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责任的励志小故事
有关责任的励志小故事(一)承认自己“很笨”,是推卸责任
苏州阊门有个开店的,家里养着一条猛犬,白天躺在门槛边一刻也不肯离开。有个商人进门,不知道这猛犬动辄喜欢咬人而稍稍接近了它,结果大腿被咬出了血。主人赶紧跟商人打招呼:“你姑且息怒,明天我打算杀了它跟你一起吃它的肉。”商人回去后晚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像有人告诉他说:“我是主人家的父亲,已经死了好几年了。有数百两银子埋在门槛下面,我活着的时候没有来得及告诉我儿子。我念念不忘,所以变成了一条狗守着它,希望能够传给儿子,没想到冒犯了你。我想把这些告诉我儿子,但恐怕他不会相信,所以告诉你,希望你能去见他,让他不要杀我。”商人惊起,赶紧去那个人家,可惜的是主人已经将狗杀了。挪开门槛,果然发现下面有一只瓦钵,里面装着四百多两银子。
这是明人陆粲在《庚巳集》里讲述的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对于其真实性我们当然无须进行分析,因为其情节并不复杂,一眼就能看出是“纪实”还是“虚构”。但是我以为这其中蕴含的意义却又是十分深刻的,值得我们思考的,这就是对于中国做父母的来说,对于子女的未来往往太过操心了,大多希望把他们的一切尽可能在生前就安排好,否则便死不瞑目。而
这位开店的商人已经亡故的父亲不就是这样的人吗?这让人不禁想起了一句俗语:“可怜天下父母心!”
作为父母,对于子女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做负责任的父母。但是,怎样做才算负责任是有不同理解的。一些做父母的以为,给孩子找一个好工作,嫁一个好人家或者娶一个好媳妇,给他们留下尽可能多的财产,让他们在自己身后的几十年中依然能够享受生活、惬意生活这就是负责任;但在我看来,还有别样的负责任的方式,那就是教育孩子正派做人,教会他们处理事情的正确的方式方法,努力让他们学会生存的基本技能,即便是自己离开后,他们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空间和财富、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这才是真正的负责任、更好的负责任。这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前者着眼于自己的儿女看得见的有限的一段时间里的生活,而后者则基于对世界、对未来的深刻认识和充分的理性,着眼于儿女长远的利益。两相比较,哪种做法更聪明我以为是不言而喻的。
那位变成猛犬守护着门槛下的四百多两银子的父亲,属于哪一类父母呢?值得欣赏与效仿吗?我们自己又打算做什么样的父母?
有关责任的励志小故事(二)真正的负责任
动不动承认自己很笨,是一种推卸责任的伎俩,大人自己这样就算了,别不小心教给了孩子,毕竟成就无论大小,自己做出来才算数。
某天在朋友家,指导她家小朋友写功课。
那个小男生突然说了一句话。
“没办法啊,我就是笨。”他说。
我很震惊,一个小学生怎么会说出这么成熟的话,而且这样说自己笨!是谁教他的?
我连忙制止他。
“怎么可以这样说!”
我连“笨”这个字都不想再重复给他听,我希望这个小朋友以后别再这样想了。
“叔叔认识你这么久,很确定你是我看过的、智商最高的小朋友之一!”
我很怕他真的失去信心,所以一口气“灌”给小朋友一大堆称赞──
“所以,你要有信心一点,你知道你自己其实很不错吗?”
一边说,心里一边想,一定是小朋友的父母,平常没事就经常说自己的儿子笨,一个孩子,本来很有潜力的,当你天天说他笨,他真的就会整个放弃了。
不过,更颠覆的才要发生。
“不过,你说了这么多,我还是觉得自己很笨呢,”那个小朋友继续说,“叔叔,拜托,我算不出来,赶快告诉我答案,好吗?”
我哑然一笑。
我发现,这小家伙并不是真的认为自己“笨”,他其实是拿“笨”当借口。
有趣的来了,小男孩的母亲,送东西进来给我们吃,看到我这么认真地教她的孩子,她用充满感激的语气跟我道谢。
“哎呀,我自己就是什么也不会啊,小女子嘛,你知道的,很笨的,什么都不会!”那个妈妈说,“你看,交给你,什么都OK,以后我儿子的.作业就麻烦你了!”
我简直要笑出来了。
我也确认,他们一对母子自称“笨”的这个说法,背后实际真意,并不是虚心求教,而是教了小朋友,从小就打定主意要“卸责”,要凹别人帮忙,因为自己“笨”就全部不必做。
我觉得很可惜,因为,那个母亲显然想训练她的孩子成为未来很厉害的人,没想到,却先不知不觉地教了她儿子“装笨”,这下子可惨了,儿子到处“装笨”,到处找人当打手,代为处理他的所有事。
而且,这种“装笨,实际凹别人”的事,不仅在这地方,还经常发生在职场上。
那个说自己“不会”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好谦虚啊。
其实,他不是在谦虚,他是“另有目的”。你别以为他“虚心求教”,其实他根本在凹你。
以后也要注意,如果有人一过来就跟你说,她“很弱”,他不擅长,她好像什么都不行,都要多多学习。
她真的很笨,笨到像迪斯尼的乌龟或什么的动物那样笨,看起来是谦虚,其实她“另有阴
谋”。
常常说自己很单纯善良,绝对不单纯,也不善良。
常常称自己是直肠子、有话直说的人,绝对不是直肠子,也不会有话直说。
同样的道理,常常说自己笨的人,绝对不笨!
动不动承认自己很笨,是一种推卸责任的伎俩,大人自己这样就算了,别不小心教给了孩子,毕竟成就无论大小,自己做出来才算数;“凹来”的成就,就算再伟大,也都是屁。
有关责任的励志小故事(三)责任、边界、尺度
老锣教育孩子,颇有些怪招,但看起来都挺奏效。关键是从来没有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又帮助他们自立和找到自己。
1
海酷一岁多的时候,老锣开始教他一个概念——责任。
比如拉粑粑以后,要自己端起小尿盆把它倒进马桶,这就是海酷的责任。海酷在爸爸的训练下,这件事一直完成得很好。
有一次我们在贵阳,我出门办事,让他和外公外婆在一起。海酷在小尿盆里拉了粑粑,外公不知道他的“责任”那么重要,好心地帮他倒掉、洗干净。海酷发现自己的“责任”被抢走了,气得哇哇大哭,“这是我的责任!”
外公这才恍然大悟,想不到这孩子还有这么多规矩,以后再也不敢动他的“责任”了。
2
另一个老锣认为非常重要的概念是“边界”。孩子小的时候,教给他与“物”接触的边界,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危险的;大一些再教给他与“人”相处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