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复习参考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1. 水孔蛋白(aquaporins):是一类对水分子专一的通道蛋白,它介导细胞或细胞器与介质之间水的快速运输,是水分进出细胞的主要途径。
2. 气孔在叶面所占的面积一般为 ,但气孔蒸腾失去了植物体内的大量水分,这是因为气孔蒸腾符合 原理,这个原理的基本内容是 。1%以下;小孔扩散;水分经过小孔扩散的速率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而不与小孔面积成正比。
3. 依据K+泵学说,从能量的角度考察,气孔张开是一个 过程;其H+/K+泵的开启需要 提供能量来源。主动(或耗能);光合磷酸化
4. 某种植物每制造1克于物质需要消耗水分500克,其蒸腾系数为 ,蒸腾效率为 。500gH2O/gDW , 2g/KgH2O
5. 细胞中自由水越多,原生质粘性 ,代谢 ,抗逆性 。越小(越低),越旺盛,越弱
6. 有一充分饱和的细胞,将其放入此细胞液浓度低50倍的溶液中,则体积不变。×
7. 1mol/L蔗糖溶液和1molLNaCl溶液的渗透势是相同的。×
8. 植物被动吸水的动力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所产生的蒸腾拉力,而与相邻细胞间的水势梯度无关。×
9. 植物细胞的水势永远是负值,而植物细胞的压力势却永远是正值。×
10. 一个细胞放入某浓度的溶液中时,若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相等,则细胞水势不变。×
11. 种子吸胀吸水,蒸腾作用都是无需呼吸作用直接供能的生理过程。√
12. 将叶片浸入10-6mol/L脱落酸(ABA)溶液中,通常气孔张开。×
13. 水分通过根部内皮层只有通过其质体,因而内皮层对水分运转起着调节作用。√
14. 吐水是由于高温高湿环境下 。B
A蒸腾拉力引起的 B根系生理活动的结果 C土壤水分太多的缘故 D空气中水分太多的缘故
15. 植物的水分临界期是指 。A
A植物对水分缺乏最敏感的时期 B植物需水最多的时期
C植物对水分利用率最高的时期 D植物对水分需求由低到高的转折时期
16. 成熟的植物可与外界液体环境构成一个渗透系统,这是因为: 。B
A植物细胞液胞内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B液胞内有一定浓度的胞液,其外围的原生质具有相对半透性,与外界接触时,可以发生内外的水分交接
C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因些水分可以从外界流向细胞内部
D细胞壁是半透性膜,可与外界的水分发生交接
17. 风和日丽的情况下,植物叶片在早晨、中午、傍晚的水势变化趋势为:B
A低—高—低 B高—低—高 C低—低—高 D高—高—低
18. 将一细胞放入与其渗透势相导的糖溶液中,则 。D
A细胞吸水 B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C细胞失水 D细胞可能失水,也可能保持水分动态平衡
19. 水孔边缘效应:通过边缘扩散的气体约速率大于在中间扩散的分子速率。因为边缘分子间碰撞的机会少,而中间碰撞的机会多,故影响扩散速率。
20. 蒸腾系数:植物在一定生长时期内的蒸腾失水量与其干物质积累量的比值。一般用植物制造1g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分的克数表示。又称需水量,与蒸腾效率互为倒数关系。
21. 蒸腾效率:植物每消耗1kg所形成的干物质的克数,又称蒸腾比率。
22. 低温抑制根系吸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水分本身的粘度增大,扩散速度降低;原生质粘度增大。(2)水分不易透过原生质;呼吸作用减弱,影响根压;根系生长缓慢,有碍吸收表面积的增加。(3)另一方面的重要原因,是低温降低了主动吸水机制中所依赖的活力。
23. 分析产生下列实验结果的机理。生长旺盛的麦苗在适温、高温条件下:(1)加水,有吐水现象;(2)加20%Nacl无明显吐水;(3)冷冻处理,无明显吐水
(1)根吸水大于蒸腾,叶内水通过水孔排出;
(2)外液水势低,影响根系吸水,故不发生吐水现象;
(3)冷冻低温使根系呼吸降低、根系吸水减少,不发生吐水现象。
24. 三个相邻细胞A、B、C的和如下所示,各细胞的为多少?其水流方向如何?
A细胞 B细胞 C细胞
=-10巴 =-9巴 =-8巴
=4巴 =6巴 =-4巴
细胞: A细胞 B细胞 C细胞
水势: =-6巴 =-3巴 =-4巴
水流方向
25. 一个细胞的-1.9×10 6Pa, = 9×10 6Pa ,将其放入装有纯水的烧杯中。在放入细胞的瞬间(t0)及达到平衡时(t1),烧杯中的水和细胞的水势以及细胞的渗透势和压力势各为多少?水分如何流动?计算中的假定条件是什么?
t0 t1 |
烧杯中的水 细胞 烧杯中的水 细胞 |
(Pa) 0 -106 0 0 (Pa) 0 -1.9×10 6 0 -1.9×10 6 (Pa) 9×10 6 1.9×10 6 |
|
从t0到 t1期间,水分流向细胞内,到t1时达动态平衡。计算中的假定条件是:
(1)细胞体积不变(不变),(2)烧杯中水的体积无限大。
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26. 灰分分析(Ash analysis):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对植物材料中有机物质氧化后的灰分进行分析。
27. 主动吸收:植物细胞直接消耗ATP或Ppi逆浓度转运物质的过程。
28. 合理施用无机肥料增产的原因是间接的。√
29. 氮不是矿质元素,而是灰分元素。×
30. 同族的离子间不会发生拮抗作用。√
31. 根部吸收各离子的数量不与溶液中的离子成比例。√
32. N、P、K之所以被称为“肥料三要素”,是因为它们比其它必需矿质元素更重要。×
33. 矿质元素( )与水的光解放氧有关。D A.Ca、Mg、Cl B.Ca、Mn C.Ca D.Mn、Cl
34. 在维管植物的较幼嫩部分,亏缺下列哪种元素时,缺素症首先表现出来:B A.K B.Ca C.P D.N
35. 以磷矿粉作磷肥,植物一般不能直接利用。若将磷矿粉与 一起施用,则能增加根系对磷的吸收。A
A硫酸铵 B碳酸氢铵 C钙镁磷肥 D硝酸钙
36. 主动吸收:指细胞利用呼吸释放的能量作功而逆着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离子的过程。
37. 被动吸收:指由于扩散作用或其它物理过程而进行的吸收,是不消耗代谢能量的吸收过程。
38. 离子拮抗:在单盐溶液中加入少量其它盐类可消除单盐毒害现象,这种离子间相互消除毒害的现象为离子拮抗。
39. 外连丝:是表皮细胞外壁的通道,它是从角质层的内表面延伸到表皮细胞的质膜。外连丝里充满表皮细胞原生质体的液体分泌物。
40. SO42-在植物体内还原所产生的第一个稳定的有机硫化合物是 。半胱氨酸
41. 硝酸盐还原速度白天比夜间 ,是因为叶片在光下形成的 和 能促进硝酸盐的还原。快;
还原力;磷酸丙糖
42. 离子扩散的方向取决于 和 的相对数值的大小。化学势梯度;电势梯度
43. 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需要三种元素参与,它们是 、 和 。Fe、Mo、Co
44. N肥过多时,植物表现出哪些失调症状?为什么?
叶色墨绿,叶大而厚且易披垂、组织柔嫩、茎叶疯长、易倒伏和易感病虫害等。这是因为N素过多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碳水化合物大量用于合成蛋白质、叶绿素和其它含氮化合物,使原生质含量大增,而用于合成细胞壁物质(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物质等)的光合产物减少。这样一来,由于叶绿素的合成增加,因而表现出叶色墨绿;原生质的增加使细胞增大,从而使叶片增大增厚,再加上原生质的高度水合作用和细胞壁机械组织的减少,使细胞大而薄且重,因而叶片重量增加,故易于披垂;由于光合产物大多用于原生质的增加,而用于细胞壁物质的合成减少,因而表现出徒长和组织柔嫩多汁,其结果就是易于倒伏和易感病虫害。
45. 为什么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时,作物的长势较施用的好?
因为在石灰性土壤的高pH条件下,磷和大部分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很低,而一般为生理酸性盐,它可使根际的pH下降,增加这些元素的有效性,一般为生理碱性盐,它可使pH上升,进一步降低这此无元素的有效性,所以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时,作物的长势较施用的好。
46.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植物根系对离子的交换吸附。
(1)选取根系健壮的水稻(可小麦等)幼苗数株,用清水漂洗根部,浸入0.1%甲烯蓝溶液中2—3分钟,将已被染成蓝色的根系移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摇动漂洗数次,直到烧杯中的蒸馏水不再出现蓝色为止。
(2)将幼苗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一组根系浸入蒸馏水中,另一组根浸入10%氯化钙溶液中,数秒钟后可见氯化钙溶液中的根系褪色,溶液变蓝,而蒸馏水中的根系不褪色,水的颜色无变化或变化很小。这说明根系吸附的带正电荷的甲烯蓝离子与溶液中的钙离子发生了交换吸附,甲烯蓝离子被交换进入溶液中,使溶液变蓝。
47. 设计两个试验,证明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是个主动的生理过程。
(1)用放射性同位素(如32P)示踪。用32P饲喂根系,然后用呼吸抑制剂处理根系,在呼吸抑制剂处理前后测定地上部分32P的含量。(2)测定溶液培养植株根系对矿质吸收量与蒸腾作用之间的关系,说明根系吸收矿质元素有选择性,是主动的生理过程;蒸腾速率则随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等因素变化,是被动转运水分的主要途径,但一部分矿质元素会随着蒸腾流上运。
48. 什么是营养临界期及营养最大效率期?它们对作物产量形成有何影响?
营养临界期是指作物对于营养缺乏最为敏感的时期,是施肥的关键时期。该期如缺肥,则作物生长发育将受到显著影响,导致作物减产。一般为幼苗期,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作物一生中,对于生长发育尤其是产量形成,施肥效果最好、施肥量最大的时期,一般为生殖生长期。适时适量地控制这两个时期之营养供给,对于产量形成与高低有重要作用。
49. 设计两个试验,证明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是个主动的生理过程。