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度》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本节教材是本章的第一节,本节的知识是本章知识的预备知识;本章教材的主要内容是物态变化,而物态变化始终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所以本节知识是本节教材的核心知识;本节教材围绕温度展开,首先让学生感知温度认识温度,然后引出温度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摄氏度的确定等相关知识。教材内容设计科学合理,因此本节课教学设计依教材设计主线设计。
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2)了解温计的构造、原理,掌握它的使用方法。
(3)知道摄氏度的确定办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使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分析,探究自然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自行整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温度计的构造、原理和使用;难点是温度计的使用。
4.教法与学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观察、分析,阅读理解、合作探究。
二、教学准备:演示实验器材:烧杯(2只),分别盛冷水、热水。辅助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A.温度感知:如图拿出两杯让4名同学用手感知其冷热。
B.感知体验:这两杯水的冷热有何有何不同,请说出你的感觉。
C.感知结果:两杯水的冷热不同,一杯水热,一杯水冷。
D.知识整合:这两杯水的冷热程度不同,一杯热一杯冷。在物理学上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出示课题)
展示课题、教学目标(多媒体课件播放展示)
(三)新 授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A.问题讨论:刚才我们有四位同学感知了这两杯水的温度,请你说一下热水比冷水热多少?
B.教师引导: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往往需要准
确知道物体的温度,但仅靠我们的感知体验是无法实现这一愿望的,我们必须借助一种仪器来完成。这就
是—温度计。
2.温度计(多媒体展示)
A.展示常见温度计图片(多媒体展示)
B.图片介绍
C.教师引导:温度计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很多人都使用过它,那它是如何工作的呢?
3.下面我们来了解他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1)温度计的构造
A.出示温度计图片(多媒体展示)
B.教师讲授:
C.知识整合:
温度计由液泡、玻璃管和刻度三部分构成。
D.教师引导:我们已经知道了温度计的构造,那么它是如何工作的?
(2)温度计的原理:
A.实验演示:(如图)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让学生观察其变化。
B.观察现象征询(略)
C.问题讨论:液泡里的液体问什么会上升?
D.现象分析:液泡里的液体受热体积膨胀,液泡装不下了。
E.知识整合: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F.教师引导:温度计必须有刻度,其刻度是按照什么办法确定的? (3)温度计的刻度办法 A.教师讲授(多媒体逐步播放)
B 、知识整合:
C.小资料阅读(学生自行阅读):阅读48页小资料,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温度,并指导学生学会读。
3.温度计的使用
A.合作阅读:阅读49页-50页第二自然段课文,然后与同桌讨论,将温度计使用办法整理成如干条。
B.知识整合:(多媒体展示)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位0℃,沸水的温度定位100℃,在0-100之间100等份,每个等份就是1℃,用这种办法确定的温度就是叫摄氏温度。摄氏度的单位符号“℃”。
将新制的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等示数稳定后,将红线所在在位置刻上0℃。
将温度计放入沸水中煮数分钟,待示数稳定在该处刻上100℃。
100
在0-100之间距离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然后根据一等份的长度刻上刻度。
0℃
4.体温计 A.体温计认识
(多媒体展示放大图片)
B.常用温度计与体温计对比(多媒体展示图片)。
(学生观察):注意液泡和玻璃管之间的连接,比较测量范围,比较分度值。
C.知识整合(多媒体展示)
(四)知识小结 A.展示多媒体图片 B.默读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