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枫桥夜泊》教学思路
作者:赵红颖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8年第11期
一、导入本课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注意观察画面与听歌曲相结合。
谁来说说,老师上语文课,为什么要放流行歌曲呢?(指名回答)。
(对,这首歌曲就是根据一首古诗而改编的,这是九十年代初流行的歌曲,著名歌手毛宁因唱这首歌而红遍大江南北,它的歌词是根据一首古诗改编的,这首诗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唐代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
二、以读感悟,体会诗的意境和含义
(师)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一位诗人,他的名字叫做张继,满腹的才华,却科考落榜,失意的夜晚,独在船上,辗转难眠,写下一首留传千古的名篇《枫桥夜泊》。中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受画面的感染与熏陶,老师觉得张继写的真是美轮美奂,老师觉的大家也被这种意境所感染了,大家自由练习吧!
学生站起来朗读,教师给予评价。
(师)可是同学们,要读好古诗,光是读通了,读顺了,还远远不够,还要读出诗的感情。在朗读时,我们要读出诗的(静)的感觉,诗人(愁)的感觉。
带着诗的静的感觉,带着诗人愁的感觉,我们再来读一遍古诗。
1、学生自由读。
教师评价: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读的非常棒,令老师暗中佩服,为了我们同学更好的读古诗,更真切的理解古诗意境。咱们继续来研究。
2、诗人在愁些什么呢?
苏州是中国的江南水乡,夜色是多么迷人,可是在诗人眼中,这一切都激起他的愁绪,他只有借助诗来宣泄他的愁绪。
(1)第一种景物是什么,勾起了他的愁绪。
(指名回答:月落。)能解释吗?早晨的朝阳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朝气蓬勃)。那月亮缓缓下坠,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哀愁)古人经常用月亮来表达内心的思乡之情。能否体会一下月亮徐徐坠落的感受?(学生认真朗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