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南腔北调诗意思说
北宋年间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古今闻名的宋代文学最高成就代表人之一。其父苏洵少时未曾用功读书,四处游历,人到中年才开始发奋,成为《三字经》中“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其弟苏辙曾登进士第,时任秘书省校书郎,学问受父兄的影响,父子三人合称“三苏”。苏轼作为一代文化巨人,生平犹如一个传奇,奇闻轶事为众人广为流传。他秉性乐天,拥有着悲天悯人的精神持守,他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画家,是书法家,是修炼者,是佛教徒……是政治上坚持己见的人,也是月光下漫步的诗者[1]。欧阳修称赞他:“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定独步于天下。”这样一位在我国文学史上极为罕见的全才,其深刻而极具艺术性的人生模式和文化性格,至今能为我们带来诸多启迪和回味的空间。
一.一点浩然气,千里快
哉风
苏轼的一生是苦难的、深刻的,更
是艺术的,这种艺术将一种清旷之气深深刻画在他的诗句里,造就了苏轼随缘自得的态度,以及既豪放又清雅的内心襟怀。艺术品般的人生,与当时整个大环
境都有抽丝剥茧的关系。苏轼所处的年
代,正值北宋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经济
相对发达之际,城市的兴起和繁荣让市
民文化也兴盛起来,安居乐业的百姓有
了治草木、饰亭台的余力,对娱乐文化
也开始有更多追求。根据《东京梦华录》
中对汴京的记载:“太平日久,人物繁
阜……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
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
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
路。金翠耀目,罗琦飘香。”足见当时丰
富而耀眼的市民生活。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
—苏轼诗词中气韵与禅意的深情回望
文/李雯星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
才的文学巨匠。作家林语堂曾在他的《苏
东坡传》中对这位文豪做出了一段经典的
评价: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苏东坡比中国
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
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
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
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图为画家戴敦邦所
绘苏轼《水调歌头》诗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