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面管教》践行纪实—主题班会之1班级公约
《正面管教》践行纪实—主题班会之1:班级公约
上午的课余时间,已经跟学生们协商好,利用下午的第二节美术课将召开本学期第一次主题班会,商讨解决“班级公约”的制定一事,同学们欣然答应。
班会前,教室里些许吵闹,于是我给出了一个安静 手势信号(也是与学生的第一个约定)。当我立站正在讲台上,就是在待等上课。当同学们一坐好,我就开始讲课。坐好标准:目视着我,手放桌面,准备好学习备品。第二个信号是当我站在某小组前,伸直右手时,表示这组同学需要对齐桌椅。实验几次后,同学们记住了这两个无言的信号(正面管教中提到:行大于言)。
我们首先明确班会课流程:
1.大家围坐成圆圈。由于上学期同学们尝试过一次,因为本次要求同学们按照“快”“静”“安全”三要素进行排座。
2.操练开始,我负责计时? 当57秒时,座位布置初显圆形,但与老师相对的4、5名同学被排在了圆圈外。此时,作为班长的小魏同学主动去组织、帮忙把那圈外的几名同学围坐进来。随后,身为体育委员的小孙同学也来协调。同学们全部落坐后,可能由于孩子们对于这种活泼班会形式的新鲜感,班级气氛比较喧闹,我用拍手的方式提醒大家注意,即将上课了,请大家安静下来。当同学们领悟了我的无言信号后,我请大家再次观察,我们的圆圈是否够圆?如果不圆,请大家行动起来调整成圆圆的圈。调整之后,我再次问同学们(指黑的三原则),有多少人没做到安静的挪动椅子?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安静的移动椅子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表意见,有的说“要把桌椅搬起来,而不是推或拽”,也有同学说“应该两个人一起抬”等等。于是,根据同学们的建议,全班同学又进行了第三次围圈调整。这次调整过程中同学们试着小心地搬椅子,搬动声音明显变小。可是此时调整后的圆圈 上去有一个缺口,我又询问同学们,怎么解决这个缺口问题?同学们纷纷发表意见,有同学说向后,也有同学说向前。在调整的实践中,2名同学主动去帮忙移动调整。缺口逐渐消失了,但是圆圈又不够圆了,我让同学们观察目前的圆圈并给圆圈打分(按1-10分标准打分)。我再次请同学们起立并手拉手,这样大家可以围成圆圈,但是坐下来后圆圈却不见了。同学们认真观察后,注意 到是小椅子摆放的问题。于是我们又进行了第四次移动。终于成功了。(2’58秒第一次座位圆圈围坐成功)
我请同学们手拉手、静心、深呼吸,彼此连接。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跟随,也有少数同学觉得新奇好玩,左顾右盼的讨论几句。经过二次练习之后,同学们的专注力逐渐集中,此时我请同学们分别谈谈自己的感受。小魏同学说感受到温暖,小曹同学说感受到幸福、有爱。
随后我带领同学们进行了头脑风暴,讨论制定班级公约。讨论过程中同学们纷纷都强调不要怎样,清单列好之后,共有9项“不要”;我又提示大家还要思考需要我们怎么做呢,于是“8要”出现了。我请同学们共同阅读“9不8要”的班级公约,举手表决,准备上墙。
班会即将结束时,我们一起再次回顾了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
1.总结围圈行动中的经验与教训:需要合作、需要动脑思考,同时桌椅复位练要遵循3要素:快、静、安全。
2.围圈的调整过程中,同学们有的抬椅子,有的自己搬椅子,也有同学帮别人推椅子,也有同学自己坐好后安静等待。
最后,我又再次提问同学:
1.有多少人摆好自己椅子后主动帮助他人?三分之一同学举手。
2.下次班会又有多少人愿意主动帮助他人?同学们全部举手。
3.有多少同学下次能够安静搬移椅子并提速?同学们全部举手。
4.这次班会你学会了什么?“互相帮助,共同合作,互相倾听,开动脑筋”。
一次班会总体成功,但结束时缺少了致谢。自评分5分。
2018.9.3 下午2: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