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生产管理中的TOC基本运用——DBR
(2012-01-15 15:58:38)[编辑][删除]
本文转发一苇可航—韦端正的博客www.u-toc/blog/?p=64
讨论博客地址:
blog.sina/s/blog_7be4ca7101012lgk.html
---以下为转发正文--------------------------------
《目标》就是主要讲生产管理的,因此我也一度认为TOC仅限于解决生产车间的问题,不过很快明白并非如此,但确实TOC是从解决生产问题开始发展的。
正如TOC所指出,在生产各环节组成的链中,一定有一个最弱的一环,第一步就是找出来,那么在生产中如何找?一般地,就是产能最低的环节,通常在此环节会有在制品堆积,而此环节后的工序往往又会出现等待。通过计算各环节的产能,我们能够准确地确定约束环节所
在。
第二步,“挖尽”约束因素的资源,就是要突破这个约束,注意要“挖尽”,要榨干约束因素现有的最后一滴现有能力!在这一步,不要投入额外的费用(比如增加约束环节的机器),只是利用现有的能力,比如通过改善作业方式,调整人力资源调配,调整制度等等手段来“挖尽”。
第三步,所有其它的环节都“迁就”上述决定。 也就是说所有的非约束环节,都要跟随着为了“挖尽”约束因素资源而作的任何决定,调整整个系统,配合约束环节。这个时候,重新检查一遍,第一步找到的约束环节现在还是约束吗?如果仍然是,那就要做第四步,否则,直接做第五步。
第四步,为约束因素“松绑”。如果通过上面的三步,这个约束环节还是没被打破,那么,就要通过投入资金、时间等资源来改善这个约束环节了,比如购买机器,比如聘请专家等。这一步,无论采取什么行动都要消除掉这个约束。
第五步,回到第一步,小心惰性。当突破了这个约束后,我们就要重新寻找现在的约束在哪里,重新开始一个循环。要提防人的惰性。
在生产中,TOC构造了DBR,也就是 鼓-缓冲-绳子模型
鼓,正如上面所说,当我们发现了一个约束环节后,这个约束环节就是鼓,它控制着整个生产的节拍,因为我们要让非约束资源都“迁就”它。
缓冲,分为 鼓缓冲,装配缓冲,和出货缓冲。
鼓缓冲:就是在鼓前面的缓冲,可以设在鼓之前(包括鼓)的各工序动态分布,为了保证约束环节(鼓)的最大化运作,在鼓前要有一个缓冲,当鼓前面的环节因为意外因素(墨菲!)而停产,鼓因为还有缓冲,所以不会停止;
装配缓冲:如果有些配件,不需要经过约束环节(鼓),但在最后要和通过鼓的配件装配,那么在装配工序前,不经过鼓的配件要有缓冲,以保证经过鼓的配件不会等待;
出货缓冲:从鼓到出货之间的时间缓冲,就是在经过鼓之后,到出货这个时间要预留一些,当鼓之后出现墨菲时,不影响交货日期。 注意:在TOC里,所有的缓冲,都是时间! 这一点,是TOC与Lean一个很大的区别。
绳子,就是把约束资源上的生产情况,随时反应到生产的原料发放处,以控制发料,实际上就是让发料的速度等于鼓的生产速度(如同用绳子把两者连起来)。如果鼓缓冲已经溢出,应该停止发料,让前面的工序停下来,而不是继续,这是TOC非常强调的一点。
-
--以上为转发正文-----------------------------------------没有理解所有的缓冲都是时间,lean的缓冲都是库存,如何理解呢?例子:生产产品A,其工艺流程如下:工序1-3为瓶颈,我理解DBR和问题如下(生产节拍时间在工序的下面,单位分钟):1、鼓:工序1-3就是鼓,这个工序的节拍时间决定了整个工序生产A的速度,其他的工序都要迁就工序1-3,否则工序1-1、工序1-2和工序2-1、工序2-2就会产生大量库存。而工序3-1、工序3-2、工序3-3就会等待。这里就是Lean的均衡化的问题,生产线和生产计划的均衡化,我想我理解了。 2、缓冲,分为鼓缓冲、装配缓冲、出货缓冲
2.1、鼓缓冲:就是要为工序1-1和工序1-2以及工序1-3设置缓冲,一旦工序1-1或者工序1-2出现了问题,不会导致工序1-3这个瓶颈工序因为墨菲而停产,因为工序1-3的停产是整个系统的停产。(问题:这里的缓冲就是时间,怎么理解这个时间呢?如何理解缓冲为时间呢?)
2.2、装配缓冲:也就是工序2-1和工序2-2要保留缓冲,不要出现因为这两个工序而导致的工序3-1及以后的工序等待,如何理解缓冲为时间呢?
2.3、出货缓冲:工序3-1、3-2、3-3就是出货缓冲,为了防止因为工序1-3而导致这三个工序出现停工而无法及时供货,如何理解缓冲时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