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大观Art Panorama
80
《枫桥夜泊》的艺术特点与演唱技巧分析
徐玲
(华东交通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的艺术特点,首先从创作背景入手,将诗人和作曲家创作的时代产生古
今之对比,反映出这首诗词的情感内涵,再从创作特征进行阐述,分析歌曲的情感背景,以及结构调性各方面的特征,最后分析这首歌曲的歌唱技巧,咬字发音和气息的把握等,透视了这首歌曲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枫桥夜泊;艺术特点;张继;黎英海
引言
《枫桥夜泊》这首作品是唐朝诗人张继所作,张继是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其诗风有爽朗大气、不过研磨、渗入情境之特点,为后人所称赞其中最有名的作品莫过于这首《枫桥夜泊》,时至今时,被黎英海先生所雕琢谱曲成为一段意蕴悠远的艺术歌曲,曲风深沉,意境绵长,具有中国传统古曲特点。随着20世纪以后我国民族音乐家对于古诗词创作的艺术达到高潮,各种风格类型的体裁越来越多,运用了西方艺术歌曲的体裁形式结合了中国优美古诗词,创作了大量具有中国传统韵味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对于中国声乐艺术发展起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笔者通过相关的学术研究以及个人的艺术实践对作品进行了分析,旨在更好地表达该作品的意境。
一、《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
《枫桥夜泊》写于安史之乱爆发后不久,诗人途经苏州城外的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755)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心怀家国的张继在一个秋天的夜晚,泊船于苏州城外的野畔。驻足岸边江南夜色的朦胧清逸,吸引着这位郁郁不得志的游子,他把心情寓于景中,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时至今日,在外乡的游子读到这首歌仍会回想故乡,感同身受,也正是这首诗成全了张继,使他留名千古。
20世纪80年代初,作曲家黎英海将三首中国最具代表的古典诗词——孟浩然的《春晓》、王焕之的《登鹳雀楼》和张继的《枫桥夜泊》创作为艺术歌曲,并收录进了《枫桥夜泊——黎英海、顾淡如古诗词歌曲选》中,歌曲一经公演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而这三首歌曲也被许多演唱艺术家们演唱并广受好评,其新颖的古今融合的创作理念和音乐形象的塑造使得黎英海先生夺得了1988年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比赛金奖的荣誉。
二、《枫桥夜泊》的创作特征
这首诗中所描写的秋日夜晚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用夜深寒气和乌鸦啼叫烘托出场景氛围:一人独在异乡孤独寂寥之感。又用江边的枫叶缓缓飘落和船上的星星渔火衬托出心情:傍愁难眠思念亲人之情。其中大量运用装饰音,装饰音是在原来音符的基础上在增加一些小音或特殊音符,一般时值都比较短。在古诗词歌曲中装饰音都是非常具有表现能力的创作手法,有仿古之意,将意境更加美化。中国的古诗词大都为“韵脚诗”,这首诗七言绝句,全诗统一以“愁”态统起,前二句共有六种审美具象:月落、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统筹这些意象如果只用一字一音的创作手法,使得乐曲听起来缺乏感染力,如果加入了不同的装饰音就起到了应衬和升华的作用,具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后二句用现实存在的四种事物:楼城、寒山寺、渔船、钟声。结合这些事物黎英海用了更加强烈的装饰音加强乐曲语调,将此情此景进行提炼,体现出诗人的家国之忧,用大量的装饰音波音,结合歌词的景物搭配,一静一动、一明一暗的情境融合波音的滑度两者高度配合和默契,形成了脍炙人心的艺
术境界。第三句中的“姑苏”二字提高了音调,升到了小字二组的#F音,将作者内心愤怒表达到了顶峰,在全句的最后一句,作者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全部表达出来,到“到”音时用了全曲最高音——小字二组的A,将全曲推向了高潮,
作者简介:徐玲,华东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