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心理辅导必须注意的六个问题

更新时间:2023-06-10 01:14:18 阅读: 评论:0

班级心理辅导必须注意的六个问题
班级心理辅导必须注意的六个问题
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位目标。一般说来,同一年龄层次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基本上处在同一层面上。他们在智力、人格的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大体呈现出一种普遍性和规律性。因此,完全可以通过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心理辅导,来促进他们个性心理品质的整体发展。在我国的具体国情下,这样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对于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防止因缺少关怀、引导而发生的心理不适应、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的特殊功能,是其它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载体所难以替代的。正如台湾一些学者所说,用“团体方式进行辅导可说是目前学校辅导工作的主要趋势之一”(吴武典,1995)。
要有效地开好班级心理辅导,必须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六个方面的问题。
班级辅导必须让学生“动”起来
为什么班级心理辅导一定要“动”起来?
因为只有活动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改变学生的意识和情绪状态,使他们专注于辅导主题的展开,从而降低心理防御水平,更好地敞开自我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只有活动才能打破课堂环境中长期以来存在的“知识本位”、“教师中心”、“灌输为主”的固有模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辅导过程,并增强班级团体辅导的开放性与实践性。所以,活动是构成辅导的基本环节,精心设计好活动形式是辅导成功的关键。
在操作上,要注意将它与一般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加以区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开设一次心理知识讲座比设计与组织一节班级心理辅导课要容易得多。有些教师,在时间紧迫又缺少经验的情况下,很容易以“讲”代“动”,因为这是最省事的“捷径”。当然,讲座是一种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但讲座不能代替团体辅导。作为团体辅导的一种形式,班级心理辅导课必须精心设计好一个又一个基本的活动板块,在辅导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班级辅导必须从情境体验开始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任何学习都应从情境开始。
班级辅导活动也是这样,活动为辅导主题提供了模拟的生活场景,而提供动态的生活经验又是所有的团体辅导的基本原理。人的心理活动或心理问题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发生发展的,所以,把来自社会环境和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放回到类似的环境中去再认识,重新进行调整,这既有它的针对性,又有它的实际效果。它有助于学生澄清问题的实质性情境,体谅当事人的情感,发现建设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可以使学生直观地筛选出令人满意的行为模仿标准。
在操作上,体现“情境性”要考虑模拟生活场景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同感;要注意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呈现问题;角色扮演或小品要有情节及适当的道具,尽可能生动有趣,使学生兴味盎然,专注投入。
班级辅导必须促成主体自我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需求和动机,用以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提高;而且每个人都有一种解决自身问题的潜在能力,即使是心理适应不良的人也同样如此。班级辅导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治疗,而是为了唤醒学生内在的这种需求,激发学生改变自我的动机和潜在能力,以促进每个学生的自我发展,包括使每个学生了解自我、寻
找自信,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因此,在辅导活动全过程中,教师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包括后进学生,引导学生自己来改变认知模式和行为方式,而不要由教师代替学生做出决定。
在操作上则应注意:
一是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被辅导教师注意到了,并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都被大家听清了。当辅导教师因种种原因未能听清时,有必要委婉地追问:“你的意思是说……是吗?”以表示自己对该学生的关注与尊重。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全体学生注意倾听每一位同学的发言,因为只有当每一个学生都切身体验到自己是被团体高度重视和注意着的时候,他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才会焕发出光彩。
二是辅导教师不要讲得太多,不要喧宾夺主。但目前我们常见的情况往往是教师动不动就要接学生的话茬,接过来后就滔滔不绝,一直说到学生两眼发直为止。所以,教师一定要改变“讲课”的老习惯,把注意力集中在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上。
三是要把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好,如果调动不好,没有氛围,学生沉闷不语,老师
就只好点名回答问题,那还有什么主体性可言?而氛围的创设又和教师的精神状态是否振奋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教师心不在焉,或应付任务,或居高临下,那么学生就不可能出现主体参与的积极氛围。
班级辅导必须注重团体内部的交流互动
班级心理辅导是一种互动的“团体的过程”,这个过程会产生影响团体成员及整个团体的力量,此即所谓的“团体动力”。在这种团体的辅导过程中,每个成员认知的矫正或重建、情感的体验或迁移、行为方式的改变或强化,都依赖于成员间的交流和互动,这种班级社会环境的互动强化作用往往比个别的辅导帮助更有成效。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当学生身处班级中接受团体心理辅导时,他的情感体验和心灵上受到的震撼力是他在个别辅导、主题班会、课堂教学及心理健康理论讲座等场合下所无法想象的。因此,台湾一些学者认为,参与团体互动的经验具有重大的意义。团体提供给学生一个现实的社会的缩影,使他能把在团体互动中所获得的感受同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并在安全、信任的气氛中尝试着去学习或改变行为。
在操作上,体现这种“互动性”的前提是参与。班级心理辅导必须促成一种气氛,让每一个
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说话。其基本方法是改变座位的排列组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座位一变,四目相对,心灵的窗户就立即打开了。当然,班级心理辅导中的小组合作互动方式与真正的小组辅导是有区别的,但它却是一种促进学生在辅导过程中互动互助的有效形式,正如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说,它可以“使儿童学会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小组组织形式以4~6人为宜。两人小组形不成多向交流的气氛,讨论也不可能深入持续;3人小组容易出现其中两人滔滔不绝、另一人被冷落的尴尬局面;8人小组则因人数较多而难以控制,或者因人数较多而互相等待甚至是相互推诿。但在特殊情况下,分组可不受人数的限制。
小组的座位排列方式也大有讲究。一般情况下,教师为图方便,习惯于让前后两排座位的四位学生组成小组,其实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反反复复转身太麻烦,一次次扭头又很吃力,结果往往是草率结束,使讨论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还有的教师虽然撤去了课桌,但将4人小组一字排开,全班学生的面孔都朝向教师,或者是让全班围成方阵,即主题班会常用的那种座位排列方式,尽管教师也将这种方阵划分了小组,但同样也是不利于学生进行交流的。

本文发布于:2023-06-10 01:14: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63308581954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班级心理辅导必须注意的六个问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班级心理辅导必须注意的六个问题.pdf

标签:学生   辅导   心理   团体   班级   教师   问题   小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