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温度与⽔的变化1、温度和温度计
第三单元温度与⽔的变化
1、温度和温度计
备课时间:2⽉24⽇授课时间:3⽉1⽇
【教学⽬标】
科学概念:
1、温度表⽰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温度计测量。
2、常⽤液体温度计是利⽤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法: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具的常⽤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测量⼯具使⽤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摄⽒温度的读与写。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
【教学准备】
⼩组:体温计(1)、⽓温计(1)、⽔温计(刻度范围-20℃——110℃)(2)全班:⾃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20℃——110℃)
【教学过程】
⼀、⽐较⽔的温度
1、引⼊:同学们,在⽣活中⽤⼿触摸过冷⽔和热⽔吗?有什么感觉?
2、出⽰冷热不同的两杯⽔,请学⽣⽤⼿触摸感知哪⼀杯温度⾼,哪⼀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板书:温度
讲述:温度的单位通常⽤摄⽒度(℃)来表⽰,我们可以通过⽪肤等触觉器官感知、⽐较物体的冷热情
况。
3、师:我们再来感知⼀下,每个⼩组的桌上有四杯⽔(1号杯内装的是凉⽔,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4号杯内装的是热⽔)。⼤家⼀起安静的来完成下列活动:先把左⼿⼿指、右⼿⼿指同时分别插⼊1号杯和4号杯,⽐较它们
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指、右⼿⼿指同时分别插⼊2号杯和3号杯,⽐较它们的冷热。
4、汇报。(预设:4号杯的⽔热,1号杯的⽔冷;3号杯的⽔⽐2号杯的⽔冷。)
5、师:我们再来⼀次,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指、右⼿⼿指同时分别插⼊2号杯和3号杯,⽐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指、右⼿⼿指同时分别插⼊1号杯和4号杯,⽐较他们的冷热。(预设:2号和3号杯的⽔温度差不多,1号杯的⽔冷,4号杯的⽔热)
6、师:同样的四杯⽔,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板书:温度计
⼆、观察温度计
1、出⽰温度计,我们要正确使⽤温度计,⾸先必须要认识这个温度计,了解它有哪⼏个部分组成?
2、分发温度计,提⽰:先想⼀想你准备怎么观察温度计,然后仔细观察。观察时注意温度计要⼩⼼拿放,谨防破裂。如果温度计的管⼦劈裂,请⽴即告诉⽼师。
3、学⽣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内容,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出⽰:“使⽤温度计前需要看清楚的问题(教材上P43的3个)”,这三个问题你们都解决了吗?如果没有,再观察⼀次。
5、学⽣对照问题,检查⾃⼰是否都解决了。再观察。
(根据学⽣汇报时的情况,教师适当补充讲完整:温度计主要有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量程;刻度)
6、⽤⼿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产⽣的变化。放开⼿等⼀会⼉再观察。汇报交流。(预设:⼿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液⾯上升,放开后⼀会,液⾯下降。)
三、摄⽒温度的读和写
1、师:出个题⽬考考你:“25℃”,你会读吗?
学⽣试读
2、师:⼴播、电视中的天⽓预报员是怎样预报天⽓的?
例:“28摄⽒度”怎么写?“零下8摄⽒度”怎么写?
学⽣读⼀读,写⼀写。
师:我们再来试⼀下,出⽰:0℃37℃—5℃—10℃
(此部分教师可根据学⽣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
3、出⽰⾃制模型温度计,然后教师设置温度,请同学读或者写,巩固。同时强调:零下温度⾃0℃往下,数字越⼤,表⽰温度越低。
四、读出温度计指⽰的温度
1、现在请每个同学观察⾃⼰温度计上的液⾯,并记录。
2、交流:结果是否⼀样?如果不⼀样,那什么会不同呢?(参考P44图)
(预设: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这样⼏种:俯视、仰视;从嘴⾥呼出的热⽓。)
师⽣讨论,并明⽩: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应持平;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五、拓展
1、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师:课后考虑⼀下如何⽤温度计来测量⽔的温度。
板书设计:1、温度和温度计
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的,通常⽤℃来表⽰。
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2、测量⽔的温度
备课时间:3⽉3⽇授课时间:3⽉8⽇
主备⼈:谢静
课题:1.2《测量⽔的温度》
【教学⽬标】
科学概念:
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需要,⼈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过程与⽅法:
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于测量⽔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的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教学重点】测量⽔温的步骤、⽅法。
【教学难点】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的温度
【教学准备】
⼩组:4杯不同冷热的⽔(⾃来⽔、温⽔、热⽔、热⽔瓶⾥刚倒出的烫⽔),4⽀⽔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温测量记录表(参考书P46)全班:其他各种式样、不同⽤途的温度计若⼲(⽓温计、体温计、⾼温计等)
【教学过程】
⼀、测量⽔温的⽅法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温度计已经有了⼀定的了解和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温度计来测量⽔的温度。
板书:测量⽔的温度
2、师:书P45展⽰了⼀些温度计(⽓温计、数字温度计、体温计等),你还知道哪些温度计呢?
3、师:要测量⽔的温度,我们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计,该选择怎么样的呢?
4、学⽣讨论交流后师⼩结:⼀般来说,液体⽔的温度会在0℃——100℃之间,所以,要测量⽔的温度,
需要选择测量值在0℃——100℃范围的温度计。
5、师:有了合适的温度计之后,我们可以直接测了吗?我们要如何来测量⽔温呢?请⼤家⼀起来看⼀下P45的插图和⽅法。(学⽣阅读)
6、师⽣共同明确⽅法。教师边讲解边演⽰:
(1)⼿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持平。(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
介绍完了之后,请学⽣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归纳:(1)——上端⽐较好操作,拿中间会挡住刻度,拿玻璃泡会造成所测的不是⽔的温度。(2)(5)——如果碰到容器或读数时离开液⾯,测量的就不是⽔的温度了。(3)——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读数偏⼤或偏⼩。(4)——没有稳定时测出的温度不准。)
⼆、测量⽔的温度
1、师:清楚了测量的⽅法之后,我们就要来实际操作⼀下,⽐⼀⽐哪个⼩朋友学得最快。⽼师为每个⼩组都准备了四杯⽔,1号杯内装的是⾃来⽔,2
号杯内装的是温⽔、3号杯内装的是烫⼿的热⽔,4号杯内装的是刚从热⽔瓶⾥倒出的热⽔。我们来⽐⼀下哪个⼩组测量的温度既快⼜⽅法准确,及时记录在
P46的表格中,同时要⼩⼼热⽔烫⼿。开始吧。
⽔温的测量记录
2、学⽣测量后汇报。
(预设:通过交流能发现个⼩组测量同⼀种⽔的温度有差异。)
讨论:这些差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是由于测量⽅法错误引起的,教师再做适当讲解。)
3、师:我们再来测量⼀下,现在要求每隔2分钟测量⼀次,把测量结果记录在P47,在等的过程中思考:这些⽔的温度会有变化吗?估计会怎样变化?
4、⼩组测量,教师指导。
连续测量10分钟内⽔温变化的记录表
5、汇报交流。师:从这些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随着时间的变化,2、3、4号杯⾥的温度都在下降,4号杯⾥的下降的最快,1号杯⾥的温度变化不⼤。)也就是⽔在⾃然降温时的⼀般规律是:温差越⼤,降温幅度越⼤。⽔温越⾼,温度下降得越快。⾃来⽔的温度与周围空⽓的温度相同,所以,⽔温在短时间内⼏乎不发⽣变化。
6、带领学⽣阅读P47:对⼀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三、推测⽔温的变化
1、师:如果这四杯⽔再过10分钟,⽔温会发⽣怎么样的变化呢?放⼀天呢?温度还会变化吗?⽔的温度会⽆限下降吗?
(预设:当⽔的温度和周围空⽓的温度⼀样的时候,⽔温就不会下降了。)
2、师:如果要让⽔的温度低于周围空⽓的温度可能吗?有什么办法吗?(预设:把⽔放在冰箱冷冻槽⾥,⽔温就会继续下降直⾄结冰。)
3、师:这个只是我们根据⽣活经验推测出来的,今天回家后去试验⼀下,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板书设计:略
3、⽔结冰了
备课时间:3⽉7⽇
授课时间:3⽉15⽇
.
主备⼈:谢静
课题:1.3《⽔结冰了》
【教学⽬标】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低于0℃,⽔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过程与⽅法:
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较冰和⽔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初次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教学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教学难点】⽔为什么会结成冰
【教学准备】⼩组:观察⽤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 杯、试管1⽀、8毫升纯净⽔(或⾃来⽔)、⽔温计1⽀。
【教学过程】
⼀、冰的观察
1、师:同学们⼀定见过冰吧,能说⼀说冰是什么样⼦的吗?
2、师:每个⼩组桌上放着冰,这是⽼师昨天把⽔在冰箱的冷冻槽中,今天取出来的⼀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下冰是怎么样的和⽔为什么结成冰了。
板书:⽔结冰了
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P48的维恩图中,同时要注意⼿⼩⼼被冰冻坏
4、学⽣观察后汇报交流。(预设:冰是没有
颜⾊的、没有⽓味的、透明的、⽐较硬、很光滑、温度低、易融化、冰块会浮在⽔上⾯、⽔结冰后占据了更⼤的空间等。)
5、⽔是我们上学期所探究过的,它的特点肯定还记得,我们把⽔和冰做⼀个⽐较,及时把结果记录在维恩图中。
6、学⽣⽐较后汇报。(预设:⽔是没有颜⾊的、没有⽓味的、透明的、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等;⽔和冰的共同点:都是没有颜⾊的、没有⽓味的、透明的)
7、师:⼤家⼀起来看⼀下这个维恩图,⽔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展现在这⾥,⽔是液体,那么冰呢?
(学⽣发表意见,并请他们阐述原因。)
通过争论得出结论:(1)冰是固体,因为冰具有固体的特点。
(2)⽔结成冰以后,形态发⽣了改变,从液体变成固体。
⼆、⽔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1、师:我们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会结冰,但⽔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我们⼀起来探究⼀下。
2、指导学⽣阅读书P49,然后请学⽣讲讲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
(预设:(1)在细⽽短的试管⾥加⼊⼤约8毫升左右的纯净⽔,⽤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的温度。(2)拿⼀只塑料杯(在外⾯包裹⼀块⼲⽑⼱),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碎冰中。⽤温度计观试管⾥的⽔温的变化。(3)在碎冰⾥加⼊很多⾷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分钟持续观测试管⾥的⽔温。(4)如果观察到试管⾥的⽔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数。)
3、师:清楚怎么做了吗?请组长来领器材,同时主意轻声交流,仔细观察。
学⽣实验,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师:现在你能回答⽔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了吗?是什么使⽔的状态发⽣了变化?
(预设:⽔在0℃时会结冰。温度的变化使⽔的状态发⽣了变化)
5、师:能解释冰箱⾥的⽔为什么会结冰了吗?
(预设:冰箱中的低温使⽔向周围放热,温度降低,降到0℃时,使⽔的状态发⽣了变化,结成了固态的冰。)
三、拓展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板书:⽔(液态)冰(固态)
2、师:现在知道为什么冬天有时候河⾥会结冰了吗?回家也⾃⼰去做⼀块冰。
板书设计:3、⽔结冰了
⽔(液态)冰(固态)
教学后记:学会观察冰的特点和⽔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4、冰融化了
授课时间:3⽉22⽇
主备⼈:谢静
课题:1.4《冰融化了》
科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