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开发废水COD与TOC相关性研究
熊德明;王朝强;梅绪东;张思兰
【摘 要】为了解涪陵页岩气田钻井废水、压裂废水和采气废水的有机物污染情况,弄清典型废水 COD 和TOC的相关性,在充分调研页岩气开发废水产生情况的基础上,对涪陵页岩气田典型废水进行了取样测试,建立了COD和TOC关系式,分析了COD和TOC相关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废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机物组分及其部分理化性质对 TOC 和 COD 的相关性存在有较明显的影响;TOC 值比COD值更能反映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COD与TOC关系式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均满足质量控制要求,可以通过TOC值预测废水的COD值,弥补因其他因素导致的COD偏大或偏小的现象。
【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
【年(卷),期】2016(013)019
【总页数】4页(P6-9)
【关键词】页岩气开发;废水;COD;TOC;相关性;有机污染物含量
【作 者】熊德明;王朝强;梅绪东;张思兰
【作者单位】重庆市页岩气开发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 408000; 重庆市涪陵页岩气环保研发与技术服务中心,重庆 408000;重庆市页岩气开发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 408000; 重庆市涪陵页岩气环保研发与技术服务中心,重庆 408000;重庆市页岩气开发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 408000; 重庆市涪陵页岩气环保研发与技术服务中心,重庆 408000;重庆市页岩气开发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 408000; 重庆市涪陵页岩气环保研发与技术服务中心,重庆 408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E992.2
目前,国内外学者常用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有机碳含量(TOC)来评价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国内主要用COD来评价水体的综合有机物污染情况(GB 11914—89)。页岩气开发中的废水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采用COD来评价页岩气开发废水的有机物污染情况,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是COD测定受温度、催化剂、还原性物质(硫化物、Cl-等)、反应时间和反应
酸度等因素的影响[1~5],导致COD很难客观真实地反映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二是TOC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废水的有机物含量,且得到广泛的应用[4];三是COD和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6~9],通过研究两者的相关性,可以了解废水中主要污染组分的变化特征[10]。因此,有必要开展COD和TOC相关性研究,从化学机制上探讨影响二者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准确反映页岩气开发废水中有机物含量提供依据。
涪陵页岩气开发中的废水主要包括钻井废水、压裂废水和采气废水等。从目前资料统计情况来看,单井钻井耗水量(0.94~1.83)×105m3,大于美国单井钻井耗水量(0.75~1.50)×104m3[11],单井钻井废水515~858m3;单井压裂耗水量(2.00~6.00)×104m3,大于美国单井压裂耗水量1.14×104m3[12,13],其返排率非常低,平均只有5%,所以单井压裂废水1000~1980m3;采气阶段单井日产废水1.5m3。在页岩气开发初期,为了减少页岩气开发的水资源消耗,降低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钻井废水、压裂废水和采气废水采用循环利用方式进行处理,检测合格后按照一定配比配置钻井液和压裂液。但是,在页岩气开发后期,则需要考虑废水处理及其排放的问题。
2.1 试验步骤
1)COD测定 COD的测定原理是在高温和强酸性条件下,利用重铬酸盐氧化水中有机物,根据消耗重铬酸盐的量,换算成COD,测试结果见表1。
2)TOC测定 TOC测定使用的氧化有机污染物的方法有3种;加热催化氧化、紫外照射-过硫酸盐氧化和—OH自由基氧化。笔者采用DC-85A TOC总有机碳分析仪对废水的TOC进行测定分析,测定结果见表1。
2.2 试验结果
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废水中的污染物非常复杂,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含一些还原性物质)和放射性物质等。这些物质可能导致废水CODT(有机物的化学需氧量COD1值与无机还原物质的化学需氧量COD2值的和)偏高。页岩气开发过程中钻井阶段废水的COD值和TOC值较高,COD值为6395~8428mg/L,TOC值为1520~2950mg/L;压裂废水和采气废水的COD值和TOC值较低,COD值为1280~2505mg/L,TOC值为415~708mg/L。从表1可知,钻井废水的COD值和TOC值明显高于压裂废水和采气废水。
将试验所取得9个样品分别稀释成0.5倍的水样,而后测试其COD值和TOC值,其变化规律
如图1所示。图1中,COD0.5为样品稀释0.5倍后的COD值,TOC0.5为样品稀释0.5倍后的TOC值。
从图1可知,废水和稀释废水的COD和TOC变化趋势基本相似,说明两者变化规律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即废水的COD和TOC均可反映废水有机物的污染情况。
3.1 建立回归关系式
对涪陵页岩气开发区域9个废水样品的有机物污染情况进行测试,从测试结果来看(见图2),COD和TOC成线性关系,拟合结果如下。
原样样品COD和TOC关系式(关系式相关系数R2为0.9716)为:
y=3.01x-74.36
样品稀释0.5倍后COD和TOC关系式(关系式相关系数R2为0.9841)为:
y=3.48x-184.56
3.2 回归关系式的检验
1)精密度检验 在一元线性回归关系式中,可以利用剩余标准差SE描述回归直线的精密度,对y(COD值)近似的区间进行估计,相关公式如下:
式中,R为相关系数;yi为实际测量值;y′为测量平均值;n为样品数;SE为COD值标准偏差。
根据式(3)可以得到涪陵页岩气开发废水SE=46.13。当废水浓度减少一半时,SE=13.68。对于测量范围内的每个TOC值,97%的样品的COD值均在2条平行线之间。通过计算可得原样COD值预测区间为y=3.01x-74.36∓46.13;稀释0.5倍样品COD值预测区间为y=3.48x-184.56∓13.68。
2)准确性检验 利用所得回归关系式计算涪陵页岩气开发废水的TOC值,将试验测定的TOC值和预测TOC值进行比对分析(见表2)。
从表2可知,COD实测值和COD计算值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误差范围在10%以内,符合质量控制标准中监测数据误差小于10%的要求,说明所得TOC-COD关系式可靠,利用TOC值预测的COD值是有效的。
4.1 有机物组分的影响
废水中有机物含量对COD与TOC的相关性有一定影响[14,15]。从图2可知,原样的COD与TOC成线性关系;当废水被稀释0.5倍时,样品的COD与TOC也成线性关系,即有机物组合稳定,COD与TOC的相关性是稳定的。当组分不同时,其COD与TOC成线性关系,但是其关系式有所不同。以涪陵页岩气田3种废水为例,钻井废水、压裂废水和采气废水的COD值和TOC值成线性关系,如图3所示。
4.2 有机物组分部分理化性质的影响
页岩气开发废水中含少量的苯系物、多环芳烃类有机物和某些大分子有机物。这些有机物结构稳定,难以被重铬酸钾氧化;即使有些有机物可以被氧化,也可能因COD测试时间较短,导致某些有机物氧化不完全,产生乙酸,使得样品的COD测试值偏低[16,17]。另外,废水中某些有机物的挥发性对样品COD和TOC相关性有较明显影响[4]。
4.3 废水中还原性物质的影响
页岩气开发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还原性物质,如S2-、Fe2+、Cl-、NH4+等,这些离子的存
在对COD的测定结果有较大影响。如钻井废水是一种弱碱性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Cl-,Cl-的存在会降低催化剂浓度,使COD测试值偏低;压裂废水和采气废水则是弱酸性废水,Fe2+、Cl-、NH4+等会消耗重铬酸钾,使得COD值偏高。所以,废水中的还原性物质会影响废水中COD和TOC相关性。
1)岩页气开发废水COD与TOC成线性关系,当样品稀释0.5倍时,其相关性保持不变。
2)页岩气开发废水97%的样品的COD值均在2条平行线之间,误差在10%以内,即该关系式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均满足质量控制要求。
3)页岩气开发废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机物组分及其部分理化性质对TOC和COD的相关性存在较明显的影响。所以,页岩气开发的废水TOC值比COD值更能反映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
【相关文献】
[1]孙宗光,齐文启,付德黔.总有机碳的测定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现代科学仪器,1998,(6):45~48.
[2]张炎胜.略论化学需氧量测定方法研究之现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1994,6(4):11~12,25.
[3]宋祖华,凌娟,母应锋,等. COD与TOC测定方法的比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4,26(6):53~55.
[4]董德明,宋兴,花修艺,等. 吉林省典型废水COD与TOC的相关关系及其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J].2012,42(5):1446~1450.
[5]Dobbs R A, Williams R T. Elimination of Chloride interference in th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Test[J]. Analytical Chemistry, 1963,35(8):1064~1067.
[6]El-Rehaili A M. Respon of BOD, COD and TOC of Sencondary Effluents to Chlorination[J]. Water Rearch, 1995,29(6):1571~1577.
[7]袁懋,董德明,花修艺,等.吉林省不同水系的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和总有机碳的相关关系比较[J].地理科学,2008,28(2):286~289.
[8]马康,谷雪蔷,黎朋.总有机碳(TOC)分析技术及仪器的计量标准现状[J].中国计量,2011,(5):94~96.
[9]李国刚.水质TOC在线自动分析仪的现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0,12(6):18~19.
[10]刘泓.稳定水质中COD与TOC的关系探讨[J].福建分析测试,2008,17(3):69~72.
[11]王亚运,柯研,周晓珉,等.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影响[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2,22(3):50~53.
[12]余婷婷,邓广东,袁勇,等.页岩气开发面临的环保挑战及建议[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3,23(5):56~61.
[13]Soeder D J,Kappel W M. Water Resources and Natural Gas Production from the Marcellus Shale[R].USGS Science for a Changing World,2009.
[14]陈光,刘廷良,孙宗光.水体中TOC与COD相关性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05,21(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