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唐代诗歌明媚的天空下,有无数耀眼的群星,王维的诗歌以其独树一帜的禅意而发出璀璨的
光芒,王维诗歌的创作基点是王维诗歌禅意的源泉,在诗歌创作中他把自己的禅宗思想自然的贯穿于诗歌中,无论是在其诗歌的主题上,还是在其诗歌的意象上,亦或是在其诗歌的意境上,都能够读到浓浓的禅意,而这种禅意又带来了与之相应和的哲学思想,使其诗歌充满了无限的哲思。王维诗歌的禅意对后世诗歌的创作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启发,引发诗人对诗歌的思考,探寻诗歌的终极目的,这不仅仅是一种文艺美学,更是一种哲学。
关键词:王维诗歌;意境禅意;主题哲思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9)05-0062-03
作者简介:张鲁明(1982-),女,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王维首先作为唐代诗人的田园派代表,他的大量诗歌呈现出来的画面感,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做到了真正的诗画一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晚期诗歌的最大特点。而作为摩羯诗人,他的诗歌又充满了浓厚的禅意,是一种对人生的态度的表达,是一种超然世外,物我两忘的境界,又是一种留恋于自然,物我两融的情怀。而在王维的禅意里,又引发了无数人都在探索的哲学问题,在禅意的哲思中,王
维的诗歌呈现了一派独具匠心的气象,在唐代诗歌的天空里,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一、王维诗歌创作基点及其诗歌特点
(一)王维诗歌的创作基点
被称为“诗佛”的王维,在少年时代也曾充满了少年的豪情壮志,《少年行》:“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少年王维的勇敢豪放,充满浓厚的建功立业情怀;青年时代的王维也同其它诗人一样怀抱着诗书救国的雄才大志,希望能够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夷门歌》“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强烈的政治抱负和为国为民的思想,在诗中彰显得意气风发;王维的时代是我国佛教最繁盛的时期,几经沉浮的王维在仕途上的不如意,使其佛学思想越来越浓重,再加上母亲是一个全心向佛的人,对王维从小的佛教思想的确立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
政治面前王维感觉到自己的无能为力,便过上了半官半隐的生活,寄情山水,物我两忘,以“空”来看待世界,解读世界。尤其在其流连于辋川别业后,更是参禅悟道诗风大转,以田园诗为主线,融入了无限的禅意,以远离尘嚣的孤傲,冷眼看世界的清明,目“空”一切的禅意来写诗,此时的他已是“物我两忘,
物我相融”,在他的眼里只有“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在他的生活里只有“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他的笔下只有“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二)王维诗歌的特点
作为最早的田园派诗人,王维的诗歌曾经辉耀一时,“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是王维诗歌的最大特点,苏东坡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把诗与画融为了一体。纵观王维作品其特点是初期充满了年少的豪情,中期充满优思的边塞,晚期充满禅意的田园,这一风格特点的变化,源于王维生活状况的变迁,仕途的失意使曾经满怀政治抱负的王维过上了半官半隐的生活,佛教的家庭氛围使其对佛教禅宗的信仰随人生的境遇而逐渐增强。王维最大的成就是其晚期的诗作,以田园风光为主题的禅意诗歌,又以画面感取胜,而且以组诗出现时,每一首诗就是一个完整的画面,把一组诗放在一起又是一个宏大的统一画面,王维诗歌禅意的哲思
张鲁明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淮安223000)
第22卷·第5期2019年10
月
Vol .22,No.5Oct.2019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