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枫桥夜泊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更新时间:2023-06-10 12:06:37 阅读: 评论:0

枫桥夜泊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2、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3、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4、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
形象语。
5、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主张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后来才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
打渔的伙伴。
6、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
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7、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8、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
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9、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
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
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
风俗。
译文一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译文二
如霜的月光照落在乌啼镇的上空,江边的枫树和渔火相对难眠。
远处姑苏城外的寒山古寺,应该能够听到码头半夜敲响的钟声。
译文三
深秋的夜色,漫天遍野都是白白的霜花,月亮在西边的天际落下去了,偶尔听到几声
乌鸦的惨叫,更加感到凄凉。松江岸边枫树下,停泊着几只渔船,劳苦了一天疲惫不堪的
渔夫们和衣而眠。生活的愁苦挂在脸上,他们相视无言。他们进入睡乡时,瑟瑟的秋风掠过,有没有惊醒他们,打断梦中的香甜?从不远处,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传来了深沉的夜
半钟声。枫桥江边的码头,又迎来了趁夜而来的客船。
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
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
包括张继。[2]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
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一千二百多年前,江南水乡的秋夜,一个游子从停泊在枫桥边的舟中醒来,四顾旷野
茫茫,天霜水寒,耳畔钟声余音缭绕,凄清、惆怅、感动……诸般思绪涌上心头,不禁吟
诗一首,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首句从视觉、听觉、感觉三方面写夜半时分的景象,月亮落下去了,树上的乌鸦啼叫,清寒的霜气弥漫在秋夜幽寂的天地。三个主谓短语并列,以简洁而鲜明的形象,细致入微
的感受,静中有动地渲染出秋天夜幕下江南水乡的深邃、萧瑟、清远和夜宿客船的游子的
孤寂。
枫桥所在水道,只是江南水乡纵横交错的狭窄河道之一,并无茫茫江面。
“江枫渔火对愁眠”句,一说是当地有两座桥,一是江桥,一是枫桥,江枫指二桥。
但“江枫”二字本身的美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给了我们极大的想象空间。
我们姑且想象出一片空阔浩淼的水面,或许这也正是作者当年的想象,岸边有经霜的
红枫,水中渔火点点,舟中游子满怀愁绪入眠。山川风物自有它的情致,夜泊的主人公也
自有他的情怀,主客体相对独立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而优美的艺术境界。
三四两句写半夜寒山寺的钟声传到客船。在深秋苍凉静谧的夜空,骤然响起悠远的钟声,该对愁卧舟中的游子的心灵造成多么大的震撼。而这钟声来自姑苏城外的寒山古寺,
蕴含着丰厚的人文的积淀,包容着佛性的旷达,“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刘学锴语,
以至今人犹对唐代寺庙是否半夜鸣钟还辩难考证。足见此诗影响深远。
本诗语言明白晓畅、优美简洁,物象的选择动静结合,明暗相衬,结构上对仗工整,
照应严谨,情景交融,塑造了一个幽远的夜泊愁眠的艺术意境,极富韵味。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
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
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
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
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
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
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
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
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
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从这里可以
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此外,也有人认为第一句诗描写的是清晨时的景象:乌臼鸟叫了,月亮下山了,天亮了,到处都是白花花的霜。而后三句采用倒叙方法,写诗人整个夜晚都处于失眠状态。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
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
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
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
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
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对愁眠”
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
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
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
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觉
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
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
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
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
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
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
型化艺术意境。夜半钟的风习,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
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
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天宝十二年 753进士。曾任检校祠部员外郎、洪州盐铁判官。其诗多登临纪行之作,“不雕不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
《唐才子传》。有《张祠部诗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3-06-10 12:06: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63699971959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枫桥夜泊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枫桥夜泊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pdf

标签:枫桥   夜泊   诗人   渔火   景象   月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