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 | 集体备课 | 项目负责人 | 刘敏 | |
活动时间 | 2013.05.02 | 活动地点 | 六(1)班 | |
活动主题 | 校教研活动 | 主 备 人 | 任紫运 | |
参加对象 | 全体语文老师 | 申请学时 | 主备2学时其余1学时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主备人阐述:(教学设计)第一次教案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味道 2 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 3 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 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对愁眠”的心情 2 在读中体会寒山寺钟声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对愁眠”的心情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 赏诗句导入,感受枫桥钟声越千年 1、当代诗人陈小奇写过一首歌,歌名叫《涛声依旧》,大家听过吗?这首歌,不但曲子好听,歌词也写得相当出色。大家看,这是其中的两句—— (大屏幕出示)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歌词中有一个词叫“无眠”,谁知道“无眠”的意思?因为发愁而无法入眠,也称一个词就是——愁眠 那么,是谁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 2、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那么,这是从哪里传来的钟声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十年旧约江南梦, 独听寒山半夜钟。 ——【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清朝诗人王士祯就写到过这样的钟声。谁来读一读?从诗中看,这是哪里的钟声? 3、为了听到这钟声,诗人等了十年,整整十年,可见这钟声的魅力!那么,这钟声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几度经过忆张继, 月落乌啼又钟声。 ——【明】高启《泊枫桥》 其实,早在五百多年前,明朝诗人高启就在一首诗中写过这样的钟声,谁来读一读? 高启所写的钟声,也是寒山寺的钟声。让人奇怪的是,每次经过枫桥,每次听到寒山寺的钟声,高启总会想起一个人,谁? 4、张继是谁?为什么几度经过都要忆张继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七年不到枫桥寺, 客枕依然半夜钟。 ——【宋】陆游《宿枫桥》 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诗人陆游就写到过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来,我们一起读! 从诗中看,七年前陆游曾经到过哪儿?寒山寺又名枫桥寺,因为它就在枫桥的边上。他到过寒山寺,听到过什么呢? 5、大家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变的是南来北往的客人,不变的却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所以,如果不是“七年”,而是“十年”,十年不到枫桥寺,诗人还会怎样写呢? 如果不是“十年”,而是“百年”,诗人还会怎样写呢?如果不是“百年”,而是“千年”呢? 6、质疑: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律 (大屏幕出示)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初读古诗,提出要求 2、再读古诗,提高要求 3、师生配合。我们一起读!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我们再读一次,现在,前后顺序调换一下,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三、细读古诗,感受“愁眠”意境 1、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 2、默读诗句,找到体现“愁眠”的词语 (生默读,圈点批注) 3、交流张继看到了什么 (板书) ① 月落 ② 江枫 ③ 渔火 那么,诗人在江中又看到了什么呢?找一个词来形容形容你想像中看见的渔火。 ( 忽明忽暗的、若隐若现的、星星点点) 4、因为愁眠,张继又听到了什么? 交流张继听到了什么 ① 乌啼 ② 钟声 (板书) 5、交流张继感受到的 看到了,听到了,因为愁眠,张继还感到了什么? 想一想,夜泊枫桥的这个晚上,张继冷不冷?秋霜那么重,穿得又那么单薄,还是在江上、在船上,能不冷吗?其实,身体的冷还在其次,更要紧的是张继的心,他的心也是——为什么? 7、“对”与“伴”对比,体会“愁眠”之苦 想到这些,诗人感觉冷上加冷,寒上加寒。此时,他最希望谁来安慰他? 可是都没有,只有眼前这些让人感到凄清的景物。 所有这些景物与愁眠之间用一个字形容他们的关系是——对 月落是愁,乌啼是愁;江枫是愁,渔火是愁。一个看起来极其普通、极其简单的“对”字,“对出”的是诗人心中的无限—— (寂寞 孤独 忧愁 凄凉) 8、配乐朗诵 (师范读)生齐读 师引读时高声、低声、轻声带读,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中去。 四、结合练笔感受“钟声”的魅力 1、月亮已经落下去了,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景物可以相对了。只剩下诗人独自——愁眠 忽然,就在这时侯,你听——(钟声和音乐缓缓响起) 2、这钟声,仿佛在说,张继啊张继……孩子们,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接着“张继啊张继”,写一写钟声的诉说。 3、师生交流 五、欣赏描写“愁眠”的诗句 1、因为愁眠,诗人们写下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齐读 2、没有明月,诗人把愁眠寄托给了谁?之前没有人写过,之后没有人超越,使《枫桥夜泊》成为千古绝唱。齐读全诗,感受钟声的魅力。 六、总结 今天,你读了《枫桥夜泊》,你的心里有了一种感触、一种感受、甚至一种感动。所以,我想,假如你以后有机会去苏州,你一定会去看一座桥,哪座桥? 来到枫桥,你一定会想到一个人,谁? 想到张继,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充满深情地背诵一首诗,那就是——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其他教师意见: 第二次修改后形成教案: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味道 2 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 3 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 1 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对愁眠”的心情 2 在读中体会寒山寺钟声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对愁眠”的心情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 赏诗句导入,感受枫桥钟声越千年 1、当代诗人陈小奇写过一首歌,歌名叫《涛声依旧》,大家听过吗?这首歌,不但曲子好听,歌词也写得相当出色。大家看,这是其中的两句—— (大屏幕出示)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歌词中有一个词叫“无眠”,谁知道“无眠”的意思?因为发愁而无法入眠,也称一个词就是——愁眠 那么,是谁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 2、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那么,这是从哪里传来的钟声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十年旧约江南梦, 独听寒山半夜钟。 ——【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清朝诗人王士祯就写到过这样的钟声。谁来读一读?从诗中看,这是哪里的钟声? 3、为了听到这钟声,诗人等了十年,整整十年,可见这钟声的魅力!那么,这钟声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几度经过忆张继, 月落乌啼又钟声。 ——【明】高启《泊枫桥》 其实,早在五百多年前,明朝诗人高启就在一首诗中写过这样的钟声,谁来读一读? 高启所写的钟声,也是寒山寺的钟声。让人奇怪的是,每次经过枫桥,每次听到寒山寺的钟声,高启总会想起一个人,谁? 4、张继是谁?为什么几度经过都要忆张继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七年不到枫桥寺, 客枕依然半夜钟。 ——【宋】陆游《宿枫桥》 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诗人陆游就写到过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来,我们一起读! 从诗中看,七年前陆游曾经到过哪儿?寒山寺又名枫桥寺,因为它就在枫桥的边上。他到过寒山寺,听到过什么呢? 5、大家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变的是南来北往的客人,不变的却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所以,如果不是“七年”,而是“十年”,十年不到枫桥寺,诗人还会怎样写呢? 如果不是“十年”,而是“百年”,诗人还会怎样写呢?如果不是“百年”,而是“千年”呢? 6、质疑: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写钟声?钟声的魅力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呢?张继是谁? 钟声为什么能够留传这么长的时间? 二、初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律 导语:问得好!其实,所有的问题都跟一个人息息相关,所有的问题都跟一首诗紧紧相连。这个人叫张继,这首诗叫《枫桥夜泊》。 (大屏幕出示)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初读古诗,提出要求 请大家打开课文,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流利了、顺口了为止。 2、再读古诗,提高要求 读得不错!字字有交代。比如,“愁眠”的“愁”是翘舌的,“寒山寺”的“寺”是平舌的,真是读得一丝不苟!谁再来读一读,不但通顺流利地地读,而且有板有眼地读。 3、师生配合 读有味道!不用我说,大家一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我们一起读!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 好!味道出来了。我们再读一次,现在,前后顺序调换一下,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味道更浓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那个节奏,那个味道。 三、细读古诗,感受“愁眠”意境 1、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 读《枫桥夜泊》,有人读出的是忧愁,有人读出的是寂寞,有人读出的是凄凉,也有人读出的是寂静。 2、默读诗句,找到体现“愁眠”的词语 请大家静静地默读《枫桥夜泊》,看看注释,看看插图,联系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诗的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 (生默读,圈点批注) 3、交流张继看到了什么 枫桥夜泊的时候,张继睡着了吗?从那个词看出来的?(板书) 因为愁眠,这个晚上张继看到了什么?读读第一句诗,看到了什么? ① 月落 因为“愁眠”,张继看着月亮渐渐地升起,又看着月亮渐渐地落下。当月亮完全落下的时候,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 ② 江枫 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中,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想像一下,那是怎样的江枫? 那是被霜打过的缘故。秋风吹过,你看那江边的枫树—— 落叶飘零,江枫瑟瑟。多么凄清,多么孤寂的画面啊! ③ 渔火 那么,诗人在江中又看到了什么呢?找一个词来形容形容你想像中看见的渔火。 ( 忽明忽暗的、若隐若现的、星星点点) 4、因为愁眠,张继又听到了什么? 交流张继听到了什么 ① 乌啼 几声凄厉的乌啼,打破了夜的沉寂,但是,当乌啼声飘过,茫茫秋夜反而变得更加沉寂。还听到了什么? ② 钟声 是的,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板书) 5、交流张继感受到的 看到了,听到了,因为愁眠,张继还感到了什么? 大家知道,霜是覆盖在地上的,所以,李白才写过这样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怎么可能满天呢?难道是张继的感觉出了问题? 想一想,夜泊枫桥的这个晚上,张继冷不冷?秋霜那么重,穿得又那么单薄,还是在江上、在船上,能不冷吗?其实,身体的冷还在其次,更要紧的是张继的心,他的心也是——为什么? 预设:因为他很孤独、他考试落榜了、他思念他的亲人了、他觉得自己很无助。 7、“对”与“伴”对比,体会“愁眠”之苦 想到这些,诗人感觉冷上加冷,寒上加寒。此时,他最希望谁来安慰他? 可是都没有,只有眼前这些让人感到凄清的景物。 所有这些景物与愁眠之间用一个字形容他们的关系是——对 月落是愁,乌啼是愁;江枫是愁,渔火是愁。一个看起来极其普通、极其简单的“对”字,“对出”的是诗人心中的无限—— (寂寞 孤独 忧愁 凄凉) 8、配乐朗诵 因为无限伤感、忧愁、孤寂,诗就这样诞生了! (师范读)生齐读 月亮西沉,乌啼声声,霜气布满了整个天地;江枫凋零,渔火点点,钟声划破了凄清的夜空。在这个孤独而寂寞的晚上,诗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他在心里轻轻地念道—— 师引读时高声、低声、轻声带读,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中去。 四、结合练笔感受“钟声”的魅力 1、月亮已经落下去了,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景物可以相对了。只剩下诗人独自——愁眠 忽然,就在这时侯,你听——(钟声和音乐缓缓响起) 一声!一声!又是一声!声声敲打着愁眠,声声陪伴着愁眠,声声抚慰着愁眠。 2、这钟声,仿佛在说,张继啊张继……孩子们,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接着“张继啊张继”,写一写钟声的诉说。 3、师生交流 让我们一起像张继那样,用心去感受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悠悠传来的钟声,好像在对孤独的张继这样说—— 五、欣赏描写“愁眠”的诗句 1、 古人写愁眠时离不开明月。因为愁眠,诗人们写下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齐读 2、没有明月,诗人把愁眠寄托给了谁?之前没有人写过,之后没有人超越,使《枫桥夜泊》成为千古绝唱。齐读全诗,感受钟声的魅力。 六、总结 1、今天,你读了《枫桥夜泊》,你的心里有了一种感触、一种感受、甚至一种感动。所以,我想,假如你以后有机会去苏州,你一定会去看一座桥,哪座桥? 来到枫桥,你一定会想到一个人,谁? 想到张继,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充满深情地背诵一首诗,那就是——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从此,你对张继不再陌生,尽管你和张继相隔千年;从此,你对枫桥夜泊、你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再陌生,尽管你和枫桥相隔百里、千里、甚至万里。孩子们,这就是古诗的魅力!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抓一字,引申到全篇,从而引导学生对古诗情感的把握!! | |||
过程确认 | 教务处:苏元云 | |||
本文发布于:2023-06-10 11:29: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63677661959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枫桥夜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枫桥夜泊》.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