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TOC解决生产瓶颈问题
混乱的生产秩序、较高的生产成本、较长的交货周期等,都是制造业经常遇到的瓶颈。制约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 TOC)就是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的。
1、超越制约,提高有效产出
“TOC制约法”核心在于:找到制约整个系统绩效的少数因素。TOC指导企业找出运作上的“制约”及利用有限的资源(资金、设备、人员、物资等),令企业在极短时间内达到运作及盈利上的显著改善,并且不需要大量额外投资。
企业的制约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理因素,如机械设备产能不足,可称为瓶颈;另一类是逻辑因素,如企业的运营规则、业绩考核办法等。TOC的基本思路,就是明确企业的目标,找出影响目标实现的关键制约因素(杠杆支点),围绕制约因素建立系统的运作体系(杠杆系统),以撬动业绩的大幅提升。
30年前TOC只是应用于工厂生产,而今已经超越生产。目前,TOC的应用已涵盖了企业的整个供应链,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管理环节。
有人会问,现在还是规模和产量取胜的时代吗?尤其是中国。中国的GDP 年均增长率大约是10%,工资
年均涨幅是25%!人们有更多的钱用来消费,而且政府也在鼓励消费。在中国,提高产量就意味着提升销售和现金流。
2、TOC的五步法则:
第一步,找出系统中存在哪些制约;
企业要增加产销率的话,一般会在以下方面想尽办法:原料,即增加生产过程的原材料投入;能力,如果由于某种生产资源的不足而导致市场需求无法满足,就要考虑增加这种资源;市场,如果由于市场需求不足而导致市场能力
过剩,就要考虑开拓市场需求;政策,找出企业内部和外部制约产销率的各种政策规定。
第二步,寻求突破这些制约的办法;
给出解决第一步中所提出的种种问题的具体办法,从而实现产销率的增加。若某种原材料是制约,就要设法确保原材料的及时供应和充分利用;若某种内部资源是制约,就意味着要采取措施来保障这个环节始终高效率生产。当我们要突破某台瓶颈设备利用率不高这个制约时,要采取的行动包括:设置时间缓冲,多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即在瓶颈设备之前工序的完工时间与瓶颈设备的开工时间之间设置一段缓冲时间,以保障瓶颈设备的开工时间不受前面工序生产率波动和发生故障的影响。
第三步,服从第二步中提出的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制约因素的能力;
这样,才可以实现系统其他部分与制约部分同步,从而充分利用制约部分的生产能力。正是这一点,使得TOC不单单是制造理念,而是管理理念或经营理念,可以应用于营销、采购、生产、财务等企业经营各方面的协调。以生产过程内部协调为例,如果流水线上的一台机器是制约,那么可以在适当的地方设置时间缓冲,来保证流水线上其他生产环节对这台机器的供给能够满足这台机器的生产需要。而目前很多企业正是对这点不明确,即要按照制约环节的生产节拍来协调整个生产流程的工作。
第四步,具体实施第二步中提出的措施,对制约因素进行扩展与提升;
例如,机器是制约,就要:缩短操作时间;改进流程;加班;增加操作人员和机器等等。
第五步,回头,如果通过上诉步骤,制约因素得到解决,那么,返回第一步,
从头开始进行新一轮改善,不让惰性成为制约因素。
作者简介:高德拉特博士,是以色列物理学家、企业管理大师,“TOC制约法”的创造者,被美国财富杂志称为“工业界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