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变废为宝》教案优秀8篇

更新时间:2023-06-11 15:18:16 阅读: 评论:0

《变废为宝》教案优秀8篇
b.使用工字钉:抓住帽子的一端,防止握住手
    c.鼓励孩子大胆尝试,甚至研究成品的生产方法
    d.培养孩子的常规意识,把物品整齐地放在一起
    4.分组投放材料,教师巡回指导孩子完成,鼓励孩子做出与教师不同的作品。
    三、展示儿童作品,相互欣赏和评价,教师对儿童新颖创造性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推广。
    活动反思:
    本次艺术教学活动相对成功,整个课堂环节思路清晰流畅,形式新颖,真正体现了以儿童为主体的教学主体,以下是我的感受:
    一、优点
    1.改变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的传统模式,充分体现儿童为主体,让儿童自主创造,教师不
安排、不替代,尊重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
    2.能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创作兴趣,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兴趣强,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一开始,我用了一个有趣的手影游戏,激发了孩子的参与热情,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创作兴趣。兴趣是第一个老师,是活动的催化剂尤为重要。没有兴趣的活动不能把目的落实到位。充其量只是教学载体,不是孩子的真实需求。
    3.创作效果远强于预期。儿童作品新颖独特,富有想象力,源于生活经验的积累。
    二、缺点
    1.分组时不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要把能力强、能力弱的组合起来,这样才能互相带动,共同发展。
    2.教师在手工创作中不应该有太多的指导语言。孩子们应该多观察,多探索,在创作中寻找方法,与同龄人合作。
    《变废为宝》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四
    一、活动背景
    玉米是北方农村的主要农作物,“玉米皮”更是农村常见的一种废弃物,多数人家把玉米皮当柴烧或做肥料,其实玉米皮还有一种特殊的用途,那就是可以将它做成精美的生活用品和工艺品。但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它的这一用途,更不要提掌握这种技术的人数了。为了将这些宝贵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唤醒孩子们绿色环保的意识,并传承和发扬家乡的这门民间艺术,决定以“变废为宝—玉米皮的编织”为主题来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并且,《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时应注重本土性,尽量就地取材,根据社区实际,体现活动的地方特色,并可以与地方课程结合起来考虑内容。我校所在镇周围是广大农村,玉米皮资源丰富且易得,可以做到就地取材,活动容易开展。
    二、活动目标
    (一)设计思路
    采用设计问卷,采访居民;上网、查阅书籍资料进行对比;实地考查中,了解实情等多
种有效手段、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了解玉米皮编织品的发展,搜集有关玉米皮编织的历史知识、编织工艺及技术传承的现状等,激发学生们参与活动的兴趣,然后再通过对玉米皮编织品交易市场、手工艺厂等地的实地参观走访、调查问卷,采访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手工编织的魅力,了解手工编织这一技术的现状,提升学生对编织技术的兴趣,树立传承本镇手工编织的传统文化。
    (二)活动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组合作搜集资料,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活动,使学生更加贴近生活,亲近生活,走进生活。
    (3)在亲自编织中,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子课题,并能针对自己研究的主题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上网、查找书籍、采访调查,实地考查等方法,多渠道地了解玉米皮草编的发展史、制作工艺方法、分类及特点,以培养学生准确快速地搜集信息与处理资料的能力。
    (2)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研究玉米皮编织的发展现状。并通过亲自制作实践,掌握简单的编织技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己家乡、关注身边生活、热爱生活的真实情感,增强学生自豪感。
    (2)使学生懂得欣赏家乡传统的玉米皮编织技术,并培养他们热爱、继承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唤起学生对玉米皮编织产业及文化保护的重视,树立保护意识。
    (3)使学生获得多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困难的品质,在活动中能自
    主解决困难;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通过小组分工,培养主体参与意识和群体合作精神,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活动准备
    (一)教师的准备
    1、就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向六年级的学生做宣传。
    2、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形式及要求做介绍,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3、落实教学内容,做好;布置一个手工艺品展览区,准备一些必备工具,如玉米皮若干、剪刀、纸篓等。
    4、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并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为学生外出走访的安全提供保障。
    5、与联系参观农家,做好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确定参观点。
    (二)学生的准备
    1、让学生明确活动的内容——玉米皮的编织。
    2、让学生明确活动的具体要求。
    3.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家长等渠道初步了解编织。
    四、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子课题,并能针对自己研究的主题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上网、查找书籍、采访等方法,自主探究,多渠道地了解玉米皮编织的现状和基本知识,最终掌握简单的编织技巧。
    活动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主体参与意识和群体合作精神,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加强对家乡的热爱,形成资源有效利用的意识。
    五、活动时长:
    一个月
    六.活动对象:
    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学生
    七、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课题的生成与小组的确立
    阶段目标
    1、通过图片、视频等观赏,激发学生对玉米皮编织的探索兴趣,感受传统编织文化的魅力。
    2.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子课题。
    3.了解调查与实践是科学的基本方法。通过学生实践和老师的指导,初步学会做问卷调查、访问等基本的研究方法。
    4.在老师指导下,学会制定活动方案,可以自主合适的小组活动方案。
    活动时长:2个课时+1周课外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课,确立主题(第一课时)
    1、出示课件,欣赏玉米皮编织成的手工艺品的图片

本文发布于:2023-06-11 15:18: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64678961970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变废为宝》教案优秀8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变废为宝》教案优秀8篇.pdf

标签:学生   活动   编织   孩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