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音乐2017年第11期
MODERN MUSIC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与演唱分析
牛春雨
[摘要]古诗词类艺术歌曲是中国特有的艺术歌曲形式,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堪称
是我国声乐艺术宝库中的奇珍。鉴于此,本文简要回顾了古诗词类艺术歌曲的创作历程,就其美学特征
和演唱要点进行了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美学特征;演唱要点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 (2017) 11-0063-02
一、古诗词类艺术歌曲发展概述
艺术歌曲是西方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世纪 初传人中国。因西方艺术歌曲多采用著名诗人的诗歌作为 歌词,所以传人中国后,中国创作者也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古典诗词,古诗词艺术歌曲应运而生。纵观其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20年代 的探索期。艺术歌曲传人中国
后,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带 动下,一些有着海外留学经历的音乐家创作出了最早的古 诗词艺术歌曲。包含赵元任的《听雨》、萧友梅的《问》、青主的《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等,为后来的发展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的丰富期。在之前几部成功之作的推动下,30年代,有更多的创作者 都加人到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如黄自的《春思 曲》、刘雪庵的《红豆词》、陈田鹤的《山中》等,都有着 较髙的艺术水准。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回落 期。新中国成立后,爱国歌曲成为了声乐创作的主流,所 以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相对回落,但是仍涌现出了马思聪 《李白诗六首》、罗忠镕《秋之歌——杜牧绝句三首》等。第四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后的繁荣期。改革开放后,中国艺 术发展呈现出了全新的繁荣面貌,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也 进人了新的阶段,一时间佳作频出,包含黎英海的《唐诗 三首》、罗忠镕的《涉江采芙蓉》等,都在创作理念、技法方面有所创新,受到了普遍的好评。可以看出,古诗词 艺术歌曲是贯穿中国艺术歌曲发展始终的,是中国艺术歌 曲的代表样式,有着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和魅力。
[收稿日期]2017-03-07
[作者简介]牛春雨(1964— ),男,河南唐河人,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商丘476000)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分析
1. 音律之美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瑰宝,除了有着丰厚 而深刻的内容,在形式上也有着音韵性的特点。即所有的 古诗词都是合撤押韵的,这就给谱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能够将旋律走向与古诗词的音韵相结合,则会呈现出一 种特有的音律之美。如黄自创作的《花非花》,原诗歌虽然 只有30多字,但是在音韵方面是十分规整的,对此黄自予 以了全部保留,让旋律走向完全按照音韵规律发展,如最 后一句“去似朝云无觅处”,在音韵方面是仄仄平平平仄 仄,而旋律方面则是七度大跳和级进上行,两者完美融合 为一个整体。此外还有青主的《大江东去》、黎英海的 《枫桥夜泊》等,也都是注重两者音韵的配合,这种音律之 美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所特有的,彰显出了中国古诗词 艺术歌曲特有的文化内涵。
2.民族之美
艺术歌曲作为一门外来的艺术,早在传人中国之初,中国的音乐创作者就开始了艺术歌曲民族化改造过程,使 作品呈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比如在诗词选择方面,很 多创作者善于利用诗词本身,针砭时弊,抒发心声。如青 主的《我住长江头》、马思聪的《李白诗六首》,表现的都 是对祖国的关注和思念,而黄自的《南乡子》、谭小嶙的 《正气歌》则表现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和气节,显示出 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和风貌。又比如在作曲方面,很多创作者都从民族民间音乐中选用素材和技法,更突出 了作品的民族性特征。所以说,古诗词类艺术歌曲在歌词、旋律等多个方面,都是地地道道民族化的,这种民族性特 征的彰显,不但让作品得到了本民族的认可,同时也是中 国为世界艺术
歌曲做出的独到贡献。
3.意境之美
意境是东方美学特有的范畴,也是中国传统艺术创作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