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的誓言》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喷涌 珠丝马迹 缠绕 红熟
B.谰语 班谰 亘古 申吟
C.丰绕 飘扬过海 泛烂 桨液
D.镐头 土穰 蚱蜢 原野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
的意思。A项“珠丝马迹”写作“蛛丝马迹”;B项“班谰”写作“斑斓”,“申吟”写作“呻吟”;C项“丰绕”写作“丰饶”,“泛烂”写作“泛滥”,“桨液”写作“浆液”;D项“土穰”写作“土壤”。故选C。
2.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碾压(niǎn) 胸膛 蚱蜢(zhà) 阑语
B.誓言(shì) 高梁 丰饶(ráo) 土壤
C.污秽(suì) 耻辱 缠绕(chán) 默锲
D.怪诞(dàn) 禾稻 埋葬(mái) 纯粹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阑”应写作“谰”;B.“梁”应写作“粱”;C.“秽”应读作“huì”,“锲”应写作“契”。
3.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喷涌 蛛丝马迹 缠绕 黎明
B.谰语 斑斓 亘古 呻吟
C.丰绕 飘洋过海 泛烂 桨液
D.镐头 土壤 蚱蜢 原野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C.绕—饶;飘—漂;烂—滥;桨—浆。故选C。
4.下面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挚痛(诚恳而深切) 斑斓(灿烂多彩) 镐头(刨土用的工具)
B.嗥鸣(大声嚎叫) 怪诞(离奇荒诞) 标直(笔直)
C.默契(投合) 田垄(田埂) 污秽(肮脏)
D.亘古(远古) 谰语(没有根据) 遏制(用尽)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词语中关键字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时要先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再思考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D.“遏制”的意思是制止、阻止。其中“遏”应解释为“阻止”。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 我走到哪里, 我睡得很沉, 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 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A.不管 还是 或者 总
B.不管 即使 或者 都
C.不论 或者 还是 都
D.不论 即使 还是 总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点是正确使用关联词语。注意关键字仔细阅读句子,读出句子之间内在的逻辑性关系,解答此题要弄清关联词的固定搭配,及常用用法,结合句段内容去选择,解答后要通读确认。本句是多重复句,第一层在“我______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前划分,是条件关系,用“不管……都……”连接;“我走到哪里”和“我睡得很沉……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是假设关系,用“即使”连接;“我睡得很沉”和“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是并列关系,用“或者”连接。故选B。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B.“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C.题目“土地的誓言”,是“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D.本文的写作时间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之时。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题目的意思以及句子的修辞等知识的掌握能力。解答时根据题目的要求,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来思考即可。D.这篇文章是端木蕻良在1941年8月18日,9.18 事件十周年写的,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故“写作时间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之时”说法有误。
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什么地方我曾经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是在某处的山里吗?是在另一个地方的花园里吗?
B.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
C.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我的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可以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
D.著名作家、翻译家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逝世,其著作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
【答案】B
【详解】
B.中“十七、八”中不用顿号。故选B。
8.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央政府将致力于“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B.曾经的景象,简直不堪回首:一个连着一个的沙堆,横七竖八的木船,遍布的违章建筑,圈起来的菜地,这些都成为环保部门的心结。
C.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D.“累”是一部分中国人迷失了自我价值观的表现,当自我价值观迷失时,人们就会缺乏生活目标,甚至不知道“我是谁?”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标点的正确使用方法。B.“圈起来的菜地”后的“逗号”应改为“句号”;C.应将两个“问号”改为“逗号”;D.应去掉问号,在引号后加句号。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牢固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使用方法,其次要善于仔细分析题中语段的语境,最后运用平时积累的标点符号的作用去解答题目。
9.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 )
A.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B.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
C.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D.“我代表的那位英雄总不会是空虚的,”上面那石头有点不高兴,竭力想说服底下的那些石头,“看市民这样纪念他,崇拜他,一定是历史上实实在在的英雄。”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与辨析能力。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不管是读书还是写作,除了领会文章的立意,理解布局谋篇,品读词句外,还要重视标点符号,把标点符号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阅读、思考、运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全面提高读写能力。C项“逗号”应改为“省略号”。
10.选出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
B.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在实际工作中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回答。
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D.只要认真想一想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句子衔接的能力。首先要仔细读句子,然后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判断要衔接的句子应该是什么句式,最后做出选择。题干提出了两个问题“是否可以忽视”“要
不要学好”。在逻辑上它们是不相容的,也就是说,回答问题时不能用单一的“是”(肯定)或“不是”(否定)。A、D两项做了否定的回答,否定了“不可忽视”,也错误地否定了“要学好”;C项肯定了二者,同样是错误的。所以正确的答案只能是B项,它没有回答是非,既回避了矛盾又引人思考,照应周全。
二、字词书写
11.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挚痛(____) 山涧(____) 田垄(____) 亘古镐头(____) (_____) 泛làn(____) 斑lán(____) háo 鸣(____)
【答案】zhì jiàn lǒng gèn gǎo 滥 斓 嗥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注意“挚”不能拼成“chì”;“亘”不能拼成“gèng”;“斑斓”不能写成“斑澜”。
1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我想起红布似的高梁,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 (______________)
(2)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锲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______________)
(3)夜夜我听见马蹄奔弛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______________)
【答案】(1)梁—粱 (2)锲—契 (3)弛—驰
【详解】
(1)“高粱”是一种粮食作物,“粱”应该是米字旁;
(2)“默契”指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契”的意思是“投合”,正确的字形是“契”。
(3)“奔驰”意思是车马等快速地跑,“驰”的意思是马字旁。
三、现代文阅读
课外类文阅读
向泥土敬礼
①人们说乡村是泥土做的,是啊,木镇的一切都在泥土上。木镇的人不识字,但不妨碍他们把泥土当作《圣经》,他们知道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炊烟呼吸,鸡啄驴鸣,花草物种,这些只是“圣经”上不同的文字。
②如果说草的种子是汉语印制的,父亲能读懂;那村长折腾土地的脾气就是英文印制的,他读不懂。因为有时村长让大家种水稻,但却颗粒无收。父亲说我们这里的地寒,水稻是金贵喜暖的玩意儿。泥土有脾气,你不要拗,种子也有脾气,你不要拗,你能把庄稼种到石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