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枫桥夜泊》教案

更新时间:2023-06-10 11:33:09 阅读: 评论:0

小学语文《枫桥夜泊》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的三个生字。
情感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能力目标:通过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诗句来感受和想象诗中描绘的秋色,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尝试使用本节所学的古诗研究方法,自学一首古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与《枫桥夜泊》相关的图片、学生在课前预本节古诗。
课时:一节课
教学过程:
第一步:提问导入,激发兴趣
XXX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在苏州城外泊舟时,被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所吸引,领略到了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于是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七言绝句。自从XXX的《枫桥夜泊》问世后,寒山寺因此名扬天下,成为千古的旅游胜地。这首诗究竟散发着怎样的魅力呢?让我们一同走进XXX的《枫桥夜泊》。
第二步: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阅读古诗,注意正确读出每个字音和诗句,如有问题,请朗读后提出。
2.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纠正读音。
1)理解题目:1.教师问:“枫桥”在哪里?
2.理解题目。
枫桥”交代了什么?(地点)夜:夜晚;泊:停泊;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教师板画“枫桥”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部的一座桥。②.XXX: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枫桥也叫封桥。)“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这个“夜”点明了什么?(贴卡片“泊”)
3.齐读古诗的第一、二句,想想古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同学说出来,老师板书,并解释诗中的名词的意思。(愁眠:怀着旅愁,似睡非睡。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今苏州西枫桥附近的一座古寺,因唐初著名诗僧XXX曾住这里而得名。夜半钟声:唐代寺院的半夜打钟声音。)
首先,老师让同学们朗读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并解释其中的意思,即描绘了深夜和晚秋的氛围。然后,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研究,讨论交流,来初步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和体会诗人的“愁”。接着,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第三句“你还看见了什么?”并解释其中的名词。最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并解释了诗句的意思。在此过程中,老师引发了思考,提问诗人为什么会愁,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愁。
战,都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愁思。他深刻地感受到了离家远行的孤独和无助,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也难以释怀。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愁思。
接下来,我们通过图片来更好地理解诗中所描绘的景色。请大家看一下这幅枫桥夜泊的图
片,它展现了XXX的寂静,点点渔火和片片落叶增添了一份凄美。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听到了孟薰寺的钟声,这种悠远的声音让他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夜的深沉和静谧。
在诗中,诗人通过“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意象来表现出他内心深处的愁思。这些景象都反映出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离家远行的孤独和无助。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愁思。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名传千古的诗歌,用满腔的情感来感受诗人的愁思和内心的深沉。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精细的描写和深刻的感受,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让人们感受到了夜的深沉和静谧,也体会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愁思。
删除此段。
这首诗以倒叙的方式展现了清幽寂远的意境。诗人先描绘了拂晓时的景色,然后回忆起昨夜的景象和夜半钟声。全诗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展现了诗人的细密思维和诗意构造的能力。
诗中的六景一事,短短四句中包含了江畔秋夜渔火点点和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等景象。
诗人的挑选非常独具慧眼,将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的景物与人物的心情相融合,达到了高度的默契和交融。这种艺术境界成为后世的典范。
这首诗开阔了读者的视野,延伸拓展了诗歌的表现形式。它不仅仅是一首描述江南秋夜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情感的艺术作品。

本文发布于:2023-06-10 11:33: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6367989712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学语文《枫桥夜泊》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学语文《枫桥夜泊》教案.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诗人   枫桥   古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