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更新时间:2023-06-10 01:29:52 阅读: 评论:0

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时晓峰
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是一个小集体,管理工作当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有良好的管理,事情才会有头有绪,集体才会像一架健
班级管理的主要问题是出在“留守儿童”身上。这些孩子都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现在,“留守儿童”的人数比例已占到农村学校学生人数的50%-60%,其数量之多,令人惊叹。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的心肝宝贝,他们对孩子的溺爱也使这些“非留守儿童”也没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因此对现在学生的教育成为了摆在我们管理者面前的难题。
人们常说“寻其病根,治其顽症”。教学也是如此。我在此就现在学生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育管理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生教育(主要是“留守儿童”)中存在的问题
1.上课纪律不好,老师讲课时如果扭身在黑板上写字就会有个别学生说话,做小动作,看小人书等现象发生。
2.个别学生有迟到现象、放学不站路队现象、体音美课有逃课现象。
3.个别学生只听老师的,不听家长的话,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之后,家长布置的作业或者家务之类的一概不做。
4.学生集体荣誉感不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如果班里地面上有一个纸片杂物,大家都看到了,但是很多人走过去就没有人想到去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打扫卫生时有的学生随便扫几下就跑了,班长问道时就是一句我还有学习班要上。
5.同学之间相互团结、互相帮助、互相理解的意识不强,个别学生是以自我为中心。每天想老师报告最多的都是谁谁谁打我了,谁谁谁拿我的东西不还等。
6.学生的自理能力、自控能力、自学能力、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不强
7.零花钱过多,学生买一些不安全的零食
(二)家庭教育跟不上
现今,在经济利益的驱驶及生活的压力下,许多农民外出打工,这也是造成儿童留守的重
要原因。农村“留守儿童”主要由祖父母等老人抚养,而大多数老年人没有文化知识,对孩子进行不了学习上的辅导,加之近年来教材的变化也让部分有文化的老年人辅导起来感到吃力,因而对于家庭辅导他们也是力不从心。而教师又不能长期加班加点帮其辅导,这也就造成课后再辅导的难题。当然家庭教育绝不仅仅是一般认为的家庭课后辅导,真正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对孩子生活与做人常识的教育,同时,其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学习吃力
由于这些“留守儿童”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主动性差,加之家庭教育跟不上等因素,这些孩子均学习吃力。尽管在校期间老师的督促约束。可回到家,爷爷奶奶又督导不力,致使这些学生养成了一紧一松的习惯。学校与家庭不能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收效甚微。我个人认为:要缓解这些“留守儿童”学习吃力的现状,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就是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应用参与教学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形成互动,并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使他们逐渐改掉以前的厌学情绪,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留守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远不止以上这些,他们有的还要面临生活的压力和同伴的奚落(父母离异留在农村的孩子)。时间久了,就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一种潜移默化的伤害和影响,更有甚者还会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因而对他们的教育就至关重要,特别是家庭教育必须到位,让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既宽松又不失紧张,让他们的童年生活充满情趣。这类孩子的父母大多以做生意为主。他们的家庭相对于其他家庭来说较富裕。因而这些孩子的零花钱大多比较充裕,这便使他们养成了好吃懒做、乱花钱的毛病。小卖部中的食品、玩具是他们的最爱。他们上半周当大款大吃大喝,下半周便节衣缩食,甚至连生病、买作业本的钱都没有,于是就靠借债过日子。这些孩子胸无大志,学习更是一团糟。
三、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一些解决办法
(一)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正方法
1、平等的爱,担负起“师长”的责任。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职业的、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爱。无论所教的学生是优是劣,都应一视同仁。
2、真情的爱,抚平受伤的心灵。用真情去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善于与学生沟通,给学生一种安全感;用真情的爱,抚平他们受伤的心灵,让每个留守学生都能体味成功的愉悦。
3、真挚的爱,加大帮扶的力度。为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状况,建立留守儿童家长与子女定期联系制度,要求家长每周要和子女电话联系至少一到两次,并经常进行电话交流。我还将为每位留守儿童准备一份成长记录袋详细记载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学习及思想等情况。留守儿童一旦有困难,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转化措施,做到有的放矢。
4、无私的爱,搭起潜能的平台。《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提出:“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至少八种不同的智能,但这些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能都各具特色。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展他们的潜能。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提高留守儿童的自信心,为留守学生搭起发挥他们潜能的平台。
(二)班主任要树立威信
对于一个留守儿童较多的班级,纪律不是很好。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要能自如地驾驭各种教育活动,必须充分利用威信效应来取得各种教育活动的高效益。所以,班主任应该有意识地为自己树立威信,才能够成为班级的组织者、指挥者,成为班集体的核心。
那么,如何树立班主任的威信呢?
  1、以理解为首。班主任首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善于以小见大,从细小变化中感知其内心活动,把握其思想脉搏;要养成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注意针对不同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联系其生活轨迹、所处环境和外在的影响,深入分析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打开学生的心扉,用家长的爱心,以平等的身份,尊重学生,从学生的眼光来看问题,对于孩子的某种行为,我们应该保持同样的态度,这样才能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2、以情感感召。真诚严格地对待学生,有分寸容忍学生的错误,并予以教育,这些都会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可亲可敬的班主任形象。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依靠浓厚的师生情感来维系,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与热爱,是产生师生情感的源泉。
3、以知识启迪。针对学生对老师的崇拜心理、模仿心理,要求班主任有很深的“学问”,要被看成是智慧的化身,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和渊博的知识,而且要精通相关专业知识和现代教育理论,要不断调整,运用科学知识改进工作方法,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素养。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在学习上做学生的表率,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智能和技能,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用知识武装学生,教育学生,启发学生,从而增强班级工作的说服力和有效性。通过这些会很快获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这是建立威信的重要环节。有学者认为:教师既要有理论家的分析综合、雄辩之才,又要有艺术家的想象概括和表现之才。即要有科学家的观察、实验、推理之才,又要有语言家的凝练、形象表达之才。教师应是具备多方面的才能修养的,用出众的才能去征服学生。
4、以制度规范
(1) 让学生规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利用一切机会,开展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良好的小气候,同时要注意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手段来规范学生的言行,发挥“激励机制”(即鼓励、表彰)的作用,采取各种方法,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鼓励每个学生的优点。为学生学习、学校生活创造良好的氛
围,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习惯,使学生受到“氛围”教育与约束,促使学生道德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平时的行为规范中都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2)让教师规范。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车尔尼雪夫斯基: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严格自律,以身作则,实施身教。必须在行为上做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言行一致,言而有信。言,要考虑其可能性、不提无法办到的要求,可行性在进行教育过程中时时处处事事都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言行,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时班主任自身不仅要在衣着、仪表等生活细节上做学生的表率,更重要的是在言行举止、行为上要讲文明、讲礼貌,有气质,在学生心里树立美好的形象。
5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习指导
文化课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积累,班主任搞好学习管理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观因素主要
有: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学
6.家庭与班级管理上的不协调。由于在农村初中,许多学生的父母都在外打工,也就造成许多农村家长没有肩负起教育孩子的情况。在2005年我在班里做了一次调查,全班47名学生家庭中,有20%左右的家长长期不在家,有50%左右的家长只有晚上才在家,而且就是在家的家长也很少关心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没有意识到自己对教育孩子所应当有的责任!像这样的情况,在许多农村地区多时普遍存在的,这就造成了学校教育得不到家庭支持、教师一个巴掌拍不响的局面,直接影响了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成效。
7.学生不积极参加班级活动
  班级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作为学生教育的主体,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有趣、有意义的经历对学生的成长也很重要。学校或班级能否为学生组织有吸引力的活动也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生活质量的评价。
一、平衡艺术。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要做到一视同仁,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
关心他们的身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做到真正爱学生,如同母亲不会因为孩子的美丑而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样,这就需要运用平衡的艺术。
首先,要平衡好与班级学生的关系 。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要特别处理好与三类学生的关系。一是班干部,二是优秀生,三是待进生。班主任要热爱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工作出色或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对班干部要求要严格,要他们在搞好学习的同时积极为班级同学服务,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做得好表扬,有违纪照样批评,决不姑息迁就。而对优秀生应更加严格要求,在肯定优秀生优点的同时要及时发现他们的缺点,给予严格而有效的教育,否则他们便容易自认为是“天之骄子”,以致萌发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甚至发展到瞧不起同学,直至无视老师的教育。待进生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差,或者某方面不如人而显出悲观、苦闷、忧郁等消极情绪,所以对待待进生特别要注意尊重、理解他们,千万不能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应肯定他们的长处,指明他们的努力方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克服自身的缺点。班主任正确处理好与班级学生的关系,就是一视同仁的对待他们的错误和缺点,只有一碗水端平了,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学生才能感到老师是公正的,没有袒护谁,班级才能产生向心力。班主任与学生关
系融洽了,班级管理才能步入正轨。
其次,要平衡好班级学生与其他科任老师的关系。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应该重视班级学生与任课老师间的团结,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各科任老师的方法措施、性格修养各有千秋;而学生也是有个性的。师生之间产生矛盾冲突是难免的,班主任应谐调好这种紧张的师生关系。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尊重各任课老师的不同教学风格,他们有的幽默,有的严谨,有的严厉,有的温和。班主任要告诫学生不可以自我所谓的“兴趣爱好”观来看待科任老师,忌讳出现如“我讨厌某学科某老师”之类不利师生团结的话。同时应自觉维护任课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应主动经常地与任课老师沟通,了解班级学生的情况,尽量邀请任课老师参加班级的一些活动如主题班会、文艺晚会等,取得他们的配合和指导,从而形成教育的“合力”,创建好良好的师生关系。

本文发布于:2023-06-10 01:29: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6331792707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pdf

标签:学生   学习   教育   班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