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更新时间:2023-06-10 22:18:12 阅读: 评论:0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演示实验3个 分组实验7个
实验1
温度计的秘密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
带胶塞的玻璃瓶    烧杯  冷水  热水  温度计  蓝墨水  醋 、酒精等
实验步骤
实验一:1、了解温度计的构造,知道温度计里是什么?
      2、把温度计分别放到热水和冷水里,观察液面的变化。
实验二:1、做个“温度计”模型。把玻璃瓶里倒满水,滴上一两滴蓝墨水,把带塑料管的胶塞放入玻璃瓶里,塞紧。在塑料管的液面处做上记号。
        2、将“温度计”模型放入热水、冷水中,观察塑料管内液面的变化,做上记号。
        3、醋、酒精方法同上。
实验现象
实验一:温度计的液柱随着水的温度的高低上升或下降。
实验二:水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收缩。
实验结论
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实验2
物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
锥形瓶、热水、气球、酒精灯、火柴、金属球、塑料球、烧杯、毛巾等
实验步骤
实验一: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1、把小气球扎于玻璃管口。
      2、把锥形瓶放入有热水的水槽中观察现象。
      3、把锥形瓶取出放入有冷水的水槽中,观察现象。
实验二  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1、把金属球放入金属环中,观察现象。
    2、点燃酒精灯,把金属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片刻,然后放在金属环中,观察现象。
    3、把金属球放入冷水中片刻,再放入金属环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一:把锥形瓶放入有热水的水槽中,垂下的气球会竖立胀大,放入冷水中后逐渐变小,
实验二:把金属球放入金属环中能通过,金属球加热后再放入金属环不通过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又能通过金金属环。
实验结论
气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3
认识岩石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
各种各样的岩石 盐酸(稀释) 胶头滴管  锤子 小刀  铜钥匙  放大镜水 铁板
实验步骤
到田野、河边等地方寻找岩石,尽可能多采集些不同的岩石。
用水冲洗每块岩石,摸摸每块岩石,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
观察岩石内外的颜色及结构层理:用锤子敲开岩石,用放大镜观察岩石内外的颜色,结构各有什么特点?是一层层还是一粒粒的?是同种颗粒组成的还是有不同种颗粒组成的?
观察岩石的硬度
观察岩石遇酸的反映:在岩石上滴几滴盐酸,看是否冒泡?
实验现象及结论
看(颜色 结构)
摸(光滑程度
刻(硬度)
滴盐酸
花岗岩
花斑  块状
很硬
无反应
页岩
红褐色或灰色  薄层状
较软
无反应
石灰岩
青灰色或褐色  颗粒状
较硬
冒泡
大理岩
纯白色或有花纹 颗粒状
较软
冒泡
砂岩
黄褐色或黑色  颗粒状
非常硬
无反应
实验4
岩石的风化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材料
酒精灯、火柴、镊子、小块岩石(页岩、石灰岩)烧杯、冷水
实验步骤
用镊子夹住一小块岩石在酒精灯上烧一会儿,然后立即放入冷水中,观察有什么变化?
2、反复做几次,观察这块岩石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
岩石的表面出现裂缝,而且裂缝越来越大,甚至一块块往下掉石屑。
实验结论
当岩石受热时,体积膨胀,由于岩石从表面到内部受热程度不一样,因此整块岩石各部分的膨胀程度也不同;当岩石受冷时,体积收缩,同样由于从岩石表面到内部冷的程度不一样,整块岩石各部分收缩的程度不同。时间长了岩石各部分总是胀缩不均,内部结构就会受到破坏,产生裂缝,甚至脱落下碎石屑。
实验5
土壤里有什么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材料
烧杯 酒精灯 胶头滴管 铁盘  石棉网  试管夹  土壤 水 玻璃杯 水槽 玻璃片 三脚架 等
实验步骤
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现象。
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静置后观察现象。
用滴管取上层清夜滴在玻璃片上,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水烧干后观察现象。
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
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有气泡冒出。
静置后,发现土壤分层沉降,下层是粗粒的沙,上层是很细的黏土。
水烧干后,发现玻璃片上有一些“脏”的痕迹。
把土壤在铁盘里加热,先看到由气体冒出,闻一闻没有气味;继续加热冒烟,闻一闻有糊焦味。
实验结论
土壤里含有空气、沙、黏土、空气、腐殖质及溶入水的物质,如:盐类等
实验6
认识光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
硬卡纸(吹塑纸) 火柴  蜡烛  木板  小刀; 水槽 水 激光器  牛奶;
纸 电灯(蜡烛或某一观察点)。   
实验步骤
实验一:用小刀在三张硬卡纸上分别刻出一个孔,固定在木板上。
      点燃蜡烛,放在桌子的一端。
      调整硬纸卡,想办法看到蜡烛的火苗。
实验二:
      在水槽中加上水,在滴上几滴牛奶。
      用激光灯从水槽的一侧通过水照向另一侧,观察水槽里的现象。
实验三:
      用纸卷一个直径比眼睛稍大一点的圆筒。
      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支沿线通过这个筒观察灯光,然后将直筒的前端弯折后观察。
实验现象
实验一:只有当人的眼睛与硬卡纸的三个小孔、蜡烛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看到蜡烛的火苗。
实验二:发现激光灯在水槽中留下一条笔直的光束。
实验三:通过直纸筒可以看到灯光,通过弯纸筒看不到灯光。
实验结论
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实验7
玩镜子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
凸面镜 凹面镜(不锈钢的勺子) 平面镜  温度计
实验步骤
实验一:用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找出各种镜子中自己的样子,并记录下来。
实验二:将多面平面镜的反光聚集到一点,用温度计测出聚光处的温度的变化,记录下来。
实验三:将一物体放在两个平面镜前,观察平面镜里物体的像。
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一:
平面镜
凹面镜
凸面镜
镜子中自己的样子
大小相等,左右相反,正立的像
倒立的像
正立的像
描述镜子中的景物
居于凹面镜和凸面镜之间
反射范围最小
反射范围最大
实验二:参与聚光的镜子所排列的形状是一个弧形时,聚的光最强,温度计的温度最高。
实验三:改变两个平面镜之间的夹角,像的数量也会有所改变。
实验8
彩虹的秘密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材料
三棱镜  纸屏 ;水槽  水 平面镜  橡皮泥  纸屏; 喷雾器  水。
实验步骤
实验一:让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并在三棱镜的对面放一个纸屏,观察现象。
实验二:把一面镜子斜放在水槽中,让镜子反射的阳光投射在纸屏上,观察现象。
实验三:手拿喷雾器背对着太阳喷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一、实验二:在纸屏上出现了彩虹。
实验三:空中出现彩虹。
实验结论
实验一、二:三棱镜能把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实验三: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雨后,空中有很多小水珠,阳光照射在小水珠上,这些小水珠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实验9
光的折射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
玻璃板 橡皮泥 激光器  硬卡纸;烧杯 白色的薄纸 剪刀 尺子 彩笔 手电筒 水
实验步骤
实验一:用激光器透过玻璃板射在硬卡纸上,观察现象。
实验二:1、把白纸剪成长等于烧杯的周长,宽等于杯高的长方形,将纸的右半边涂黑,再涂黑的部分竖着刻一条直缝,把纸贴在烧杯的外壁。
      2、让手电筒的光通过直缝射入杯内,从缝的对面观察光射在杯壁的位置,并做下记号。
      3、把杯内倒入水,不改变光射入的方向,观察光射入杯壁上的位置是否有变化?
实验现象
实验一:光点偏了。
实验二:倒入水后,光点的位置发生偏移。
实验结论
光从一种透明物质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实验10
测量重力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
测力计、钩码、各种被测物体
实验步骤
1、认识测力计。
2、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
(1)使用测力计时要先将指针调整到零刻度。力的单位“牛顿”用“N”表示。
(2)每个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测力计上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最大量程,测力时不可超过这个最大数值。
(3)用右手握住测力计的提环,让测力计竖直垂下,然后在挂钩处挂上,把重物提起,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重物必须悬空,视线要与指针相平。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测量记录
物体
钩码
文具盒
课本
。。。。。。
重力(N)

本文发布于:2023-06-10 22:18: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64066921963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pdf

标签:实验   岩石   观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