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整理
实验名称: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材料: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
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安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拄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书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格内。从此时期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实验现象: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注意事项:0分钟的温度应该是液柱在最高点的数据,也就是液柱刚要回落时的温度;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实验名称: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试验
实验器材: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
实验步骤:1、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
2、再把其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3、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有什么发现?
实验现象: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
实验结论:下沉的钩码,由于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所以使得钩码的重量变轻了,提起时所用的力小了,所以橡皮筋比较短。说明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名称:证明水有表面张力的实验
实验器材:水、广口瓶、滴管、曲别针、抹布、托盘
实验步骤:1、将广口瓶用滴管帮助装满水,直到能清晰地看到水的凸面为止。
2、 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放曲别针,要一枚一枚慢慢放入,仔细观察水表面的样子。
3、一直放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放入曲别针或大头针、装订针的数量。
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张力
注意事项:1、实验时桌子一定要平稳,不然杯子装满水时,水面的高度不一致。很容易导致实验失败。
2、向装满水的瓶内放曲别针时,注意小心轻放。
3、最后放入的曲别针使水溢出,不计入数量。
实验名称:试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材料:水槽(内装水,水面能没过杯子)、一个玻璃杯、几张干燥的废纸、一块毛巾。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真切感受到空气无处不在
实验步骤:1、取一个杯子,将纸团成一团,放入杯子底部,塞紧。
2、将杯子口部朝下,竖直放入水中,直至水没过杯底。
3、将杯子从水中竖直提出来,用毛巾擦掉杯口的水。将纸从杯中取出,让学生观察。
4、再次将有干燥纸团的杯子竖直放入水中,在水中慢慢倾斜,直到水进入杯子,引导学生观察 将杯子提出水面,取出纸团观察。
实验结论:只有让杯子里的空气出来,水才能进入。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名称:空气从一个杯子倒进另一个杯子
实验材料:水槽、透明玻璃杯2个
实验步骤:1、往水槽里倒入约3/5的水,将一个杯子装满水,另一个杯子空着。(里面已
充满空气)。
2、把两个杯子都倒扣在水中,把空杯子稍微倾斜,并对装满水的杯子(这个杯子也要稍微倾斜),会发现有气泡从空杯子进入盛水
实验结论:空气从一个杯子进入了另一个杯子。
注意事项:1、操作时注意不要打碎玻璃瓶。
2、试验中,两只杯口都不要离开水面。实验动作要慢,观察要仔细。 21课、空气的成分
实验名称:验证空气成分的实验
实验器材:玻璃钟罩、水槽、小木板、蜡烛、细铁丝、火柴。
实验步骤:1、在水槽里放约30毫米深的水,滴入几滴红墨水染成红色。
2、将粘有小蜡烛的木板放置于水面中央,点燃蜡烛。
3、罩上玻璃钟罩,立即塞住钟罩上面的开上升。
4、缓慢地向水槽中加水,使水槽里的水面略高于钟罩内的水面。这时将钟罩上面的塞子取下,立即向钟罩内插进点燃的火柴。
实验现象:发现燃着的火柴进入钟罩后马上熄灭了。
实验结论:罩内剩下的空气不能支持燃烧。
注意事项:1、玻璃钟罩的塞子要密封不漏气。
2、实验时 ,在烛火上罩钟罩后,要立即塞住钟罩口,实验效果才好。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操作(一)
实验名称: | 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
实验材料: | 小车、电子停表、尺子、垫圈、线 |
实验方案: | 1、用4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距离使用的时间。 2、用6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距离使用的时间。 3、用8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
实验现象: | 1、4个垫圈的拉力用 ( ) 秒。 2、6个垫圈的拉力用( )秒。 3、8个垫圈的拉力用( )秒。 |
实验结论: | 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的大小有关系,推力和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
|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操作(二)
实验名称: |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
实验材料: | 木板(正面光滑背面粗糙)、木块、棉线、铅笔盒、书 |
实验目的: | 感受摩擦力的存在,认识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
实验方案: | 1、用铅笔盒、书本、木板搭建一个斜面,把木块先后放在粗糙和光滑的木板上,观察木板下滑的快、慢。 2、用线拉铅笔盒,在铅笔盒上面放数量不同的书,体验一下手有什么感觉。 |
实验现象: | 1、木块在光滑的木板上下滑的快,在粗糙的木板上下滑的慢。 2、铅笔盒上面放的书越多,手用得力越大。 |
实验结论: | 1、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就越大。物体表面光滑,摩擦力小。 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轻重有关系。被拉物体重,摩擦力大。被拉物体轻,摩擦力小。 |
|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操作(七)
实验名称: | 探究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 |
实验目的: | 让小灯泡亮起来 |
实验材料: | 电池、电池夹、小灯泡、开关、导线(电流实验盒) |
实验方案: | 1、观察开关、电池夹等相关材料的特点。 2、把电池、开关、小灯泡依次用导线连接起来。 3、接通开关,观察现象。 4、断开开关,观察现象。 |
实验现象: | 接通开关,小灯泡亮;断开开关,小灯泡不亮。 |
实验结论: | 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电源(如电池)、开关导线、用电器(如小灯泡)四部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