京周口店;(2)会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3)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我们可以推测出,“他”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居民
8.①发现于云南省;②会制造工具;③知道用火;④过着群居生活。这些内容所述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人
9.请你按生活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我国境内的早期原始人类()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半坡居民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10.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种植不同农作物的根本因素是(  )
A.饮食习惯        B.劳动工具        C.自然条件        D.劳动技术
1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假如你要考察我国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你应该去下列哪些遗址(  )
①元谋人遗址  ②北京人遗址  ③河姆渡遗址  ④半坡遗址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2.下列对半坡原始居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距今约六千年,生活于今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
B.他们培植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水稻
C.他们饲养的动物主要有猪、狗等
D.他们经常去打猎、捕鱼,作为食物的补充
13.我国原始人类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两种农作物是(  )
A.粟、白菜        B.白菜、芥菜      C.粟、水稻        D.小麦、大豆
14.元谋人遗址和河姆渡遗址都分布在(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辽河流域
15.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与半坡居民生活相关的历史信息。下列介绍错误的是(  )
A.生活在长江流域
B.住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C.主要种植粟
D.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16.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本文发布于:2023-06-11 19:22: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6482529246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历史   学生   生活   学习   居民   巩固   原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爆笑的笑话
    绿豆荚-三帮车视2023年3月16日发(作者:森林运动会)1幽默笑话大全爆笑经典短信幽默笑话大全爆笑1、口误伤不起呀:一次坐公交车,到某站台时,司机突然问到:有人下车么,没人我下啦!顿时车上笑做一团。2、听说你工作疯狂,难道是爱共产党,领导大家人人夸,能明白多么恨你,可否痴心改一改。(请看每句第三个字。)3、工作是苦是累,我们积极面对,干好职属分内,与同事友好相对,拿到工资问心无愧;花得自在,用得
  • 806℃五儿孝母
  • 802℃幽默笑话段子
  • 796℃恋爱说说
  • 751℃陈大惠老师
  • 439℃银行印鉴卡
  • 411℃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 376℃联想思维
  • 359℃分门别类
  • 353℃译林小学英语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