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七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一部分
(1~4题 20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
(1) ,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2)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3)我国古代诗文中,“思乡”的话题从来都是浓重而又深情的一笔。李白用“ , ”描写出漂泊在外的游子听闻笛声而涌起对故园无尽的想念;岑参远赴边塞途中,不说旅途艰辛,不说回家无期,而是“ , ”,万千思念,尽在一声“传语”中……当阅读这些句子的时候,我们不免为古人含蓄凝练而又浓郁热烈的思乡之情所感动。
2.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在这夏日的晌午( ),镜子般的水面,反射着银色的光。
(2)在那亘古( )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3)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kuì zuò( )。
(4)笔者不厌其烦地引用往圣先贤的嘉言yì xíng( ),并非厚古薄今,也并非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其中确实有值得我们汲取的榜样力量。
3.观察下面四张图片,回答后面的问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图片一、图片二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答: 改为 改为
(2)图片三中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为它补写下联。
(3)图片四中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4.下面图表是对影响初一学生作文因素的调查结果,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4分)
项目名称 | 具体内容 | 所占比例 |
语言表达 | 句子描写、标点、书写、词汇、修辞 | 58.55% |
层次结构 | 层次、过渡 | 8.1% |
思想内容 | 中心、选材、分析 | 33.35% |
| | |
第二部分
(5~20题 5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6题。(6分)
晚 春
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写暮春的诗,这时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
B.诗中的“杨花”是指杨树开的花,“榆荚”是指榆钱。这一句,表面看起来,是诗人对“杨花
榆荚”的揶揄,其实是更深层次的赞许。
C.在诗人笔下,花草树木仿佛都有情思,有个性,成了精灵。连那些“无才思”的杨花榆荚,也都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
D.这首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语言轻灵,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读起来饶有趣味。
6.从诗歌的三、四句中,你读出了怎样的人生感悟?(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1题。(14分)
说 虎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然虎之食人不恒见 ( )
(2)于人不啻倍也 ( )
(3)虎利其爪牙 ( )
(4)皆虎之类也 ( )
8.下列选项中与例句中的加点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为人获而寝处其皮
A.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C.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
D.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然虎之食人不恒见。
(2)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
10.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2分)
11.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14题。(9分)
跳出地球“看”地震
①2018年2月2日,我国首颗地震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张衡一号”以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命名,它的发射使我国在卫星地震电磁空间探测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②地球的板块断层移动引发地震,同时也会在地震前后带来包括地球电磁场变化等很多信息。
“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以上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实时监测空间电磁环境状态变化,研究地球系统特别是电离层与其他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和效应,初步探测地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信息特征及其机理,从而有效弥补了地面观测的不足。
③“张衡一号”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兼副总设计师、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总工程师申旭辉介绍,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在地面上,像青藏高原的极寒地区,现有的地震台网并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也观测不到。目前我国对以青藏高原为主的近200万平方公里陆地缺乏地震前兆监测能力,在国境线和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城,地震监测能力也几乎为零。而跳出地球“看”地震,就能突破一些地震研究的限制,对我国及周边区域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
④“张衡一号”不仅开辟了我国地震监测研究的新视角,成为我国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地震立体监测体系的重要里程碑。同时它也集合了多项航天技术创新成果,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卫星电磁洁净度的控制技术。
⑤卫星本体磁性对磁场测量的“影响不确定性”需控制在0.5纳特以内,这大约相当于地球表
面磁场强度的十万分之一。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卫星平台的各个单机、系统都进行了无磁化的更改。但在这一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如,去掉了有磁的红外地球敏感器,整个飞行程序都要改变;再比如,无磁化要求太阳能帆板不能转动,但为了保证卫星能源供应,又必须让帆板对日。如何找到平衡点?卫星研发团队想了很多办法,最终,科研人员打造出来的“张衡一号”整星,其磁洁净度达到了0.33纳特。
⑥“张衡一号”的主要载荷,是用于探测卫星轨道环境空间电场的电场探测仪。这也是目前国际上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功能配置最全的空间电场探测仪器。
⑦为了感知空间三 维电场,探测仪通过伸杆向“张衡一号”本体外伸出4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如同灵敏的触角一般,每个传感器都能准确感知周围等离子体环境电势,灵敏度极高,可以探测到非常微小的等离子体电势变化,相当于在数千米高的巨浪浪尖,分辨一粒小水珠。
⑧在卫星内部,有着探测仪的“大脑”——信号处理单元。这台高灵敏电子学测量设备,能把传感器探测到的微小波动细分成十几个通道。通过进一步精细处理,变成数字量,分成频谱,再传输到地面,供科学家研究。
⑨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表示,“张衡一号”卫星的发射和投入使用,使我国首次具备全疆域和全球三维地球物理场动态监测的技术能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在轨运行多载荷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少数国家之一。
(选文有删改)
12.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在卫星探测方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重要标志是“张衡一号”的发射。
B.“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
C.“张衡一号”传感器灵敏度极高,可以分辨巨浪浪尖的小水珠。
D.帆板对日能保证太阳能帆板为“张衡一号”供应能源。
13.“张衡一号”集合的航天技术创新成果有哪些?(3分)
14.请分析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的语言特点。(3分)
初步探测地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信息特征及其机理,从而有效弥补了地面观测的不足。
四、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15~16题。(6分)
15.《红岩》中的小萝卜头,他的外号是怎么得来的?(3分)
16.《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是怎么得到后又失去第一次买的洋车的?(3分)
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7~20题。(15分)
向泥土敬礼
耿 立
①人们说乡村是泥土做的,是啊,木镇的一切都在泥土上。木镇的人不识字,但不妨碍他们把泥土当作《圣经》,他们知道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炊烟呼吸,鸡啄驴鸣,花草物种,这些只是“圣经”上不同的文字。
②如果说草的种子是汉语印制的,父亲能读懂;那村长折腾土地的脾气就是英文印制的,
他读不懂。因为有时村长让大家种水稻,但却颗粒无收。父亲说我们这里的地寒,水稻是金贵喜暖的玩艺,泥土有脾气,你不要拗,种子也有脾气,你不要拗,你能把庄稼种到石板上?
③有时,我看到父亲在田埂上扛着锄头走,一遇到牛从对面思索着走过来,父亲就退后一步,虽不像西方的人把手捂着胸脯那样,但绝对的虔敬,如同除夕从祖坟上把先辈的神灵请回过年一样。父亲相信离牛和人一样,离头三尺的地方有神灵。
④父亲的手,虽然如树皮一样皱褶苍老,有点变形,条条青筋如蚯蚓,但有着泥土的温暖。我一握的时候,就感觉像庄稼的汁液传到我的血管,这是泥土的温度。这样的手在泥土里绝对灵活,他锄地时,绝对不伤害庄稼,而对草,也是尽量照顾,只要能和庄稼和谐相处,父亲是不会对草痛下杀手的。
⑤父亲年老了,手指有时不太灵便,有一年惊蛰后,他在麦田松土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根在泥土下路过的蚯蚓斩断了,父亲内疚喃喃:“这怎么好,这怎么好。”父亲停下手,拿眼睛斜看我一下,从兜里掏出一枝卷烟,咝咝地吸着。然后闭上眼睛,他说出了令我吃惊的话:“让我装死一会。”这是在推己及物想象蚯蚓的痛吗?
⑥即使冬令时节,父亲也闲不住。他会和叫作家贼的麻雀对话,有时就撒出一些苞谷给这些小家伙,作为对它们一年来在窗前恪尽职守叫醒农人的犒赏。有时父亲要在阳光晴好的时候堆粪翻粪晒粪,这是对泥土的滋补。你想他们陪伴着小麦走了一春,陪伴着苞谷走了夏季秋季,如今到了该歇息的时候,就如女人产后要吃红皮鸡蛋喝红糖水。父亲还会到田地里去,他像逡巡的士兵,把泥土里的瓦块、砖头剔除了,怕这些骨头硌着睡眠的泥土,怕在地里漫游的小动物们闪了腰,怕来年开春撞坏了犁耙。父亲心里最清楚,土地糊弄不得,土地和人是兄弟,多少辈子都比邻而居,对别人好也是对自己好。
⑦从地里回来的父亲脸上有一块泥巴,母亲想用手抠下,又想卷起衣襟擦,父亲招呼了一下说不用了——父亲羞涩了,但母亲的亲昵是对劳作的一种尊重,泥土在脸上怎么了?有时米粒和碎馍掉到地上,父亲拾起吹一下,或者母亲用衣襟擦一下,就填到嘴里。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作为对一辈子的老邻居的奖赏,是否在父亲的脸上撒一把草籽,用洗脸水一浇就能发芽?诗人雅姆说:如果脸上有泥的人从对面走来要脱帽致敬,先让他们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