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 温度计构造:
② 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③ 分类及比较:
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例题】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支温度计的局部图示,黑色区为液柱,请你记下各温度计的示数,甲温度计的示数为 ,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丙温度计的示数为 .
温度计使用几点注意:
①温度计玻璃泡不能与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而应该与液体充分接触。
(注意:“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时所测温度”高于“所测液体温度”)
②温度计不能离开所测量液体,且待示数稳定后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⑥、体温计:
①测量原理:“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②量程:35℃~42℃;分度值:℃
③构造特征:在玻璃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个狭窄的细弯管
(这就是“只升不降”的原因,即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的原因)
④与普通温度计不同,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⑤使用:使用前甩几下,让水银退回玻璃泡内
⑥“只升不降”解释:体温计遇到比它高的温度会上升到这个高的温度,遇到比它低的温度不会降低而是保持原来的温度。
【例题】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和℃,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
(二)、物态变化
一、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 玻璃、沥青、塑料
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晶体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⑵ 继续吸热。
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非晶体熔化的条件: 持续吸热。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2凝固 :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变成固体,
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晶体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注意1:晶体‘熔化’图像(“加热”过程)
①AB段物质处于固态,表示晶体吸热升温过程。
②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熔化过程
熔化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③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④B点表示达到熔化温度,但没有熔化,物质处于固态;
C点表示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态
注意2:晶体‘凝固’图像(“冷却”过程)
(★注:晶体凝固和晶体熔化相反)
①DC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晶体放热降温过程。
②CD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凝固过程
凝固特点: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③BA段物质处于固态,表示液体放热降温过程
④C点表示达到凝固温度,但没有凝固,物质处于液态;
B点表示刚好完全凝固,物质处于固态
“冬天为了防止车箱里的水凝固,驾驶员师傅常在水箱里加些酒精,因为酒精和水的混合物的凝固点低
【例题1】在全国各个地方和南极可以测量温度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酒精的 ( 凝固点低)
【例题2】在北方地窖为防止菜不被冻坏常常放几桶水是因为 (水凝固放热)
【例题3】“下雪天在公路上撒盐”目的是
(能降低水的凝固点,盐水凝固点低,从而使雪熔化后的水不易凝固)。
【例题4】人们通常用钨这种金属制造电灯的灯丝,是因为钨的__________高.(熔点)
【例题5】如下左图所示,为某晶体的凝固曲线,从A到D整个过程是________的(选填“吸热”或“放热”),在AB段物质处于_________状态,BC段是个________过程,物质处于_______状态,其对应的温度 48℃代表此晶体熔液的_________,CD段物质处于___
_______状态.
【例题6】如下中图所示的非晶体凝固曲线,说明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没有固定的凝固点;在此过程中,非晶体_________(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
【例题7】如上右图是从实验得到的海波熔化图象,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象中的AB段表示熔化过程 B.图象的CD段表示熔化过程
C.在BC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继续吸热
D.在BC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不吸热也不放热.
【例题9】海波的熔点是 48℃,那么 48℃的海波是(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例题9】在0℃的房间里,把正在熔化的冰块投入到0℃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质量增多 B.冰质量增多
C.水和冰质量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例题10】沥青在加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持续上升 B.温度保持熔点不变
C.先上升,后来保持不变,最后又上升 D.先下降后上升
二、汽化(吸热)
1、汽化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过程
2、汽化两种方法:蒸发、沸腾
3、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①注意:只要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就都可以蒸发
②蒸发要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③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
④使液体蒸发加快的方法:(“减慢蒸发”与之相反)
1、提高液体的温度;2、增大液体的表面积;3、加快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例1.在室内,把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它的示数将
“先降低后升高最后保持不变”(最后与室温相同)
例2.天热时,打开电风扇,人感到凉快些,这是因为什么
加快了皮肤表面水分蒸发吸热
例3.多油的热菜汤不易冷却,这主要因为
(油层覆盖在汤表面上,阻碍了水蒸发和散热)
例4下列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
A.用瓶子装酒精时一定要加盖 B.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扇风
C.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处 D. 把湿衣服展开晾在向阳处
4、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⑴实验器材组装:(从下往上)
⑵实验现象:
气泡变化:(1)沸腾前,气泡上升变小;
(2)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
温 度:(1)沸腾前,温度不断上升;(2)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沸点)
⑶★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
⑷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5)对沸腾图像的观察:
①沸腾特点:
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②AB段为沸腾前,BC段指沸腾过程(即沸腾时)
③t2﹣t1为沸腾所用时间
④A点对应的温度为水的初温
⑤T点为水沸腾时的温度(即水此时的沸点)
如果T=100℃表明此时气压等于标准大气压.
如果T<100℃表明此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如果T>100℃表明此时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
三、液化(放热)
1、液化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过程
2、液化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注:水蒸气遇冷才会液化。(即水蒸气遇到低温物体会液化成小水珠)(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能液化)
注:“压缩体积”如:打火机、杀虫剂、燃气罐、灭火器、火箭燃料
注:水蒸气是气体,肉眼是看不见的。
注:“白气”是非常非常小的小水珠,是液体。
3、自然中的液化现象有:雾、露、“白气”(热气)
4、“汽化、液化”有关的几个现象:
例1:用注射器吸进一些纯酒精,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先向外拉动活塞,看到注射器中的酒精消失,这是汽化现象;再推动活塞,又会看到注射器中的酒精出现,这是液化现象。
例2.炖食物时,有经验的人总是先用大火将食物烧开,然后改用小火炖.试说明其中的道理.
答:因为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变的,再使用大火力就浪费了燃料,改用小火,保持锅内的水沸腾就行了.
例3.酒精灯的火焰能点燃纸.那么能用纸做的小锅在酒精灯上烧 开水吗请试一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纸的着火点是183℃,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
答: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而且水沸腾时需吸收大量的热量,同时吸收纸多 余热量,不让纸热到比100℃高多少,而纸的着火点是183℃,因此纸不会起火燃烧
例4.观察蒸汽熨斗熨平衣服的过程,并指出其优点.
答:①从蒸汽熨斗喷出的水蒸气温度很高,这些高温水蒸气遇到冷衣服后迅速液化为小水滴,放出大量的热,如此高温足以将衣服熨平.
②因为衣服中有水,温度升到100℃时不再升高,蒸汽熨斗的优点是不会将衣服烫坏.
例℃的水蒸气遇到100℃的水烫伤更严重,因为
(水蒸气会液化,液化放热)。
例6.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将一把带柄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提高小镜子的温度,避免口腔中的水蒸气在镜面液化,造成平面镜成像模糊.
例7.制造金属工具时,为了增加工件的硬度,将烧红的工件放入冷水中进行淬火,此时会发出“吱吱”的声音(汽化),并在水面上方冒出“白烟” (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