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年版)
摘要: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激素与细胞因子。骨代谢生化指标分别来源于骨、软骨、软组织、皮肤、肝、肾、小肠、血液及内分泌腺体等,是由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分泌的酶和激素,以及骨基质的胶原蛋白代谢产物或非胶
原蛋白。骨代谢生化指标可及时反映骨转换状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用于骨质疏松诊断分型、预测骨折风险、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评价,以及代谢性骨病的鉴别诊断。并且在骨质疏松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骨质疏松药物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骨代谢生化指标;钙磷代谢调节指标;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维生素 D3;25-羟基维生素 D3;1,25-双羟基维生素 D3;钙;磷;骨形成标志物;碱性磷酸酶;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I 型前胶原 C-端前肽;I 型前胶原 N-端前肽;骨保护素;骨吸收标志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I 型胶原交联 C-末端肽;I 型胶原交联 N-末端肽;尿吡啶啉;尿脱氧吡啶啉;激素;细胞因子;生长激素;雌激素;睾酮;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肿瘤坏死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温馨提示:文章共计18958个文字,需要慢慢消化。
骨是具有新陈代谢的活组织,由破骨细胞吸收旧骨、成骨细胞生成等量新骨取代以完成骨转换,在伴随人一生的骨转换过程中,骨代谢生化指标(bone metabolism biochemical indicators)发挥重要调节作用[1]。
骨细胞组织切片
骨结构模型
骨骼制造机“成骨细胞”(左)和骨骼破坏机“破骨细胞”(右)
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激素与细胞因子。其中骨形成标志物与骨吸收标志物合称为骨转换标志物。 骨代谢生化指标分别来源于骨、软骨、软组织、皮肤、肝、肾、小肠、血液及内分泌腺体等,是由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分泌的酶和激素,以及骨基质的胶原蛋白代谢产物或非胶原蛋白。 目前临床上的检测方法包括:酶标免疫分析(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chemiluminescence analysis,CLIA)、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ECLIA)、放射免疫分析9radioimmunoassay,RIA)、免疫放射分析(immunoradiometric assay,IRMA)、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及比色法等。 骨代谢生化指标虽不能作为骨质疏松诊断的金标准,但通过检测血、尿中骨代谢生化指标水平,可以了解骨组织新陈代谢的情况,用于评价骨代谢状态、骨质疏松诊断分型、预测骨折风险、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评价,以及代谢性骨病的鉴别诊断。在骨质疏松发病机制、骨质疏松药物的研究及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1 钙磷代谢调节指标 在骨代谢调节过程中,主要的钙磷代谢调节指标包括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维生素 D3。 1.1 甲状旁腺素 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是由甲状旁腺主细胞合成分泌的、含有84个氨基酸的碱性单链多肽,人的PTH基因定位在11号染色体短臂(11p15)。对维持机体钙磷平衡和调节骨代谢起着重要作用。PTH与骨、肾等组织表面的受体结合,促使血钙水平升高,血磷水平下降[1]。PTH可精细调节骨的合成、分解代谢,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凋亡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