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敕勒歌》教案三篇

更新时间:2023-06-10 06:13:33 阅读: 评论:0

小学二年级语文《敕勒歌》教案三篇
    课文内容: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总收入《卤歌谣言》。《乐府诗集》就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至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例如《木兰言》、《陌上桑》、《十五从军叛》、《孔雀东南飞》等。
    教学设想:
    本篇课文就是首民歌,仅仅存有27个字,却存有很大的艺术感染力,给我们描写了一幅壮
丽,富庶,美好安康的草原生活,本课从语言至意境堪称浑然天成,它风格朴素、意蕴真淳,语言浅白简练。所以本开罚写作观赏居多,以课件为辅助给学生美的的体会进而美的教育。
    教学目标:
    1记住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3鼓励学生进行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庶、宽广和美丽,体会敕勒族美好安康的美好生活,体会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极其欢欣和爱好之情。
    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听课后,使学生闭上眼睛,缔造一个宁静的氛围,利用多媒体课件播出《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进一个美丽的梦景。
    2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教师在黑板上板题目:敕勒歌。
    二初读全诗,字词释义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王莎莎朗诵古诗。倾听与否读得既恰当又通顺。(读准诗中“见到”的音。)
    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齐读古诗。
    二、分步解读,把握诗境
    1解题意。读诗题,看看注解介绍题意。敕勒就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这首诗就是敕勒人所演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①...,想一想:这首诗描绘的就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敕勒川,阴山下。”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
    ②“天似穹庐,基部四野”整体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涵盖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
    整体表现了天高地宽,草原广袤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连,天空像是非常大的蒙古包。用自己日日相随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去比喻,蕴含了草原牧民爱好自己的家园的情感。
    ③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诗中不写下人,而是特别强调、图形天地苍茫一片,正是必须突出表现大草原的这种天地旷远、茫茫自然的特点。虽然诗中没写下人,但诗中并非无人,风吹草低见牛羊,存有
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存有一双辨认出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发生在诗里。在这样“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就可能将给我们如下的感觉:(1)油然涌来的生机美感、喜悦感;(2)尤美感这些生机、活力、生命信息的宝贵;(3)在这样草原广袤、水草茂盛之处的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
    三、再读本诗品悟诗意
    1使学生再念课文,由诗流云。
    这是一幅图画,远远的是雄伟的阴山,向天空看蓝天白云,美丽的草原无边无际,天地相接,轻风一来,牛壮羊肥,若隐若现,这是多么自然的和谐图呀,我们经常讲,要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那不正是我们追求的生活吗?
    2教师存有感情地叙述诗境:(课件展现草原风景,教师配乐朗诵)
    “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3.交流:看见这样的景色,你存有什么体会?
    (引导学生体悟诗情,感受草原风光的辽阔壮美,激发学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四、学生诵读本诗。
    1给学生读背时间。
    2教师利用课件练,给以下红色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下汉字。
    chìlè()qióng()庐见()牛羊
    天似()笼()砌
    3全班学生齐背本诗。
    4观测课件展现风景,配乐诵读。
    五、总结
    《敕勒歌》把草原的清爽、广袤,把敕勒川所散发出的山野草地的特定气息尽入诗中,犹如一幅草原耕作的美丽画卷,堪称“诗中有画”。它具备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随和的风格,境界宽广,音调豪迈,语言贴切例如图画,艺术归纳力极强。宋代诗人黄庭坚说道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砌风雅道事实耳”。这首民歌风格不羁、雄浑质朴,寥寥几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出来内蒙古独有的雄伟景色,充分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整体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爱好。这不正是人们向往的人类生活的天堂。
    六、用课件播放《天堂》这首歌,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板述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草原美景
    背景:阴山下
    全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特写:吹草地见到牛羊
    一、 文本解读
    《敕勒歌》Lizier《乐府诗集》,就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当时的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广袤、雄伟富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爱好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全诗风格随和,语言明白如话,具备浓烈的草原气息。
    二、 教学目标
    1、 重新认识12个生字,认知“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大致认知诗句的意思,体会草原的高远广袤。
    三、 教学重点
    朗诵和诵读古诗,大致认知诗句的意思。
    四、 教学难点
    想象并体会大草原苍茫广袤、雄伟富庶的风光,体会敕勒人爱好家乡的情感。
    五、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课件
    六、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以“歌”入题,了解诗歌朝代及民族特点
    1、 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在什么情况下唱歌?
    2、 板书课题,传授,齐读课题。
    敕勒,指敕勒人;敕勒歌,就是敕勒人所唱的歌。
    3、了解敕勒族,介绍其民族、地域特点,板书课题。
    敕勒人,生活在1500年前的中国北方,历史上称为北朝。敕勒人饲养牛羊,逐草而居——哪里有水草,他们就把牛羊赶到哪里,就把自己的家安在哪里,一个个圆顶大帐篷就是他们的家。他们用自己的独特语言歌唱自己的家乡,歌唱自己的生活。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北朝民歌——《敕勒歌》
    二、 播出音乐范读视频,观赏诗歌
    他们唱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传授:田的读音,古音读ya ,现在统一读ye
    三、 学生练习朗读,初步识字
    1、 民主自由朗诵,读准字音。
    2、 识字指导。
    出具生字词拼字(6个生字——似、庐、笼、砌、苍、茫)
    带拼音认读,去拼音认读,认读词语
    3、 王莎莎朗诵诗歌,评价字音与否精确。
    四、 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1、 同桌协作朗诵,比一比,谁念得恰当流利。
    2、 推荐读,读正确,读流利。
    3、 师生协调念,念出节奏和民歌的韵味。
    4、 看课文插图,想象画面,练习朗读。
    五、 自学诗歌,认知体会诗歌意境
    1、 紧扣“歌”的特点,借助图片,学习第一句
    “川”平地;敕勒川,就是敕勒人定居的大草原,在我国北方,今天的内蒙古、阴山一带。
    播放图片,理解地域特点。
    2、 看看了图片,你真的那里就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3、在敕勒人眼里,天是什么样的?地又是什么样的?

本文发布于:2023-06-10 06:13: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63488121956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学二年级语文《敕勒歌》教案三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学二年级语文《敕勒歌》教案三篇.pdf

标签:草原   敕勒   课件   民歌   生活   体会   学生   诗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