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6-10 21:57:04 阅读: 评论:0

第1节温度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重点】温度计的使用.
【难点】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师准备】烧杯3个、冷热水、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青霉素小药瓶、细玻璃管、红墨水、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准备】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导入一:
引入: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给人的冷热感觉都不同,我们来说说春夏秋冬四季的感觉(用多媒体出示图片).
提问:这些天气的变化与什么有关呢?
回答:与温度有关,引出温度.
导入二:
三只烧杯中分别放冰水、温水和热水,引导学生进行“冷”“热”的体验,并描述感觉.
分组实验:把右手食指插入放热水(约55 ℃)的烧杯里,左手食指插入放冷水(约
0 ℃,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稍停一会,再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
两只手指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
你能准确地判断出水的冷热程度吗?
学生进行实验并描述自己的感觉.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仅仅通过感觉是不能判断温度的高低的,从而认识到制作测量工具——温度计的必要性.
归纳:同一杯水温度应该一样,而我们的感觉却不同,说明我们的感觉不可靠.
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冷、热、凉、暖”都是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的.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借助于测量工具——温度计.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温度的有关知识.
一、温度计
自制一个温度计:在小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用橡皮塞塞住瓶口,一个简易温度计就做好了.把自制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位置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学生进行实验并通过交流讨论进行回答.
[设计意图]更好地理解温度计的原理.
总结: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升.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出示准备好的温度计,让它与自制温度计做一个比较:
小瓶相当于温度计的哪个部位?(玻璃泡)
玻璃泡的玻璃壁的厚薄对测量温度有什么影响?
玻璃泡的玻璃壁很薄,是为了使玻璃泡内的测温物质能很快地与待测物质温度相同.
自制温度计上有一根长而细的玻璃管,温度计内有这样的玻璃管吗?
我们发现它更细了,细得跟人的毛细血管一样,我们称之为毛细管,这么细有什么好处呢?
玻璃泡中的液体只要有一个微小的膨胀,毛细管中液柱的长度就会有明显的改变,
好像把液体的膨胀放大了.
[设计意图]理解温度计中玻璃泡和毛细管的作用.
让学生观察三种常用的温度计: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说出温度计
的基本结构,思考上面的字母表示什么意义?温度计上面的数字是如何刻上去的?
总结: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包括玻璃泡、毛细管、刻度.
二、摄氏温度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室用温度计,回答问题:
(1)上面的数字和字母是什么意思?
(2)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各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4)0 ℃是怎样确定的?100 ℃又是怎样确定的?1 ℃是怎样确定的?
(5)摄氏温标的分度法怎样扩大到0 ℃以下和100 ℃以上?
[设计意图]理解温度计的刻度方法.
观察并讨论,得出结论:字母“℃”的意思:表示摄氏温度,是由瑞典的摄尔修斯提出的.
0摄氏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记作0 ℃.
100摄氏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记作100 ℃.0 ℃和100 ℃之间等分100份,每个等份代表1 ℃.
你知道人体的正常体温吗?应该怎样读?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 ℃,读作:37摄氏度.
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为-4.7 ℃,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三、温度计的使用
思路一
提出问题:观察寒暑表、体温计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它们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分度值各是多少?为什么这样设计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或过低,超出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会出现什么后果?
[设计意图]学会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总结: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还可能将温度计胀破;如果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
温度计的使用规则: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2)温度计所能测出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范围──量程.
(3)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值──分度值.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本“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教材插图进行实验,思考其中哪些做法和读数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错误的错在哪里.
(1)第一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部,这样容易把玻璃泡碰碎.同时液体周边的温度与内部温度不同,导致测量错误.
(2)第二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容器侧壁,原因同上.
(3)第三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没有全部浸没在液体中,造成测量不准.
(4)第四个图操作正确.
(5)第五个图中间一个视线正确,上下两个读温度计示数时眼睛没有平视,俯视会使读数偏大,仰视会使读数偏小.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大家知道了使用温度计常犯的几种错误,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呢?
讨论后共同归纳总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的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再分别向烧杯中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记录测量结果.
我们家庭中和医院常用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体温计,思考问题:
(1)体温计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体温计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温度?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前先要甩一甩?其他温度计能不能甩?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体温计用法的不同是由其结构不同决定的.
总结:
(1)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
(2)读体温计示数时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原来的温度.重新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的温度不准确.
[知识拓展]使用体温计时应先消毒,消毒可用酒精棉球擦,不能在沸水中煮或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要避免损坏体温计.
思路二
一、实验室温度计
提出质疑:自制温度计虽然能够比较两杯水的温度但存在不足.比如笨重不易保存携带,不能读数,使用不广泛,不能量产等等.
问1: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改进,怎样改进?
思考回答:将装液体的瓶身设计得更小巧,让细玻璃管更细和用热胀冷缩更明显的液体使液柱变化更明显,要读数就要规定大小,标上刻度.这些在我们想到之前就被很多人想到过并不断实践和改进,形成了大家手里的标准的温度计.(将观察点转移向实验室温度计)
问2:观察一支标准的温度计由哪些部分组成?
问3:这里的温度的单位是什么?你们知道这支温度计的量程是多少到多少吗?
学生观察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并回答:内径很细的玻璃管、玻璃泡、液体、刻度及单位.
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本文发布于:2023-06-10 21:57: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6405424716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温度教学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温度教学设计.pdf

标签:温度计   温度   玻璃   体温计   测量   学生   液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